“定海神沙”的问世,所带来的震撼,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它为顾昭那匪夷所思的宏大计划,提供了一块最坚实的基石。当天津卫的军民还沉浸在对“神石”的狂热崇拜中时,顾昭已经以一种雷厉风行的姿态,展开了一场足以让整个时代都为之侧目的疯狂基建。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天津卫的城门口,张贴了一张前所未有的告示。
告示的内容很简单:天津卫总兵府,招募天下工匠流民,凡愿来此参与工程建设者,不问出身,不问过往,一概收纳。但总兵府不开设粥棚施舍,而是宣布,所有参与工程之人,按日结算,按劳取酬,每日发放足额的粮食与工钱!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这个被后世称为“以工代赈”的政策,在当时的大明,无异于一声惊雷。在这个流民遍地,饥荒连年的时代,无数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所求的不过是一口活命的粥。而顾昭,却给了他们远超于此的东西——尊严。他告诉他们,你们不是乞丐,而是建设者,你们的汗水,可以换来饱腹的粮食和堂堂正正的工钱。
消息一经传出,仿佛在干涸的河床上投入了一颗巨石。数以万计的、从山东、河北等地逃难而来的流民,拖家带口,如潮水般涌向了这片曾经荒无人烟的海边卫所。他们为顾昭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无比廉价的劳动力,也为这座新城的崛起,注入了最原始的、磅礴的生命力。
于是,在天津卫的海滩与荒原之上,一幅热火朝天的、宛如后世巨大工地般的宏伟画卷,以前所未有的气魄,轰然展开。
锤声、号子声、石料的撞击声、远处实验性蒸汽机偶尔发出的沉闷轰鸣声,汇成了一曲激昂的、改造天地的交响乐,日夜不息。
三大核心工程,被顾昭强硬的意志推动着,同时破土动工!
其一,修建新港!天津卫旧有的码头,不过是几个简陋的木制栈桥,根本无法停泊大型海船。顾昭亲自选址,在入海口的塘沽地区,利用“定海神沙”,也就是水泥,开始修建一座现代化的深水港。巨大的水泥沉箱被一个个浇筑成型,沉入海底,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波堤,将渤海的汹涌波涛,温柔地拦在了港外。宽阔的水泥码头上,安装了数十台顾昭亲手绘制图纸、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轮组制作的简易木质起重机。这些在当地人眼中如同“巨臂神”的机械,能轻易吊起数千斤的货物,其装卸效率,是过去纯靠人力的百倍不止!
其二,修筑炮台!港口,是财富的入口,也必须有最强大的盾牌守护。在入海口两侧最关键的战略位置,顾昭下令,用一种更加匪夷所思的方式,修筑大沽口炮台群。他将炼钢厂初期产出的、质量不佳的劣质钢筋作为骨架,再用高标号的水泥、沙石浇筑,创造出了这个时代无法理解的“钢筋混凝土”!用这种材料修建的,是数座巨大无比的、拥有锐利夹角的棱堡式炮台。这种源自欧洲的堡垒设计,经过顾昭的改良,彻底消除了射击死角,其厚达数米的墙体,足以抵御当时世界上任何最强大的火炮的正面轰击。当这些狰狞的巨兽,将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渤海湾时,它们便形成了一张无法逾越的交叉火力网,彻底锁死了通往京畿的海上大门。
其三,建造船坞!海军的根基,不仅在于战舰,更在于强大的后勤维修与建造能力。在港口最核心的区域,一座规模空前的干船坞群,也开始挖掘。工匠们利用水力驱动的简易龙门吊和新式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着能够同时容纳数艘千吨级战舰进行维修和建造的庞大设施。顾昭的目标,是要在这里,建立整个东亚最大、最先进的造船中心!
与此同时,天津卫城内的改造,也在同步进行。顾昭对这座破败的卫所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规划。泥泞不堪的小巷被一条条横平竖直、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所取代。在道路之下,是同样用水泥管道铺设的、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它将彻底终结城市内涝和瘟疫横行的历史。而在城市的边缘,一排排规划整齐、坚固耐用的砖混结构住宅区,正拔地而起。这些是专门为工人和士兵们建造的“公租房”,虽然房间不大,但足以遮风挡雨,干净卫生。
一个普通流民的视角:
张三已经不记得自己逃难了多久。他只知道,家乡山东的土地早已干裂,父母在逃荒的路上变成了两座小小的坟包。他一路乞讨,啃过草根,吃过观音土,像一条野狗一样,苟延残喘。当他听说天津卫的顾侯爷招工,还管饭发钱时,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拖着几乎要散架的身体,来到了这里。
然后,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这里没有他想象中的施粥棚和拥挤的难民营,而是一个……一个他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巨大工地。成千上万的人,像蚂蚁一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却乱中有序。巨大的木头架子(起重机)轻松地吊起他十辈子都搬不动的巨石,灰色的神仙粉(水泥)加水后,被浇筑成各种坚固的形状。
他被分到了修建新港的队伍里,工作是搅拌“定海神沙”。活很累,汗水浸透了他破烂的衣衫,但他却感觉不到。因为午时,他领到了一碗插着筷子都不会倒的稠粥,里面甚至还有肉末!傍晚收工,他颤抖着双手,领到了十个沉甸甸的铜板!
他哭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名为“希望”的情绪,重新在他的胸膛里燃起。
几天后,他被分配到了一间新盖好的房子里。那房子,是用砖头和那种神仙粉盖的,干净、明亮、坚固无比。下雨天,他躺在屋里,听着外面的风雨声,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是“家”。
他常常在休息的时候,跑到高处,怔怔地望着整个天津卫工地。他看到巨大的港口,像巨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大海;他看到狰狞的炮台,如同守护神般矗立在海口;他看到一排排崭新的房屋,不断地从荒地上生长出来。
他不知道什么是“工业基地”,也不懂什么是“城市规划”。他只知道,那位年轻的顾侯爷,就像传说中的神仙,用撒豆成兵般的法术,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硬生生地创造出了一座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
在这里,只要你肯流汗,就能吃饱饭,有衣穿,有房住。
张三握紧了手中的工具,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流离失所的难民,他是“新天津”的建设者。为了守护这一切,他愿意献出自己的全部力气,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