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市长和局长服软,主动配合林舟的工作
王副市长伸出的手悬在半空,手掌宽厚,指节粗大,这是一双习惯于在工地上指点江山,在会议桌上拍板定夺的手。
此刻,这只手却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手心甚至微微有些潮湿。
他脸上的笑容,像是用刻刀硬生生凿出来的,每一道褶子里都写满了不自然。那句“林……总指挥”,从他嘴里说出来,舌头仿佛打了个结,既有对这个称呼的陌生,也有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生硬。
站在他对面的林舟,没有立刻去握那只手。
他只是慢条斯理地将笔记本电脑合上,发出“咔哒”一声轻响。这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清晰,像是在给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会议画上一个句号。
李瑞和苏晓站在林舟身后,大气都不敢出。
李瑞的眼角还在抽搐,他感觉自己像是坐了一趟从万丈悬崖直冲云霄的过山车,脑子里还回荡着周书记那句“总指挥”的任命,整个人都处于一种不真实的亢奋状态。
苏晓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王副市长和陈局长。她看到了王副市长笑容里的僵硬,也看到了他身后陈局长那副低眉顺眼、彻底失去了“技术权威”光环的模样。她知道,林舟那份推演报告的后坐力,现在才刚刚开始显现。
“王市长客气了。”林舟终于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王副市长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胜利者的炫耀,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就像在看一个普通的同事,“产业园的选址,确实是当务之急。不过,这件事专业性很强,需要综合考量地质条件、交通配套、水电接入和未来规划等诸多因素。”
他没有接王副市长的话茬,更没有表现出任何受宠若惊。他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一个作为“总指挥”需要考虑的专业问题。
这种平静,比任何刻意的疏远都更具压迫感。
王副市长悬在半空的手,显得有些尴尬。他讪讪地笑了笑,正想说些什么来缓解气氛。
林舟这才伸出手,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指尖,一触即分。
“这样吧,”林舟的语气自然得仿佛他已经当了十年总指挥,“关于产业园的土地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块的勘探报告、规划红线图、周边管网分布图,请王市长安排人,直接和我的团队对接。”
他侧了侧身,露出身后的李瑞。
“这位是李瑞,我们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他会负责前期的资料汇总和初步筛选。等有了备选方案,我再向您请教。”
李瑞被这突如其来的点名弄得一愣,随即胸膛一挺,下意识地向前迈了半步。他看着王副市长,努力让自己显得专业而镇定,但微微发红的耳根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王副市长的目光落在李瑞身上,这个刚才在会上一直站在林舟身后,看起来有些技术宅气质的年轻人,此刻在他眼里,分量已经完全不同。
“好,好!没问题!”王副市长连声答应,脸上的笑容也真诚了不少。他立刻转向身旁的陈局长,“老陈,听到了吗?规划和管网的资料,你们局里最全,今天下班前,必须整理好,送到……送到李瑞同志这里!”
“是,市长放心。”陈局长连忙点头,然后快步走到李瑞面前,从口袋里掏出名片,双手递了过去,腰甚至微微弯了下去,“李瑞同志,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您有任何需要,二十四小时随时打给我。我们局里会成立一个专项小组,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李瑞有些手忙脚乱地接过名片,那张烫金的名片在他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他偷偷瞥了一眼林舟,看到林舟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陈局长客气了,以后要多麻烦您了。”李瑞学着林舟的样子,语气尽量平稳。
一场短暂的权力交接,就在这条走廊里,以一种近乎戏剧化的方式完成了。
曾经需要仰望的副市长和实权局长,现在却要看自己团队一个技术负责人的脸色。这种感觉,让李瑞觉得既魔幻,又无比真实。
王副市长和陈局长又客套了几句,眼看林舟没有再多说的意思,便知趣地告辞了。
两人并肩走在长长的走廊里,直到拐过一个弯,彻底离开了林舟的视线,王副市长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虚汗。
“老陈,你看出来了吗?”王副市长的声音有些沙哑。
“看出来了。”陈局长苦笑一声,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这位林总指挥,年纪不大,手段可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厉害多了。”
“何止是厉害。”王副市长停下脚步,靠在窗边,点了一根烟,但只抽了一口就烦躁地掐灭了,“他刚才但凡对我热情一点,或者表现出一点点得意,我心里还好受些。可他那副样子……就好像我们主动靠上去,都是理所当然的。”
陈局长深有同感地点点头:“他这是在立规矩。他把产业园选址这么大的事,直接交给他那个叫李瑞的技术负责人,就是告诉我们,以后想见他,得先过他团队那一关。他要的是工作对接,不是人情往来。”
“是啊,滴水不漏。”王副市长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周书记这是从哪儿找来这么个妖孽?我算是看明白了,咱们以前那套,在他面前根本行不通。不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连跟他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那……王市长,产业园那几块地?”陈局长试探着问。
王副市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给!把我们手里最好的那几块地都拿出来!城南那块靠近大学城的,还有高新区那块已经完成三通一平的,资料做漂亮点,主动送过去!”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老陈,你记住,从今天起,这个项目就是我们市的头等大事。我们不是配合,是主动!是抢着干!周书记马上要退了,这是他最后的政治遗产,谁敢在这件事上掉链子,谁就是跟自己的前途过不去。这位林总指挥,就是周书记亲自选的‘监军’,懂吗?”
陈局长心头一凛,重重地点了点头。
……
另一边,林舟的临时办公室里。
李瑞还捏着那张烫金的名片,翻来覆去地看,脸上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
“林哥,太牛了!你就那么几句话,王市长和陈局长跟换了个人似的。尤其是那个陈局长,开会的时候看咱们的眼神,跟看民科差不多,现在……”
苏晓给他俩一人倒了一杯温水,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这不是林舟牛,是那份推演报告牛。你把一份死亡通知单和一张藏宝图同时拍在他们脸上,他们除了服软,没有第二个选择。”
“说得对。”林舟喝了一口水,看向窗外。省委大楼的轮廓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他并没有李瑞那么兴奋。
沙盘的推演结果,早已告诉他,只要他能将那份报告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且得到周书记的背书,王、陈二人的态度转变就是必然的。
这只是第一步,是整个宏大计划中最简单的一步。
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组建一个高效的指挥部,协调几十个不同部门的利益纠葛,应对项目推进中必然会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意外状况,还有那数千亿资金的筹措与监管……每一项,都比在会上用数据说服几个人要困难百倍。
他看向苏晓:“苏晓,指挥部办公室的框架,你来负责搭建。人员不求多,但必须精干。廉政监督机制要第一时间嵌入到所有工作流程里,尤其是未来的招投标环节,必须做到绝对透明。”
“明白。”苏晓点点头,已经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起来。
他又转向李瑞:“李瑞,你那边任务最重。除了对接产业园的选址资料,‘城市大脑’的硬件招标和软件团队的组建要立刻启动。我需要你在一个月内,拿出一个可以覆盖核心城区主要路口的初步数据采集方案。”
“一个月?”李瑞倒吸一口气,“林哥,这……这时间太紧了,光是超算中心的招标流程都走不完。”
“特事特办。”林舟的语气不容置疑,“周书记给了我们总指挥的权限,不是让我们按部就班的。我会亲自去协调相关部门,所有流程走绿色通道。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技术方案做到极致。”
李瑞看着林舟坚定的眼神,把到了嘴边的困难又咽了回去,用力点头:“好!我保证完成任务!”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省委办公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表情严肃,手里捧着一个红头文件。
“林舟同志,这是省委常委会刚刚通过的正式任命文件,请您签收。”
红色的封皮,烫金的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当林舟接过那份文件,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时,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发改委那个可以纸上谈兵的林舟了。
他成了“省城交通改善总指挥”,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将牵动这座城市的命运,影响数百万人的生活。
他签下自己的名字,工作人员敬了个礼,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李瑞和苏晓都看着那份文件,眼神里有激动,有憧憬,也有一丝对未来的敬畏。
“我们……成功了。”李瑞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林舟将文件轻轻放在桌上,正准备说些什么。
他的私人手机,突然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名字,眉头不由得微微一挑。
来电显示:李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