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民心商城:【乡村振兴战略(初级)】的兑换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灯管里微弱的电流声。
陈建国口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枚钉子,钉进了清源县的政治版图,也钉进了林枫的心里。
省委组织部。
创新试点。
副部长杨万里亲自带队。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已经不是简单的“重视”二字可以形容。这是一场摆在聚光灯下的考试,考官是省里的大员,考题是全省都感到棘手的乡村治理,而清源县,就是那个被随机抽中的考生。
考好了,一飞冲天,成为全省的样板。
考砸了,万劫不复,沦为官场的笑柄。
林枫的目光从那份红头文件上移开,落在了陈建国的脸上。他发现,这位向来沉稳如山的县委书记,眼底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亢奋。
“书记,为什么是我们?”林枫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全省那么多市县,比清源县条件好的比比皆是,比清源县问题更典型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偏偏是清源?
“因为你。”陈建国回答得简单直接。
他走到办公桌后坐下,给自己倒了杯水,也给林枫倒了一杯。
“你那份关于营商环境的‘手术刀式报告’,不仅宋秘书长看到了,组织部这边也看到了。省里一些领导认为,清源县的干部队伍,有敢于动刀子、敢于碰硬骨头的精气神。这是基础。”
陈建国喝了口水,继续说:“更重要的是,这次试点的核心,是‘新时期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注意‘创新’两个字。省里要的不是四平八稳的报告,而是能真正打破僵局、提供新思路的方案。他们需要一个不按常理出牌,敢想敢干的‘破局者’。”
他看着林枫,眼神里意味深长:“在他们看来,你,林枫,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林枫端起水杯,温热的杯壁传来踏实的触感。他明白了,这是他之前一系列改革带来的连锁反应。他以为自己只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没曾想,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已经汇聚成一个鲜明的标签,贴在了他和清源县的身上——“改革先锋”。
这顶帽子,既是荣誉,也是枷锁。
“书记,我今天刚从两个村子回来。”林枫没有接陈建国的话,而是将话题引回了现实,“一个叫赵家沟,一个叫石盘村。”
他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了那个叫赵长根的老人,和那个叫王雷的返乡青年。他没有过多的情绪渲染,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但那事实本身,就带着千钧的重量。
陈建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慢慢变得凝重。他虽然身在县委,但对基层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当这些鲜活的、带着体温的个体案例从林枫口中说出时,那种冲击力依然让他感到心头发堵。
“所以,你明白这次试点的分量了?”陈建国问。
“我明白。”林枫点头,“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或者民生问题。这是一场政治任务,退无可退。”
“不,比政治任务更重要。”陈建国纠正他,“这是一次机会。一次让清源县,也让你自己,真正站上新台阶的机会。”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璀璨的县城夜景,声音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林枫,我们把县城搞得再好,招商引资的数据再漂亮,如果广大的乡村还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我们的发展就是畸形的,是走不远的。我当了这么多年的一把手,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根子上的病,早晚要治。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操刀人。”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枫:“现在,时机来了,操刀人,也找到了。”
这一刻,林枫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信任。这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而是一个执政者,将自己多年未竟的心愿,托付给了另一个人。
“我需要钱,需要政策,更需要人。”林枫没有说客套话,直接提了条件。
“钱,财政就算砸锅卖铁,也会给你挤出来。政策,只要在红线之内,县里能给的绿灯,一路长亮。人,全县的干部,你随便挑。”陈建国回答得斩钉截铁。
他走回办公桌前,拿起那份红头文件,递给林枫。
“后天,杨万里部长带队到清源。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一天。我需要你在明天晚上之前,拿出一份初步的、能让省委考察组眼前一亮的思路框架。不需要太具体,但一定要有高度,有新意,能镇得住场子。”
林枫接过那份还带着陈建国体温的文件,点了点头:“我尽力。”
“不是尽力,是必须做到。”
从陈建国的办公室出来,夜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林枫没有立刻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在空无一人的走廊上,慢慢地走着。
他的脑海里,陈建国的话,赵长根老人的脸,王雷眼中的火,交织在一起。
压力,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过来。
但与此同时,一种被点燃的兴奋感,也从他心底升起。
他喜欢这种感觉。在悬崖边上,寻找唯一的那条生路。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城市光华,走到了那张铺着巨大地图的会议桌前。
地图上,那一个个他亲手画下的红圈,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一个个尚未愈合的伤口。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地拂过“赵家沟”和“石盘村”的名字。
思路框架?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可以提出修路,可以提出通电,可以提出搞合作社,但这些都太“小”了,太“实”了。陈建国要的是“高度”,是“新意”,是能让省委副部长都为之一振的顶层设计。
这已经超出了他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范畴。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民心商城。
他意识沉入脑海,那散发着厚重土黄色光芒的图标,静静地悬浮在列表的最下方。
【乡村振兴战略(初级)】
【兑换所需民心值:350点。】
他看了一眼自己当前的民心值余额:382点。
这是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让无数企业家重拾信心,让无数工人找到饭碗,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几乎是他全部的家当。
值得吗?
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思路框架”,为了应付一次前途未卜的考察,耗尽自己所有的积累?
如果……如果这次试点失败了呢?
他将一无所有。
林枫睁开眼,自嘲地笑了笑。自己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此瞻前顾后了?
他想起王雷在提到未来规划时,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
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都敢于在废墟上描绘未来的蓝图,他一个手握系统、背靠县委书记支持的副县长,又有什么好犹豫的?
他不再迟疑。
“系统,兑换【乡村振兴战略(初级)】。”
他的意念刚刚发出,系统面板便猛地一颤。
【确认消耗350点民心值,兑换【乡村振兴战略(初级)】?】
【警告:兑换后,宿主民心值将降至32点,部分系统辅助功能将被削弱。】
林枫的心脏像是被攥了一下。
他没想到,民心值过低,竟然还会影响系统功能。
但,箭已在弦。
“确认。”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在脑海中说出这两个字。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力仿佛被瞬间抽空。系统面板上,那代表着民心值的数字,从“382”飞速狂跌,最后定格在了刺眼的“32”上。
与此同时,那个土黄色的图标,轰然碎裂,化作一股磅礴无匹的信息洪流,冲入他的脑海。
这股信息流,不再是之前那些方案的条条框框,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立体的画卷。
他“看”到,荒芜的土地上,绿色的经济作物破土而出,形成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他“看”到,破败的古村落,被修葺一新,青瓦白墙,小桥流水,变成了游客流连忘返的文旅小镇。
他“看”到,一个个像王雷一样的年轻人,带着资金、技术和梦想,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在田野间,在直播镜头前,挥洒着汗水与激情。
他“看”到,一个个像赵长根一样的老人,不再是孤独地等待寂灭,而是在村口的“老年食堂”里,在新建的“文化礼堂”中,与邻里一起,下棋,听戏,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
无数的画面,无数的理念,无数的策略,在他的脑海中交织、碰撞、融合。
最终,所有的画面都渐渐隐去,只剩下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意识核心。
产业兴旺,人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