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世民在李承乾那里得到几副单筒望远镜后,心中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复仇火焰,此刻像是被浇上了一桶汽油一般,燃烧得更加旺盛了。
两年前,东突厥颉利可汗趁着大唐权力更替之际趁火打劫。而渭水之盟,对于李世民来说,简直就是他人生中最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
在另一个时空里,李承乾并不是后世穿越过来的,大唐刚刚经历了各种天灾人祸,好不容易才得以休养生息,大唐的各个方面刚起步时,李世民就派遣李靖率领大军去攻打东突厥。最终结果不错,李靖不负众望拿下了东突厥,并成功地俘虏了颉利可汗。
然而,这一世因为有李承乾这个穿越者的存在,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他就像一个先知先觉的智者,提前预测到了旱灾、雪灾和蝗灾的发生,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灾害并没有对大唐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仅如此,如今大唐的国库和李世民的内帑钱财也比前世要充盈许多。
无论,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在热武器时代,打仗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烧钱!没有足够的财富作为支撑,任何一场战争都难以取得胜利。
那么,李渊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建立起大唐朝呢?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陇西李氏家族的支持;其二,隋炀帝杨广的一些政策,在后世看来实在是有些过犹不及了,这也给了李渊和各地大族们可乘之机。
隋炀帝杨广所推行的科举制度以及开凿京杭大运河,这无疑都是极具前瞻性和积极意义的举措。
科举制度的诞生,犹如一道曙光,击穿了世家大族长期以来对官员选拔的垄断阴霾,为寒门子弟开辟了一条通往仕途的光明大道。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创举。这条运河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漕运条件,使得隋唐各地区物资运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也有力地冲击了世家大族对物价的操纵和商业的垄断。
而且,李渊与隋炀帝杨广上表兄关系,起初,他并未有起兵造反的念头。然而,正是由于隋炀帝杨广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严重损害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李渊才在其身后家族的推动下,走上了反抗之路。
至于窦建德和王世充,他们肯定也有人在背后支持,之所以未能战胜李渊(李世民)麾下的能臣干将,或许只是因为运气稍差罢了。
话说回来,李世民此刻正与他的几位亲信大臣共商如何攻打东突厥的大计。
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发言:“陛下!依微臣之见,此举实非明智之举。国库刚刚稍有盈余,如今若要大动干戈,兴师征讨东突厥,恐怕国库的财力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军事开支。”
房玄龄见状,也附和着说道:“陛下,自从您登基以来,我大唐确实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但好在都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就像户部尚书所言,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件事等两年如何?”
李世民听后,脸色一正,义正言辞地回应道:“诸位爱卿,正因为如此。朕在许多有心人口中被视为得位不正之人。所以,朕必须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那些人对朕刮目相看!”
说罢,李世民环视众人,接着说道:“好了!朕的决心已定。李靖,你立刻开始整顿军备,训练士兵;杜如晦、长孙无忌,你们二人先着手筹备大军所需的粮草,至于钱财方面的问题,朕会亲自想办法解决。”
这时,工部尚书段纶突然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一计策,若能将太子东宫所掌控的神仙醉产业以及太上皇手中的琉璃生意收归工部管理,微臣保证在三个月内,一定能将征讨东突厥所需的粮草全部筹备完毕。”
偏殿内,气氛凝重,李世民的亲信大臣们都正襟危坐,目光如炬地紧盯着他。其亲信大臣们对于神仙醉和琉璃生意的盈利情况,其实也早有猜测。
李世民心中暗自叹息:朕又何尝不想呢!然而,神仙醉的生意——早在之前,高明就已经答应要送给长孙皇后了,只是还需要等到三个月以后,李治满一周岁那天才能正式交付。
琉璃生意——高明躲在背后,却拉上太上皇李渊一起参与,显然是在提防朕对这门生意打主意啊。
李世民无奈地摆了摆手,缓声道:“各位爱卿啊,哎……大家都是自己人,朕也就不瞒你们了。这两年来,太上皇与朕之间,也仅仅只说过两句话而已。”
“至于,太子高明那边,朕已经从他那里得到了许多好东西,比如八仙桌、太师椅、冰块、煤炉、蜂窝煤、活字印刷术、望远镜……。所以,这神仙醉的生意,朕实在是不好意思再开口去讨要了啊。”
听到李世民这番话,他的亲信大臣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也都享受到了太子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享受。
李世民嘴上说着不好意思要,但他把和亲信大臣们的部分谈话内容告诉了长孙皇后。
从那天开始,各位大臣们都开始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处理着各自分内的事务。由于,户部需要筹备大军的粮草,这使得市场上的陈粮和新粮价格都略微上涨了一些。
与此同时,长孙皇后每天都会在午时三刻过后,准时带着李承乾的弟弟妹妹们来到太子东宫。
她一到东宫,便会在那里静静地坐上一下午,除了逗弄李治之外,其他的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看着孩子们。
至于晚膳,则要看她当天的心情如何,有时会在东宫吃,有时则会回自己太极宫立政殿宫殿去用膳。
某天晚膳后,东宫书房里。李承乾心情烦躁地扔下手中的狼毫笔,然后对着身边的近侍太监张阿西开口问道。
“张阿西,你说说看,本殿下的母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啊?她每天都在东宫待上两个时辰(4小时),可却什么都不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张阿西闻言,赶忙躬身回答道:“回太子殿下,奴才斗胆猜测,皇后娘娘此番前来,或许是为了东宫内帑里的钱财或者神仙醉的生意而来的。”
李承乾听后,眉头微微一皱,追问道:“哦?为何这么说?”
张阿西解释道:“最近,户部在大量采购粮草,导致市面上的粮价略有上浮。很多人都在私下里猜测,陛下可能是要对东突厥用兵了。毕竟,自古以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李承乾开口道:“张阿西,后天晌午后,就是崔氏进宫运神仙醉的时间吧?”——是!
李承乾继续吩咐道:“明天,把制取神仙醉的宫殿收拾一下。后天,把关于神仙醉的一切送给皇后娘娘吧!”
“但注意,承贤殿其他宫殿里的秘密,例如青霉素和琉璃烧制,暂时不要让皇后娘娘知道。”
近侍太监张阿西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