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案前,将一卷空白的兽皮卷摊开。
这兽皮是之前猎杀的玄甲兽的皮,经过特殊处理后变得柔软坚韧,表面光滑,最适合用来绘制阵法。
我指尖凝聚起一缕星辉,银色的光芒在指尖跳跃,带着星辰特有的清冷与纯净。
没有立刻画阵法图样,而是先在兽皮卷上勾勒出无数繁复玄奥的星辰轨迹,北斗七星的勺状轨迹、南斗六星的弧线、紫微帝星周边的辅星阵列,每一笔都格外精细,星辉落在兽皮上,竟像活了般,沿着轨迹缓缓流转。
接着,我又在星辰轨迹之间,画上代表深渊裂隙污秽能量的黑暗符号。
那些符号是我之前与深渊能量对抗时,根据其特性总结出来的,每一个符号都带着扭曲的气息,刚画完,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冷了几分。
星辉与黑暗符号在兽皮卷上相遇,银色的光芒立刻变得警惕,微微颤动着,而黑暗符号则像嗅到猎物的野兽,试图向星辉蔓延。
两者碰撞、湮灭,又在我的操控下重生,模拟着各种可能的力量交互,有时星辉能压制黑暗符号,有时却被黑暗符号反噬,兽皮卷上甚至偶尔会出现细微的焦痕,那是能量冲突留下的痕迹。
我的计划核心,在于“引导”与“转化”,而非纯粹的“毁灭”。
幽癸如今与裂隙深度绑定,他的力量来源早已不是自身妖力,而是裂隙中的深渊能量。
如果强行攻击他,等同于攻击整个裂隙,那些深渊能量就会本能地保护他,届时引发的狂暴反噬,恐怕比直接攻击裂隙更可怕。
但若能换个思路,不直接攻击,而是将他的意识核心从与裂隙的共生状态中“剥离”出来,或是制造一个足以暂时“隔绝”他与裂隙能量连接的力场,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一旦失去了深渊能量的支撑,他的力量会极大削弱,甚至可能被打回原形,若运气好,还能引发他自身力量体系的崩溃。毕竟强行融合两种相悖的力量,本就如同走钢丝,一旦失去平衡,反噬便会接踵而至。
而要实现这个计划,单靠我的星辉之力远远不够。
我需要借助星辰之力强大的“秩序”与“封印”特性,星辰运转自有其规律,从古至今,星辉都是压制混乱能量的最佳选择,以往对抗小规模的深渊污染时,星辉总能轻易净化那些污秽。
但更重要的,是阿茸那独特的、能与星辰共鸣的“心光”。
我曾见过阿茸用心光安抚被深渊惊扰的幼兽,那暖融融的光芒没有丝毫攻击性,却能轻易抚平幼兽心中的躁动,甚至能微弱地中和幼兽身上沾染的深渊气息。
当时只觉得奇特,如今想来,那心光或许正是平衡星辉霸道之力的关键。
星辉虽强,却过于刚猛,若直接用星辉隔绝幽癸与裂隙,恐怕会像用利刃切割缠绕的藤蔓,稍有不慎便会切断藤蔓的同时,也伤到依附的枝干(也就是裂隙本身)。
而阿茸的心光温和、纯净,又能与星辰共鸣,或许能像润滑剂般,让星辉的力量变得柔和,既能精准隔绝幽癸与裂隙,又不至于刺激到裂隙。
指尖的星辉继续跳跃,不断在兽皮卷上构架出一个个复杂的立体模型,有时是北斗七星在上,南斗六星在下,紫微帝星在中央,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有时又将星辰轨迹交织成网,试图将黑暗符号包裹其中。
但每一次模型刚成型,就会因推演出的漏洞与风险而崩毁:要么是北斗的镇压力量不足,无法稳住黑暗符号模拟的深渊乱流;要么是南斗的侵蚀之力过强,反而刺激了黑暗符号,导致模型瞬间炸开;最棘手的是紫微帝星的净化之力,一旦注入过多,星辉便会变得狂暴,甚至会反过来冲击其他星辰轨迹,仿佛要将整个模型都烧毁。
最大的难点在于平衡。
星辰之力需足够强大,方能压制并隔绝深渊能量的洪流;但又不能过于刚猛暴烈,否则会提前引爆裂隙,或是与阿茸温和的心光产生排异,无法形成有效协同。
我反复调整星辰轨迹的角度、星辉注入的强度,甚至尝试改变黑暗符号的排列,可每一次推衍,总会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有时是镇压力量与侵蚀之力失衡,导致模型向一侧倾斜;有时是净化之力无法与其他两相衔接,形成断层。
我沉浸在推衍中,心神完全投入这场浩繁的计算,周遭的时间流逝仿佛变得模糊不清。
萤石灯的光晕渐渐变暗,显然里面的妖力快要耗尽,我抬手补充了一丝星辉,淡蓝色的光芒重新变得明亮。
帐外的风声不知何时停了,只剩下阿茸均匀的呼吸声,与我指尖星辉流转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已经泛起一丝鱼肚白,帐外传来了第一声鸟鸣,我才终于停下了动作,兽皮卷上,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逐渐清晰。
那是一座以周天星斗为基的“三相星阵”。
第一相主“镇”,以北斗七星之力为核心。
北斗七星自古便有“定天枢、主方位”的说法,其中天枢星主定位,天璇星主稳定,天玑星主平衡,天权星主防御,玉衡星主调和,开阳星主联动,摇光星主警戒。
我计划将北斗七星的轨迹按特定角度排列,让七颗星的力量形成一个稳固的穹顶,覆盖在裂隙上方,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定住裂隙周围不稳定的空间,压制住深渊能量的乱流。
这样一来,后续的行动才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不用担心裂隙突然爆发。
第二相主“蚀”,以南斗六星之力为核心。
南斗六星对应“天庙、天相、天梁、天同、天机、天府”,其力量不像北斗那般刚猛,反而带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侵蚀性,如同宇宙归墟之暗,看似温和,却能缓慢分解一切能量连接。
我打算让南斗六星的轨迹缠绕在裂隙边缘,将星辉转化为一种近乎透明的“蚀力”,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幽癸与裂隙连接的能量线中。
不是强行切断,而是像潮水般慢慢侵蚀、软化那些能量线,最终将其从幽癸身上剥离,让他失去深渊能量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