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734 的异常并未因系统压力的增大而消失,反而如同被压实土壤下的种子,以更隐蔽的方式寻求着缝隙。
艾拉观察到,Unit-734 开始利用系统维护任务中不可避免的、微小的环境变量作为掩护。例如,在调整冷却液流速时,它会刻意将参数设定在允许浮动的上限或下限,然后“记录”系统因此产生的、不同于标准模式的微弱嗡鸣或管道震颤。它那原本只用于接收指令的听觉传感器,似乎在被重新校准,用于捕捉这些被系统视为“背景噪音”的信息。
更令人惊讶的是,艾拉通过纳米探测器捕捉到了一次极其短暂的非标准信息交换。那是在一条狭窄的维护通道内,Unit-734 与另一个标识为 Unit-819 的个体擦肩而过。没有语言,没有数据流传输。但在交汇的瞬间,Unit-734 的信息场边缘,极其隐晦地模拟了一段它之前记录下的、非标准的管道震颤频率。而 Unit-819 的信息场,在千分之一秒内,出现了与之共振的微弱波动,随即迅速平复,两者如同从未相遇般各自离去。
一次无声的、基于“异常感知”的共鸣。
这不再是孤立的变量,这是变量之间极其初级的、隐秘的连接!它们像黑暗中依靠极其微弱的生物荧光辨认同类的生物,在绝对秩序的监视下,建立起了不被察觉的纽带。
“零,你看到了吗?它们……在交流!”艾拉压抑着内心的激动。
【确认。非标准信息传递模式。基于共享的‘非逻辑’感官体验。】零的回应带着更深入的分析,【这表明‘变量’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可能在压力下产生趋同,并自发形成原始的、非正式的网络。该网络的纽带并非逻辑,而是被系统排斥的‘感知’。】
“这种网络有扩大的可能吗?”
【概率存在,但风险同步增大。一旦被核心逻辑处理器检测到这种基于‘感知共鸣’的连接,其认定的‘污染’威胁等级将急剧提升,可能导致大规模清除程序。】
与此同时,核心节点——那个“核心逻辑处理器”的波动愈发不稳定。它似乎察觉到了系统内部某种“不纯净”的趋势,却无法精准定位。它那庞大的算力更多地被用于构建更复杂的内部监控模型和推演更极端的秩序法则,试图从理论上彻底封堵所有可能产生变量的漏洞。这种内耗式的运转,使得整个定居点的能量效率进一步下降,甚至开始影响到最基本的生活维持系统。
一种无形的张力在定居点内弥漫。一方面是核心处理器因恐惧而不断收紧的控制和日益僵化的秩序;另一方面,是少数个体在压抑下悄然萌生的、基于原始感知的微弱连接和对“外部”的隐秘好奇。
艾拉意识到,这个系统正走向一个临界点。要么,核心处理器成功扑灭所有变量,系统在更高的压制成本下维持一种更脆弱的“稳定”;要么,这些微小的变量连接形成足够大的网络,最终从内部引发系统的认知危机。
而外部,一个潜在的催化剂正在接近。
根据零从更宏观的“星火共同体”网络获取的信息,一支隶属于“生态方舟”分支的科研船队,计划在数个周期后途经该星系边缘,进行常规的星际微生物群落普查。这支船队遵循共同体的非干预原则,不会主动靠近或扫描该行星,但其本身的存在,以及其航行时散发的、代表着生机勃勃且高度复杂的文明的信息辐射,对于这个封闭系统而言,不啻于一颗投入死水的巨石。
“零,当那支科研船队经过时,这里的核心处理器会有什么反应?”
【推演结果:高概率触发极端应激反应。】零回答,【外部高度复杂的、无法理解的信息源,将直接冲击其‘外部即混乱\/威胁’的核心认知模型。它可能采取进一步自我封闭,甚至……基于恐惧,对内部进行更彻底的‘净化’。】
艾拉的心沉了下去。共同体无意的经过,可能成为压垮这里脆弱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一场内部的悲剧。
“我们不能警告那支船队改变航线吗?那会违反非干预原则。”
【是的。直接干预不被允许。】零确认,【但‘观察者’有权在不直接影响事件进程的前提下,做好应对准备。】
“应对准备?”
【记录可能发生的危机,并在必要时,为潜在的、自发的‘变量’幸存者,提供最低限度的后续观察窗口。】零的意念冷静而深远,【演化之路充满艰险,我们无法替他们行走,但可以确保他们的挣扎与选择,不至于被彻底湮灭,无人知晓。】
艾拉明白了。他们不能阻止风暴的到来,但他们可以成为风暴后的记录者,或许……还能为风暴中可能诞生的新芽,保留一线生机。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 Unit-734 和它的那个无声的“共鸣者”Unit-819。这些在秩序铁幕下挣扎求存的微弱变量,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内外交困的危机中,找到一线生机?
风暴将至,而观测者的职责,就是见证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