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晨光刚漫过城北的军用机场,停机坪上就已响起密集的引擎轰鸣声。
曾夏勇站在塔台下方,目光扫过排列整齐的直升机群 —— 陆航团三个运输大队的 36 架直 - 8b 并列排开;
三个通用大队的 36 架直 - 20 则在外侧形成护卫阵型,旋翼缓缓转动,带起的气流吹得地面的野草贴伏在地;
最外侧,两个攻击大队的 24 架武直 - 10 如同蓄势待发的雄鹰,机身下的火箭巢和导弹挂架泛着冷光,随时准备应对空中威胁。
“同军,这次任务重大,首长们的安全和物资运输都交给你们了。”
曾夏勇走到陆航团团长左同军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郑重。
左同军立正敬礼,声音铿锵有力:“旅长放心!我们陆航团全员戒备,保证把首长们安全接到太原!沿途每十分钟汇报一次情况,绝不会出任何差错!”
政委毕宇承、参谋长闫登生也上前一步,齐声说道:“请旅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曾夏勇点点头,目光扫过身后的陆航团战士们 —— 他们有的正在检查直升机的油路,有的在给武直 - 10 加装导弹,有的则在和物资运输队交接,每个人脸上都透着严谨与专注。
“出发!”
左同军一声令下,率先登上一架直 - 8b 的驾驶舱。
引擎轰鸣声陡然加剧,36 架直 - 8b 率先升空,随后是 36 架直 - 20,最后 24 架武直 - 10 分成两队,分别在运输编队的左右两侧护航。
96 架直升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如同一片钢铁乌云,缓缓掠过太原城上空,朝着涉县方向飞去。
同一时间,涉县的八路军总部院内,也是一片忙碌景象。
机关工作人员正将一摞摞文件、地图、通讯设备搬进木箱,动作轻缓却迅速 —— 这些都是指挥作战的重要资料,半点不能马虎;
警卫部队则在整理装备,有的检查步枪的保养情况,有的擦拭腰间的手榴弹,有的则将行军锅、帐篷等物资搬到院外的空地上,等着直升机来装运。
几位首长却没参与收拾,而是沿着涉县的街道慢慢走着。
街道两旁的民房大多是土坯墙,墙上还贴着 “打倒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的标语,有的门口挂着红布 —— 那是百姓们为了感谢八路军,特意挂上去的。
“在涉县待了那么久,没想到今天要走了。”
副总指挥停下脚步,看着街角的一棵老槐树,语气里带着一丝留恋,“还记得刚到这儿的时候,小鬼子还会时不时的过来骚扰,百姓们跟着咱们躲山洞、钻山沟,现在好了,咱们不仅守住了涉县,还解放了山西大部,能去太原指挥更大的战役了。”
副参谋长点点头,指着远处的太行山:“是啊,在这儿咱们指挥了晋东南战役、平安战役、太原战役、晋北、晋西战役,把华北日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了,把主动权牢牢抓在了手里。这次进驻太原,可不是简单的换个地方,而是咱们八路军从‘防御’转向‘反攻’的开始!”
另一位首长语气温和却坚定的说道:“夏勇同志不仅有军事才能,更难得的是大局观成熟。他知道光靠一支队伍强不行,还主动帮其他部队换装、训练,这种‘不搞独食、共促发展’的意识,在咱们八路军里太难得了。有这样的指战员,是咱们的幸运,也是百姓的幸运。”
副总指挥深有同感,忍不住称赞:“我早就说过,夏勇这小子,比那些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指战员强太多了!他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知道把先进经验分享出去,才能让整个八路军都强起来。就冲这一点,他就是个合格的指挥员!”
四人沿着街道走了一圈,回到总部时,收拾工作已近尾声。
机关人员将最后一箱文件搬到院外,警卫部队也已列队完毕,每个人都背着背包,手里握着步枪,眼神里满是期待 —— 他们早就听说太原的新型指挥部有多先进,听说能去新驻地,心里早就按捺不住激动。
“报告首长都收拾好了!” 参谋跑过来汇报,“独立旅的编队应该快到了。”
话音刚落,远处的天空中就传来了熟悉的轰鸣声 —— 先是一阵低沉的旋翼转动声,随后,96 架直升机组成的庞大编队出现在云层下,阳光照在机身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来了!是独立旅的编队!” 警卫部队里有人大喊,战士们纷纷抬头,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
涉县的百姓们也听到了动静,纷纷从家里跑出来,聚集在街道两旁,指着天空中的直升机议论:“快看!是曾旅长的派来的!上次他就是坐这个来咱们涉县的!”
“这么多飞机,是要接首长他们去太原吧?”
“肯定是!以后肯定能把更多的小鬼子赶跑!”
左同军在驾驶舱里看到地面的人群,对着通讯器下令:“各编队注意,降低高度,准备降落!武直 - 10 编队保持警戒,防止意外情况!”
36 架直 - 8b 率先降低高度,稳稳地落在总部院外的空地上;36 架直 - 20 紧随其后,在空地上形成整齐的队列;24 架武直 - 10 则在低空盘旋,警惕地扫视着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