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阳光炽烈如金,洒在希腊克里特岛的海岸线上。李雯站在古老的橄榄树下,手里拿着一份来自全球基因保护联盟的报告——地中海海域的珊瑚礁正在恢复,那些曾被基因污染破坏的生态系统,在“平衡密钥”衍生技术的修复下,重新焕发生机。
“当地渔民说,今年的渔获比往年多了三成,”林栋从远处走来,手里提着一个装着海水样本的玻璃瓶,阳光透过瓶身,在他脚下投下晃动的光斑,“实验室检测显示,海水里的异常基因序列已经下降到安全值以下,是‘基因净化菌群’起了作用。”
这种“净化菌群”是技术组根据父亲笔记里的共生原理研发的,能特异性识别并分解外源有害基因片段,却不会破坏原生生态。此刻,小陈正带着当地海洋学家,在浅滩处投放新培育的菌群,蓝色的海水里泛起细密的泡沫,像无数个微小的生命在呼吸。
“联盟准备在全球推广这套技术,”李雯翻着报告,目光停在“伦理评估”一栏,“每个海域的投放方案都经过了至少三轮生态模拟,确保不会引发新的平衡打破。”
克里特岛的老渔民乔治提着一篮刚捕捞的海鱼,笑着走过来,用生硬的英语说:“感谢你们,我的祖父说过,大海像母亲,你对她好,她才会对你好。你们带来的‘魔法’,让大海重新笑了。”
李雯接过乔治递来的一条银光闪闪的鱼,指尖触到海水的微凉,仿佛能感受到海洋深处流动的生命力。她想起父亲笔记里的一句话:“平衡不是凝固的雕塑,是流动的河流,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奔涌向前。”
傍晚,他们坐在乔治家的露台上,看着夕阳沉入海面,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紫。乔治的孙女安娜捧着一本画册,里面画满了各种海洋生物,其中一幅画的是带着螺旋符号的鱼,旁边用稚嫩的字写着:“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安娜说,她长大想当海洋守护者,”乔治骄傲地说,“像你们一样,去很多地方,帮助受伤的大海。”
李雯看着安娜明亮的眼睛,想起当年的自己,想起小陈,想起塔卡——守护的信念,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心里传递,像地中海的洋流,看似平静,却拥有改变海岸的力量。
离开克里特岛的前夜,李雯独自走到海边。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贝壳和海螺,月光洒在上面,泛着柔和的光。她想起那些战斗过的地方:南美雨林的古树、北极冰原的绿意、安第斯山脉的冰川……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平衡的智慧。
手机震动,是总部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灯塔”总部的草坪上,那片“希望草”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中间夹杂着几株向日葵,花盘在月光下安静地低垂着,像在积蓄力量,等待黎明。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咸涩的气息,也带着生命的律动。李雯知道,他们追寻的平衡,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需要时刻感知、不断守护的过程,就像这潮汐,涨落之间,自有其规律。
而他们,会像灯塔一样,永远站在潮头,守护着这片流动的平衡,让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海洋、每一寸土地,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节奏里,生生不息。
黎明将至,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远处的海面,也照亮了沙滩上那串走向大海的脚印——那是李雯留下的,深浅不一,却坚定地朝着光的方向,延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