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L市的代偿,如同从平静的湖面潜回了暗流汹涌的深海。
省城之行埋下的种子和引来的敌意,迅速在L市显现出效应。
高世昌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刁钻。
他利用分管领域的职权,突然下达通知,要求对全省包括L市高新区在内的几个重点产业园的“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交叉互评”,并由省发改委牵头组成工作组。
工作组的组长,赫然是那位曾带队审计高新区、对代偿印象“复杂”的审计厅干部,组员中也混入了几个与高世昌关系密切的专家。
这分明是一次披着合法外衣的找茬行动。
工作组的态度比上次审计更加挑剔,抓住一些技术细节和文件格式问题大做文章,试图否定高新区改革创新的成效,甚至隐晦地质疑基金运作的“潜在风险”。
代偿沉着应对。
他亲自陪同工作组,对每一个质疑都给出有数据、有案例、有政策的详尽解释,态度不卑不亢。
同时,他授意管委会,将工作组“吹毛求疵”的工作方式,“不经意”地通过友好媒体透露出去,营造出一种“省里有人故意刁难干事创业者”的舆论氛围。
市里一些支持改革的领导也对这种“找茬式”检查表达了不满,给工作组施加了无形压力。
就在代偿与省工作组周旋之际,黑道的威胁也从暗处浮出水面。
一天傍晚,代偿的司机在接送他回家途中,发现一辆无牌面包车一直尾随。
司机警觉地改变路线,那辆车竟强行超车别挡,试图制造车祸,幸好司机技术娴熟,加上保镖车辆及时干预,才化险为夷。
对方见无法得手,迅速逃离。
这起未遂的“交通事故”,让代偿真切感受到了“阎王”的狠毒。
他立即加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保措施,并通过王老五的江湖渠道放出狠话:
“谁敢动我和我的家人,‘阎王’在L市的爪子,我会一根一根全部剁掉,连根拔起!”
这是赤裸裸的宣战,既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震慑对方,显示自己并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然而,最让代偿警惕的,还是顾倾城那边的动向。
面对代偿设置的严苛合作条款和缓慢的审查进度,顾倾城似乎改变了策略。
她不再频繁催促,反而变得异常“配合”,按要求补充了大量技术资料,但其内容专业晦涩,真伪难辨。
同时,林枫通过商业情报网络发现,倾城集团正在暗中接触高新区内几家掌握边缘技术但资金链紧张的小公司,试图通过资本入股的方式,迂回渗透到产业园的生态中。
代偿意识到,顾倾城正在执行“b计划”——如果无法主导核心,就通过资本手段,从外围蚕食,逐步掌控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这是一招更隐蔽、也更危险的棋。
面对这三线压力,代偿决定不再被动防御,他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博弈筹码。他想到了之前联系的国际数据安全联盟(IdSA)。
IdSA是一个非政府性质的国际权威组织,成员包括全球顶尖的数据安全专家、学者和大型科技公司,其制定的标准和认证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代偿以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的官方身份,正式向IdSA提交了申请,邀请该组织派专家团队,对即将建设的大数据产业园进行“国际数据安全标准符合性预评估”。
这一招堪称神来之笔:
提升格局:
将园区建设置于国际视野下,瞬间拔高了项目的层次和公信力。
倒逼标准:
借助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反过来迫使顾倾城这样的潜在合作者,必须真正达到最高的安全和透明度标准,否则将失去参与资格。
引入制衡:
IdSA的介入,相当于引入了一个独立的国际裁判,可以有效遏制高世昌等人利用国内规则进行的恶意刁难。
隐藏杀机:
代偿私下与IdSA的专家沟通时,可以“请教”一些关于特定境外资本和技术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对抗积累“弹药”。
申请发出后,很快得到了IdSA的积极回应,对方表示将尽快组织专家前来考察。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省内外的高度关注,连省委主要领导都表示了关切。高世昌工作组的气焰顿时被压下去不少,他们的“找茬”在国际标准面前显得格局太小。
夜晚,代偿独自在办公室,看着IdSA的回复邮件。
手机震动,是三清会的加密信息:
“IdSA之棋,甚妙。然国际舞台,水深浪急,慎之。
‘阎王’之患,可用‘驱虎吞狼’之计,详情另附。”
代偿点开附件,里面是一个简短的方案:
利用省城另一股与“阎王”有宿怨的江湖势力,制造矛盾,引其内斗。
代偿沉吟片刻,回复了两个字:
“可试。”
他走到窗边,城市的夜景璀璨而冰冷。
省工作组的刁难、黑道的死亡威胁、顾倾城的迂回渗透、国际机构的即将到来……
各方势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碰撞。
他感觉自己就像站在风暴眼中,周围是狂啸的巨浪,内心却必须保持绝对的平静和算计。
暗战已经升级,从市内到省里,从国内到国际。
而他手中的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下一步,他要将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引导向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终点。
他拿起内部电话,打给秘书:
“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召开大数据产业园国际标准对接准备会,所有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不许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