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定计划,杰尼作为新郎,哈妮作为新娘,将带领大家体验完整的维吾尔族婚礼仪式。但杰尼的紧张和不停念叨的“重婚罪”显然与婚礼该有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
“等一下!”王征宇导演突然灵机一动,打断了正在进行的准备活动,“我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既然是体验,何不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他示意工作人员搬上来一个小巧的木制舞台,上面摆放着一个精美的花架,架子上缠绕着新鲜的玫瑰花。“在我们维吾尔族的婚礼上,舞蹈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方式。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玫瑰之舞’的小游戏。”
规则很简单:所有未婚的男性嘉宾——杰尼、王冕和高瀚宇——将轮流与哈妮共舞。由在场的“长辈”和哈妮的真弟弟、真闺蜜作为评委。谁在舞蹈中最能展现热情与魅力,谁就将成为今天的“正式新郎”。
杰尼如释重负,而一直默默站在伴郎位置上的王冕则瞪大了眼睛。
音乐响起,首先是杰尼上场。他努力跟上节奏,但动作僵硬,眼神躲闪,仿佛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邓潮(爷爷)看得直摇头:“这孩子,怎么跟做贼似的?”
接下来是高瀚宇。虽然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但他尽力展现自己的活力,几个标准的流行舞步引发了阵阵掌声。然而在与哈妮互动时,却显得过于客气,缺少了婚礼该有的亲密感。
最后轮到王冕。这个平时憨厚老实的音乐人,一听到音乐仿佛变了个人。他并没有刻意追求复杂的舞步,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节奏,与哈妮的配合默契十足。更令人惊喜的是,他即兴加入了一段幽默的小动作,引得全场爆笑。
“就是他了!”哈妮的弟弟第一个喊出来。其他“亲友”也纷纷点头。王征宇将象征新郎的玫瑰花冠戴在了王冕头上,杰尼长舒一口气,兴奋地拥抱了王冕。
“玫瑰之舞”是维吾尔族婚礼中常见的互动环节,展现了当地人能歌善舞的天性和开放热情的性格。
婚礼的第一项仪式是前往当地着名的牛羊大巴扎准备聘礼。集市上人声鼎沸,空气中混合着孜然、烤馕和牲畜的特殊气味。
五哈团成员们穿着婚礼盛装,穿行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作为“新郎爷爷”的邓潮,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却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最前面,用他那带着鼻音却依然洪亮的嗓音与商贩们讨价还价。
陆清歌(新郎父亲)则保持着文人的优雅,在与一位年长的维吾尔族商人交易时,不经意间提到了左宗棠。
“老人家,您可知道左公柳?”陆清歌问道。
老商人眼睛一亮,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回答:“知道,知道!左宗棠,大英雄!他抬着棺材收复了我们新疆-8。”
这番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陆清歌于是向大家讲述了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历史-1-4。
“清光绪六年,年近古稀的左宗棠离开肃州抬棺进疆。临行前,他满怀豪情地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表达了坚决收复伊犁的决心。”-1
他指着远方的天山山脉:“左公当年就是沿着这条路线,带领湖湘子弟,收复了这片土地。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建设者,他带领士兵们‘择低清闲地、搜折树枝,排插成林’,在戈壁滩上种下了数以万计的柳树。”-1
现场渐渐安静下来,连最闹腾的陈赤赤(弟弟)也停止了搞怪。王冕(新郎)凝视着远处的天山,轻声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举办婚礼,感觉更有意义了。”
范致意(闺蜜)推了推眼镜:“确实,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也为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奠定了基础。
回到酒楼,正式的婚礼仪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维吾尔族传统的“尼卡”仪式-5。
仪式由一位当地的长者主持。王冕和哈妮分别坐在精美的地毯上,面前铺着一块白色的绸布。长者用维吾尔语诵读着《古兰经》的经文,然后向新人提问。
“新郎王冕,你是否愿意娶哈妮克孜为妻,一生一世爱护她、尊重她?”
王冕收起了一贯的憨笑,郑重而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同样的问题也问了哈妮,她也深情地回答:“我愿意。”
随后,长者端来一碗盐水,里面泡着一小块馕。王冕和哈妮各掰下一小块馕,蘸着盐水吃下。象征同甘共苦,永不分离-5。
整个仪式庄重而神圣,就连平时最爱开玩笑的陈赤赤也安静下来,默默注视着这一幕。徐志胜(表妹)偷偷抹了抹眼角,低声说:“这比我们东北的婚礼仪式有味道多了。”
尼卡仪式后,进入了婚礼最欢乐的环节——揭盖头和麦西来甫舞蹈狂欢。
按照传统,新娘哈妮戴上了红色的盖头,由王冕用一根金色的棍子轻轻挑开。当哈妮美丽的面容显露出来时,全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随后,音乐节奏骤然加快,传统的热瓦普、都塔尔和手鼓奏响了欢快的麦西来甫舞曲。专业的舞者率先进入场中央,跳起了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舞蹈。
“五哈”团瞬间变成了“舞哈”团-2-7。
邓潮(爷爷)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迈”和病痛,第一个冲进舞池,扭动着腰肢,跳起了自创的“邓氏维吾尔舞”,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陈赤赤(弟弟)也不甘示弱,拉着马迪(妈妈)和范致意(闺蜜)组成了一支“怪异三人组”,舞步混乱却充满欢乐。
高瀚宇(表哥)和杰尼(前新郎)则较上了劲,展开了一场即兴的街舞与民族舞的对决,精彩的表现赢得了阵阵喝彩。
就连一向文静的陆清歌(新郎父亲)也在哈妮弟弟的邀请下,学习起了基本的维吾尔族舞步。他优雅的动作虽然与热烈的音乐不太协调,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最令人惊喜的是王冕(新郎),他不仅迅速掌握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精髓,还融入了自己的音乐创意,与哈妮的配合天衣无缝。两人时而旋转,时而对视,眼中满是幸福的光芒。
“这才是婚礼该有的样子!”邓潮一边擦汗一边大喊,“我都想和俪姐在这里再办一次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