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宣和二年深秋,梁山泊大败高俅二十万征讨大军已过月余。八百里水泊之上,芦花胜雪,浩渺烟波中,艨艟战舰往来巡弋,较之以往更显肃杀之气。聚义厅前,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与忠义双全的绣旗猎猎作响,新立的天降石碣在秋阳下泛着青褐色的光泽,无声昭示着此间主人天命所归的身份。厅内,一场决定梁山未来战略方向的重大军议正在进行。大败高俅的辉煌胜利,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在梁山泊内外激荡起层层波澜。内部,群雄士气空前高涨,对晁盖(林峰)的拥戴与信任达到顶点;外部,山东、河北之地,梁山威名如日中天,百姓暗自称庆,官府闻风胆寒,各地豪杰、溃散官兵乃至不满朝廷统治的义士,更是络绎不绝前来投奔。晁盖敏锐地意识到,梁山泊已迎来自开寨以来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期。是继续偏安一泊,等待朝廷下一次或许规模更大的围剿?还是趁此大胜之威,主动出击,将替天行道的旗帜插向更广阔的天地,真正开启推翻赵宋,创立新朝的宏图伟业?答案,在晁盖心中已然明确。
军议之上,晁盖金甲未卸,威仪日盛。他环视厅内济济一堂的天罡地煞众头领,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兄弟!高俅老贼溃败,朝廷胆寒,此乃天赐良机!我梁山若止步于水泊之内,终是草寇。我等既立誓要‘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岂能坐视四方百姓仍受贪官污吏盘剥之苦?当趁此兵锋正盛,主动出击,攻城略地,扩大根基!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悬挂的巨幅舆图,最终定格在济州府的位置,首要目标,便是这济州府!
选择济州,晁盖与吴用、公孙胜等人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地理要冲,势在必得:济州地处京东西路要冲,北控郓城、东阿,南扼徐州通道,西窥东京汴梁,更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夺取济州,梁山便获得了进军中原的战略支点,可将势力辐射至更广阔区域,而非局限于水泊一隅。高俅三次征剿皆以此地为前进基地,拔除此钉,可永绝后患,并获取其囤积的大量粮草军械
政治象征,震慑朝廷:攻陷州府,而非仅仅打击地主庄寨或小股官军,是对赵宋王朝统治权威的直接挑战,能极大鼓舞天下反宋势力的信心,同时让朝廷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梁山已非疥癣之疾,而是心腹大患。
民心所向,拓展根基:济州府下辖各县,百姓久受盘剥,梁山此前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事迹早已传扬。攻占州府,开仓放粮,赈济贫苦,能迅速赢得民心,为梁山争取更稳固的统治基础,实现从向的初步转型。
军师天机星智多星吴用羽扇轻摇,补充道:哥哥所言极是。济州新败,守备空虚,士气低落。高俅逃回汴京,新败之余,朝廷一时难以抽调重兵来援。我军新胜,士气如虹,正可一鼓作气,拿下此城!当以雷霆万钧之势,速战速决,避免久拖生变。他随即提出具体战术:可命‘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等精于潜伏的兄弟,先行混入城中,散布流言,制造恐慌,并伺机破坏城防,或里应外合。大军则分路合围,水陆并进,务求全功。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亦颔首道:贫道近日观天象,紫气东来,于我梁山大利。攻克济州,正是顺应天命之举。届时可借此胜,进一步传檄四方,招揽豪杰,使我梁山基业更为稳固。
众头领闻听此策,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步军总大将天杀星君临天下李沉舟率先请命:哥哥!李沉舟愿为先锋,率‘破军营’率先登城!必叫那济州守军见识我梁山儿郎的厉害!水军都督天究星龙王云铮亦道:我水军可封锁运河,断其外援,并运载攻城器械直抵城下!关胜、林冲等马军将领则建议在外围设伏,阻击可能来援之敌。一时间,聚义厅内战意沸腾,共识迅速达成:即刻筹备,兵发济州!
就在晁盖与梁山群雄紧锣密鼓筹划攻打济州之际,来自江南的惊人消息通过戴宗的神行太保系统与朱贵四山酒店的情报网络,如一道惊雷传至梁山:睦州青溪人方腊,自称,建元,聚众百万,于宣和二年十月正式起兵反宋!
消息详细,令人震撼:方腊起事,绝非寻常草寇作乱。其势如燎原之火,短短时间内,连克青溪、睦州、歙州、衢州,兵锋直指杭州!义军所到之处,焚烧官府,斩杀贪官,开仓放粮,深受花石纲之苦的江南百姓纷纷响应,队伍迅速膨胀
方腊更设官置署,建立政权,其规模与组织程度,远超此前任何一股反宋力量。
吴用仔细分析着情报,神色凝重而又带着一丝兴奋:哥哥,诸位兄弟!这方腊起事,非同小可!其据江南富庶之地,拥百万之众(虽实数可能不及,然声势浩大),已下数州,绝非梁山此前所遇之敌可比。朝廷重心,必被其吸引南下!此乃天赐良机于我梁山!
公孙胜亦拂尘一摆,接口道:不错。东南乃朝廷财赋重地,花石纲之祸尤烈,民怨沸腾。方腊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其势已成。朝廷若失东南,则如断一臂,国库空虚,根基动摇。此刻朝廷必焦头烂额,既要防我梁山北上威胁汴京,又要急调兵马南下平定方腊,兵力捉襟见肘,首尾难顾!
晁盖闻言,眼中精光更盛。他站起身,走到巨幅舆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江南位置,又划向济州:方腊在江南搅动风云,正是我梁山在北方扩大战果的绝佳时机!朝廷无力同时应对两大强敌,我军攻取济州,阻力大减!甚至,待我稳固山东,便可与方腊形成南北呼应之势,让赵宋王朝腹背受敌,加速其灭亡!
厅内众头领闻言,皆感振奋。原本攻打济州尚存的一丝对朝廷全力反扑的担忧,因方腊起事而烟消云散。一种更大的战略格局在众人心中清晰起来:梁山与方腊,虽未曾谋面,却已在无形中成为对抗共同敌人的同盟。
方腊起事的消息,不仅影响了梁山的军事决策,更让晁盖及其核心智囊对天下大势有了全新的判断。
朝廷危机深重:宋徽宗赵佶沉溺书画享乐,蔡京、童贯、高俅等权臣把持朝政,腐败横行。北有辽国虎视,今又有梁山、方腊南北并起,其统治已陷入空前危机。尤其是花石纲对东南的残酷掠夺,是激发方腊起义的直接导火索,也充分暴露了赵宋王朝统治基础的脆弱
民心向背明晰:无论是梁山在山东的替天行道,还是方腊在江南的是法平等,无分高下,都直指朝廷弊政,顺应了百姓渴望摆脱压迫、求得温饱的迫切愿望。这预示着反宋的力量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绿林武装,而是开始与底层民众的生存诉求紧密结合,拥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战略机遇窗口:方腊起义吸引了朝廷主要军事注意力,为梁山向北方、中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期。晁盖意识到,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尽快壮大自身实力,抢占战略要地,否则一旦方腊被镇压,朝廷必将集中全力回头对付梁山。
基于此,晁盖坚定了主动进攻,开辟根据地的战略决心。攻打济州,不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梁山迈向争霸天下的关键一步。他下令:
加紧备战:各营头领返回本部,加速操练兵马,检修器械,囤积粮草。工坊日夜赶工,打造攻城器具。
情报先行:戴宗、时迁等人加大对济州及周边官军动向的侦察,尤其关注朝廷是否有从北方调兵南下的迹象。
舆论准备:萧让、金大坚等人撰写檄文,揭露朝廷腐败,宣扬梁山义举,争取济州及更远地区民心。
联络可能:晁盖甚至暗中嘱咐吴用,可尝试通过方金芝的渠道,与江南的方腊势力取得间接联系,虽未必结盟,但可互通声气,了解彼此态势。
数日后,梁山泊一切准备就绪。金沙滩上,舟船如云,旌旗蔽日。马步水三军将士,盔明甲亮,队列严整,肃杀之气直冲霄汉。晁盖顶盔贯甲,身披大红战袍,立于点将台上。身后,一百单七位天罡地煞星宿头领按序肃立,气势非凡。
晁盖声如洪钟,进行战前动员:梁山泊的兄弟们!高俅的二十万大军,已被我们碾为齑粉!如今,江南方腊兄弟亦高举义旗,官军首尾难顾!正是我等秉承天意,替天行道,开创不世功业之时!目标——济州府!此战,不仅要夺城掠地,更要向天下宣告:赵宋气数已尽,我梁山英雄,誓要为天下百姓,打出一个清平世界!
愿随哥哥,踏平济州!替天行道,解民倒悬!」数万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连八百里水泊都为之震荡。
随即,晁盖颁布军令:
先锋军:由天杀星李沉舟率破军营及鲁智深、武松等步军精锐,乘快船先行,扫清济州外围据点,直逼城下。
水军:由天究星云铮统领,负责运输大军、攻城器械,并封锁运河,切断济州与外界的漕运联系。
马军:由关胜、林冲率领,游弋于济州西北方向,警戒可能来自东京或周边州府的援军,并负责追击溃敌。
中军:晁盖自与吴用、公孙胜、卢俊义等坐镇,统筹全局。
领兵10万攻打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