衻(袡)rán,衣服的边缘。《仪礼·士昏礼》:“纯衣纁衻。”
《仪礼·士昏礼》中提到的“纯衣纁衻”,虽然只是描述新娘礼服的一个简短句子,却牵动着周代士人婚礼的整幅画卷。下面为您梳理《士昏礼》的脉络,详解“纯衣纁衻”,并探讨《仪礼》的当代意义。
首先,快速了解《士昏礼》的核心要素:
项目 内容
典籍出处 《仪礼·士昏礼》
纯衣纁衻 新娘的黑色丝质礼服, 配有浅红色衣缘,是士妻 助祭之服,婚礼时盛装穿着。
核心情节 从议婚到完婚的六大步 骤: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
创作背景 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 是战国儒家学者对西周、 春秋时代部分礼制的汇编。
作者 传统说法为周公撰作或孔子 删定;现代学者多认为是战 国儒家学者着述。
现代意义 了解古代社会、文化、伦理 的宝贵资料;其中蕴含的 对婚姻的庄敬态度,于今 仍有启示意义。
详解“纯衣纁衻”与《士昏礼》
“纯衣纁衻”的背后,是周代士人婚礼的庄重仪式。
1. “纯衣纁衻”释义
· 纯衣:指黑色的丝质衣服。郑玄注:“纯衣,丝衣。” 并且根据“女从者毕袗玄,则此衣亦玄矣”,可知纯衣是玄色(黑色)。在古代,丝帛制成的礼服颇为贵重。
· 纁衻:“纁”为浅红色;“衻”指衣服的边缘。郑玄注:“袡,亦缘也……以纁缘其衣,象阴气上任也。” 意思是浅红色的衣缘,其象征意义可能与阴阳相合、迎接新妇入门有关。“凡妇人不常施袡之衣,盛昏礼,为此服”,说明这种有特殊缘饰的衣服并非日常常服,而是在婚礼这样隆重的场合才穿着,以示重视。
2. 《士昏礼》故事脉络与“纯衣纁衻”场景
《士昏礼》记载了古代士人娶妻的完整仪式,主要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大环节,即从提亲到最终迎娶过门的完整流程。
在亲迎之日,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此时,新娘在房中盛装以待,穿着的就是“纯衣纁衻”。根据记载:“女次,纯衣纁袡,立于房中,南面。” 这表明新娘头戴首饰(“次”),身着纯衣纁袡,在房中面朝南站立。这身装扮是士妻助祭之服,在婚礼时穿着,既体现了婚礼的隆重,也暗示着新娘过门后将承担起参与家族祭祀的责任,意义深远。
《仪礼》其书与其作者
· 《仪礼》其书:《仪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主要记载古代贵族从冠、婚、丧、祭到朝、聘、射、飨等方面的具体礼仪规范。它堪称古代礼仪的渊薮,是研究古代伦理思想、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的宝贵资料。
· 作者与成书:关于《仪礼》的作者,历来有争议。
· 一说是周公所作。
· 一说是孔子删定。孔子重视礼乐,曾说:“言忠信,行笃敬”,特别强调一个“敬”字,这与《仪礼》的精神一致。
现代学者多认为,《仪礼》当是战国儒家的着述,成书于战国初期至中期,是对西周、春秋时代部分礼制的汇编。例如《士丧礼》的写定,就与孔子教授孺悲有关。
· 《仪礼》的注疏:《仪礼》文古义奥,东汉郑玄的《仪礼注》 是理解《仪礼》的基础,被誉为“礼是郑学”。唐代贾公彦的《仪礼疏》 是对郑注的进一步阐发,二者合称“《仪礼》注疏”。清代胡培翚的《仪礼正义》则是清代《仪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仪礼》与“士昏礼”的现代意义
《仪礼》及《士昏礼》在今天的意义,并非要求我们机械复刻古礼,而在于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精神:
1. 传承文化基因,增进历史了解:《仪礼》是研究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伦理的宝贵资料。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 涵养人文精神与“敬”的态度:《仪礼》诸多仪节的设计,都在培养人的敬畏之心和庄重之情。古人认为“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这有助于涵养内在的德行。孔子强调的“言忠信,行笃敬”,在《仪礼》中就有体现。
3. 古为今用,赋予时代新意:对待传统礼仪,应秉持孔子“时中”的思想,即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创新。例如现代婚礼,可以借鉴古代婚礼中对夫妇之义、庄重承诺的强调,而非简单模仿形式。一些地方尝试恢复的“成人礼”(源于冠笄礼)等,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探索。
4. 促进文化认同与文化交流:《仪礼》所记载的礼仪文化,曾是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背景。今天,它依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有助于促进文化认同和国际文化交流。
一些提示
《仪礼》及《士昏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窗口。其所蕴含的对礼义的追求、对人事的敬畏以及对和谐秩序的向往,穿越时空,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仪礼·士昏礼》及“纯衣纁衻”。欢迎探讨《仪礼》中其他具体礼仪,或者古代礼制如何与现代生活结合等方面。谢谢各位读者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