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新丰菇香
考察团的中巴车在晨雾中驶离连平,沿着崎岖的山路向新丰县行进。这一天的路程比前几日更加难走,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缓慢爬行,时而要停下来为对面的货车让路。车厢里没人说话,大家都被颠簸得脸色发白,只能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王超靠窗坐着,目光投向窗外连绵的青山。按照系统提供的信息,新丰县的香菇品质上乘,多为山民采摘。他盘算着如何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收购一批优质香菇。
中午时分,车子终于抵达新丰县城。这个坐落在群山之间的小县城,规模比连平还要小些,街道两旁多是依山而建的木屋和砖房。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与连平的燥热不同,这里的山风带着几分凉意。
他们下榻的地方依旧是县招待所,一栋略显陈旧的三层小楼。钱副科长照例嘱咐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单独行动。
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王超在招待所门口的小卖部买了包烟,顺便和售货员搭话:同志,听说咱们新丰的香菇很有名?
售货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闻言笑道:可不是嘛,咱们这儿的香菇,拿到省城都是抢手货。你要是想买,得去供销社看看,今天正好有一批新到的。
王超道了谢,沿着石板路往供销社走去。新丰的街道很窄,两旁偶尔能看到背着竹篓的山民,篓子里装的多是些山货。
供销社里人头攒动,王超在干货柜台前驻足。玻璃柜台里摆着几包干香菇,标价不菲。他仔细观察着香菇的品相,确实如系统所说,肉质厚实,形状完整。
同志,想买香菇?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售货员走过来。
王超点点头:这些香菇看着不错,是本地产的吗?
都是附近生产队送来的,售货员指着墙上的收购价目表,咱们供销社统一收购,保证质量。
王超看了看价目表,收购价确实不高。他心中一动,问道:我想多买些带回单位,不知道能不能见见供销社的领导?
售货员打量了他一番,见他穿着得体,说话有条理,便说:你等等,我去问问主任。
不多时,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从里间走出来。王超主动上前握手,自我介绍是南水县考察团的成员,同时递上工作证和介绍信。
原来是王超同志,供销社主任看了看证件,听说你们是来考察学习的?
是的,王超点头,我们南水也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听说新丰的香菇很有特色,想带些样品回去研究。
主任露出理解的表情:这个好说。不过按照规定,个人购买量有限制......
王超早有准备:主任,我们是以单位名义采购,用于生产研究。这是县里开的证明。他取出钱副科长事先准备好的采购介绍信。
主任仔细查看了介绍信,这才放心:既然是这样,那没问题。我们仓库里正好有一批特级香菇,是准备调往省城的,可以分一部分给你们。
在主任的带领下,王超来到后院仓库。成筐的干香菇堆放在角落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他仔细检查了质量,确实都是上等货色。
这一筐是五十斤,主任指着其中一个竹筐,都是今早刚收上来的。
王超当即表示全要了。在主任开具票据的时候,他看似随意地问道:主任,咱们这儿的香菇产量怎么样?
产量是不小,主任一边写单据一边说,可山路难走,运输成本高。好些生产队都在山里,送出来一趟不容易。
那农户们的收入......
勉强糊口吧,主任摇摇头,收购价上不去,他们也没别的出路。
王超心中了然。他付了款,请工作人员帮忙把香菇搬到招待所。趁着四下无人,他迅速将整筐香菇收进系统空间。
傍晚时分,王超空着手回到招待所。同屋的老周正在整理行李,见他回来,随口问道:下午去哪转了?
就在供销社看了看,王超轻描淡写地带过,买了点当地特产。
晚饭时,考察团在新丰招待所的食堂用餐。让众人惊喜的是,今晚的菜里多了一道香菇炖鸡。金黄的鸡汤里漂浮着厚实的香菇,香气扑鼻。
这香菇真不错!李大姐夹起一片香菇,连连称赞,比我们在南水买的香多了。
小刘也吃得津津有味:听说都是山里野生的,难怪这么好吃。
钱副科长尝了一口,点头道:新丰的香菇确实有名,我在地区开会时就听说过。
王超默默品尝着香菇,肉质厚实,口感滑嫩,带着山野特有的清香。他注意到食堂里其他客人也对这道菜赞不绝口。
饭后,王超在招待所院子里散步,遇到也在遛弯的钱副科长。
小王,今天考察有什么收获?钱副科长随口问道。
新丰的香菇品质确实很好,王超回答,我在想,要是能把他们的种植经验引进到南水,说不定能成为我们食品厂的一个新项目。
钱副科长若有所思: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注意,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我明白,王超点头,这次考察结束回去后,我想写个详细的报告。
夜色渐深,王超回到房间。老周已经睡下,发出均匀的鼾声。王超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想起白天在供销社仓库看到的成堆香菇,想起主任说的收购价上不去,想起山里农户的艰难。系统空间里那五十斤特级香菇,若是运到外地,价值能翻上几番。
但这个年代,私人长途贩运是绝对不允许的。他必须找到更稳妥的办法。
第二天清晨,王超照例完成了系统秒杀。今天的三样商品是:【永久牌自行车票2张】、【东北黑木耳10斤】和【军用指南针1个】。都是实用的东西,他照单全收。
早饭时,钱副科长宣布今天的行程:上午我们去参观新丰县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下午启程前往从化。
这个消息让众人都很兴奋。尤其是王超,这正是他深入了解当地香菇产业的好机会。
种植基地位于县城外的山坳里,一行人坐着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基地负责人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姓林,大家都叫他林场长。
欢迎同志们来指导工作!林场长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
王超仔细观察着种植棚里的情况。新丰的香菇多是椴木栽培,一根根椴木整齐排列,上面长满了肥厚的香菇。
咱们这儿的香菇为什么品质这么好?王超虚心请教。
林场长颇为自豪:一是气候适宜,二是我们用的都是山里的野生菌种。还有就是......他压低声音,这可是祖传的栽培手艺。
参观过程中,王超注意到基地的烘干设备很简陋,多是土炕烘干,效率不高。他暗自记下这个细节。
林场长,这些香菇主要销往哪里?王超又问。
大部分由供销社统一收购,调往省城和周边县市。林场长说,也有一小部分供应本地。
价格方面......
林场长叹了口气:统购统销,价格都是上面定的。说实话,这个价,农户们也就是勉强维持。
王超若有所思。他想起系统空间里那五十斤特级香菇,若是在南水,至少能卖到三倍的价格。但这个差价,现在他还不能去赚。
参观结束后,王超特意落在最后,和林场长又聊了一会儿。他详细询问了香菇的栽培技术、产量周期等问题,林场长见他态度诚恳,也乐于解答。
小王同志很认真啊,回去的车上,钱副科长赞许地说,看来对香菇项目是真上心了。
王超笑笑:多学点总没坏处。
中午回到招待所,匆匆吃过午饭,考察团就收拾行李准备前往从化。临行前,王超又去了一趟供销社,以单位名义采购了二十斤普通等级的香菇,这次他决定明着带回去。
中午回到招待所,匆匆吃过午饭,考察团就收拾行李准备前往从化。临行前,王超把二十斤香菇仔细包好,和其他采购的土产一起装进行李。
车子启动时,王超把装着香菇的布包放在脚边。山路依旧颠簸,布包里的香菇随着车身轻轻晃动,散发出阵阵菌香。
第一百零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