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没有绝对的秘密,尤其是在涉及权力更迭与重大案件的风口浪尖。某些消息的传播速度,往往比红头文件的下发更快,穿透力更强。
尽管省厅和联合调查组对栾山煤矿案的侦办细节三缄其口,对外发布的通稿也经过字斟句酌,但“陆野”这个名字,连同他带领的小组在栾山掀翻保护伞、直捣黄龙的事迹,依然如同潜流般在特定的圈层里迅速扩散。这不仅是破获一起恶性案件,更是一次对盘根错节的地方利益网络的精准爆破,其象征意义远大于案件本身。
最先泛起涟漪的,自然是省公安系统内部。
午餐时分的省厅食堂,人声鼎沸。在靠窗的角落,几个来自不同总队的干警边吃边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刑侦总队那边,那个叫陆野的副组,这次在栾山可是闹出大动静了!”一个技侦的年轻人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旁边经侦的老刑警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悠悠地接话:“何止是动静。直接跟省安监局那位马副局长掰手腕,硬是顶着压力把盖子掀了。这份胆魄,啧啧,多少年的老杆子都不敢这么干。”
“岂止是掰手腕,听说马文博就是他亲手送进去的关键证据链!”另一个声音压得更低,“他们小组在栾山还被当地的黑恶势力埋伏过,差点就回不来了,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把最重要的活证人给抢了出来!”
“真的假的?这么凶险?”
“千真万确!我有个同学在联合调查组帮忙整理材料,看到的内部简报!”
议论声中,钦佩有之,惊叹有之,也难免夹杂着一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慨。陆野此前因“4.15碎尸案”积累的“神探”之名,此刻被彻底夯实,并且镀上了一层更为耀眼也更为敏感的光环——“敢于碰硬”、“不畏强权”。这不再仅仅是一个业务能力突出的刑侦专家,更是一个有原则、有风骨、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标杆”。这种名声,在体系内,既是无形的资本,也是沉重的压力。
陆野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以前在走廊里相遇,一些资历深、级别高的老同志可能只是微微颔首,如今却会主动停下脚步,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小陆,干得漂亮!给咱们刑侦口长脸了!”
去其他部门协调资源,对方负责人的态度明显更加热情和高效,一些以往可能需要反复沟通的环节,现在往往一路绿灯。这是一种用实打实的战绩和敢于“捅马蜂窝”的勇气赢来的、心照不宣的尊重与话语权。
甚至连几位很少直接过问具体案件的厅领导,在电梯里遇到他,也会温和地勉励几句:“陆野同志,不错,继续保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名声这柄双刃剑的另一面,也开始悄然显现。
这天下午,陆野去行政楼后勤处申领一批新的办案用品和耗材。在等待办理手续的间隙,恰好遇到了另一位不太熟悉的总队领导。对方五十多岁年纪,面容和蔼,是系统内有名的“老好人”。
“陆野副组长,忙着呢?”对方笑呵呵地走近,很自然地拍了拍陆野的胳膊,“栾山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了不起啊!年轻人,有冲劲,有担当!厅里就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
“领导您过奖了,都是分内工作,靠大家支持。”陆野谦逊地回应。
那位领导点点头,笑容不变,语气却似乎多了几分语重心长:“不过啊,小陆,有句话,老哥哥我得提醒你一句。”他稍稍凑近,声音压低了些,“这干工作,尤其是咱们公安工作,讲究个原则性,这没错。但有时候,方式方法也得注意。官场上的水,深不见底啊。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也得懂得柔。过刚……易折。你还年轻,路还长,要懂得爱惜羽毛。”
这话听着是前辈对后辈的关切与提点,言辞恳切,无可指摘。但陆野却从那和煦的笑容和“爱惜羽毛”四个字里,品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更深层的意味。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某种隐晦的警告?或者,仅仅是一种置身事外的“经验之谈”?
他脸上依旧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微微欠身:“谢谢领导指点,我记住了,以后工作中一定注意。”
回到办公室,陆野将这段对话随口复述给了周洪斌几人。
周洪斌正在整理卷宗,闻言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摔,浓眉倒竖:“放他娘的……(强行忍住)屁!什么叫过刚易折?对钱富安、马文博那种喝人血的东西,跟他讲柔的?老子恨不得把他们骨头都敲碎了!这特么就是和稀泥!”
小陈从电脑屏幕后抬起头,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这话本身是官场万能鸡汤,挑不出错。但从这位一向明哲保身的领导嘴里说出来,在这个时间点,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是一种基于自身立场的隔空喊话。他在观察我们的反应,也可能是在代表某种潜在的、不希望我们再如此‘锋芒毕露’的声音。”
孙启明擦拭着他那把永远锃亮如新的战术匕首,头也不抬,只说了三个字:“小心点。”
陆野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来往的警车和穿着制服的身影。夕阳的余晖给一切镀上了一层金色,却驱不散他心头悄然升起的一丝寒意。
他明白,自己和这支刚刚经过血火淬炼的小组,已经不可避免地站到了某种风口浪尖之上。赞誉与便利的背后,是更多或明或暗的目光,是更为复杂的局势。
接下来的路,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看得更清,走得更稳。
利剑虽利,亦需藏锋于鞘,静待真正需要它斩开迷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