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对指纹和毛发等物证的检验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另一条至关重要的战线——对案发现场鞋印的追查,传来了更具决定性的消息。
陈凯带领的技术小组,并未满足于系统初步比中赵小军鞋印这一成果。他们利用升级后的系统权限和更强大的数据挖掘算法,开始对赵小军案发前后的行踪进行更深层次的回溯性分析。
一个关键的突破口,来自于接入的一个特殊数据库——储存了本市部分区域十年前的老旧交通监控录像资料库。这些录像当年因技术限制,画面模糊,存储分散,几乎已被遗忘。但如今,借助新系统集成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和更精准的人像识别模型,这些“废料”被重新激活,成为了寻找真相的宝贵矿藏。
技术团队设定了特定的时间窗口(案发当晚)和地理范围(清河桥周边区域),将海量的模糊视频数据输入系统,进行昼夜不停的人像特征提取和轨迹追踪分析。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算力和耐心的过程,如同大海捞针。几天后,在经过无数次比对和筛选后,系统终于锁定了一段仅有十几秒的、来自某个路口治安探头的模糊黑白录像!
画面质量很差,雪花点多,但经过算法增强处理后,可以依稀辨认出:在案发当晚深夜十一点左右,一个身形、步态与赵小军登记照及之前其他影像资料中特征高度相似的男子,穿着一双鞋底花纹与现场提取鞋印一致的解放鞋,出现在了清河桥南侧的一个十字路口,其行走的方向,正是朝着案发现场——清河边的那片区域!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点,与法医当年根据尸体现象推断的被害人王某的死亡时间区间,高度吻合!
虽然由于画面过于模糊,无法进行百分百的人脸同一认定,但这段影像与之前确凿的鞋印比对结果相互叠加,形成了极其强大的、指向赵小军的旁证链条!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怀疑”的范畴,几乎将赵小军与案发现场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证据已经足够充分!立刻整理材料,申请对赵小军实施正式的传唤讯问!”陆野在看完增强处理后的监控录像和技术报告后,毫不犹豫地向支队长高明请示,要求采取强制措施。
然而,当外勤侦查员拿着手续前往赵小军户籍地及其已知的社会关系住址进行核查时,却反馈回一个令人心头一沉的消息:赵小军及其直系亲属,早在三年前就已经举家搬迁,离开了本市,具体去向不明! 原住址早已人去楼空,邻居也表示多年未见。
三年前……正是钱卫东落马前后,也是李氏集团系列案件调查风声渐紧之时。这个时间点,结合赵小军此刻的失踪,其“做贼心虚,畏罪潜逃”的可能性急剧上升!
“查!就算他钻进了地缝,掘地三尺也要把他给我揪出来!”陆野面色冷峻,斩钉截铁地下达命令。
技术团队立刻全力运转起来,利用一切可用的数据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络,对赵小军及其家人名下的身份证使用记录、银行卡流水、通讯信号、交通出行(火车、飞机、长途汽车)信息,乃至网络社交平台的蛛丝马迹,展开了全方位的追踪和排查。一场跨区域、甚至可能跨省份的线上缉捕,悄然展开。
真相似乎触手可及,但真凶却已隐匿于茫茫人海。时间,变得愈发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