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的石头基础在王老五师傅的指导下,一砖一石地垒砌起来,虽然缓慢,却坚实稳固。每天看着那渐渐高出地面的石基,沈家二房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但与此同时,“新房基金”的木匣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后续买砖瓦、木料的大笔开销像两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铺子的生意依旧稳定,但常规的收入对于盖房的巨额花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周氏每晚对着账本发愁,沈厚德眉头间的皱纹也更深了。连沈安都感觉到家里的紧张气氛,吃零食的次数都自觉减少了。
这天下午,铺子里没什么客人,沈清辞正对着空空的货架发呆,脑子里反复盘算着还有什么开源的法子。陆景珩身边的小厮阿福来了,照例取走预定的卤味后,却没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笑着对沈清辞说:“沈姑娘,我家少爷让我带句话。”
“阿福哥请讲。”沈清辞连忙收敛心神。
阿福道:“少爷说,前几日他随友人去邻县办事,见那边集市上有种‘便携卤味’,用油纸包成小包,方便行人携带,销路似乎不错。少爷觉得姑娘手艺好,或许可以试试,做些方便携带、不易腐坏的小食,说不定能多一条销路。”
“便携卤味?”沈清辞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新思路!她铺子里的卤味多是现切现卖,或者用碗碟盛放,确实不适合远途携带。如果能做成独立包装的小食……
“多谢阿福哥!也替我谢谢陆公子!这主意太好了!”沈清辞真心实意地道谢。陆景珩总是能在她迷茫时,给出关键的点拨。
送走阿福,沈清辞立刻把这个想法跟父母说了。
“做成小包卖?”周氏有些犹豫,“那得多费油纸啊?成本不就高了?卖贵了没人要,卖便宜了亏本。”
沈厚德也挠头:“是啊,而且啥卤味能放得住啊?天热了容易坏。”
沈清辞却越想越觉得可行:“爹,娘,咱们可以选些成本低、味道浓、不容易坏的。比如,卤豆干切丁,卤花生米,或者把卤汁收得干一点,做成有嚼劲的卤肉干!油纸是费点,但咱们可以做得小巧精致点,价格比散卖稍高一点,图的就是个方便和新奇!赶路的、出门做工的、或者想给家里孩子带点零嘴的,说不定就愿意买呢?”
她越说越兴奋:“咱们还可以做几种口味,五香的、麻辣的,用不同颜色的细绳系口区分!名字也好听点,叫‘随身卤香包’!”
周氏和沈厚德被女儿描绘的前景打动了,但还是有些顾虑:“这……能行吗?有人买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沈清辞干劲十足,“咱们先少做点试试水!成本我来控制!”
说干就干。沈清辞第二天就去杂货铺买了些便宜但厚实的油纸和几种颜色的棉线。回来后,她开始试验“便携卤味”的品种和做法。
首先试验的是五香卤豆干丁。将卤好的豆干切成均匀的小丁,再回锅用小火收干部分水分,让豆干更有嚼劲,也更耐存放。冷却后,用油纸包成小三角包,系上青色棉线。
接着是麻辣卤花生。花生成本低,卤制后麻辣入味,是绝佳的下酒小菜。同样用油纸包好,系上红色棉线。
最难的是蜜汁卤肉脯。她选了价格便宜的猪颈肉,卤制入味后,切成薄片,再用蜂蜜和少许卤汁小火慢烤,直到肉质紧实,色泽红亮,带着甜蜜的焦香。这个成本高,但味道独特,她打算作为“高端”品种,用稍好的油纸,系上黄色棉线。
每样她都先做了少量,自己家人尝。
“嗯!这豆干丁有嚼头,越嚼越香!”沈厚德尝了直点头。
“花生好!麻辣够味!你爹晚上喝两口正好!”周氏也赞道。
沈安最喜欢蜜汁肉脯,啃得停不下来:“姐,这个甜甜的,肉肉有劲儿,好吃!”
试做成功!沈清辞精心包了二十来包,第二天在铺子里辟出一个小角落摆上,挂了个小木牌:“新品尝鲜·随身卤香包”,下面用小字标明了品种和价格。
一开始,顾客们只是好奇地看着。
“老板娘,这小花包是啥?怪好看的。”
“卤味还能包着卖?咋吃啊?”
沈清辞热情地介绍:“大叔,这是方便携带的,您出门赶路或者做工,带上一包,饿了随时能吃,下饭下酒都行!您尝尝这豆干丁?”她拆开一包给顾客试吃。
有好奇的顾客尝了,觉得味道不错,价格也能接受,便买上一两包试试。尤其是那个蜜汁肉脯,虽然稍贵,但独特的口味吸引了一些舍得花钱的顾客和给孩子买零嘴的妇人。
“哎,这小包不错,干净又方便,给我来两包花生,晚上喝酒。”
“这肉脯给我闺女买一包尝尝,她肯定喜欢。”
一天下来,准备的试销品竟然卖掉了大半!虽然总量不大,但利润比散卖略高,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个新的销售模式!
晚上盘账,周氏看着那几包卤香包带来的额外收入,脸上露出了笑容:“还真有人买!阿辞,你这脑子就是活络!”
沈厚德也憨厚地笑:“是啊,没想到这小花包还挺招人稀罕。”
沈清辞心里也高兴,但她想得更远:“爹,娘,这只是开始。咱们还可以开发更多品种,比如卤藕丁、卤鹌鹑蛋什么的。等名气打出去了,说不定还能接到批量订单,比如哪个商队出门采买干粮呢?”
希望的种子再次播下。虽然前路依然艰难,但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让全家人觉得离目标更近了一步。然而,沈清辞看着那几包小小的卤香包,心里却隐隐有个念头:这便携的卤味,或许……还能有更大的用处?比如,送到更远的地方去?这个模糊的想法,像一颗火星,在她心中悄悄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