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笙淡笑。“小僧此行,是特地为王家琅嬛玉洞中的武学而来。”
听到常笙的话,李青萝友善的笑容一僵,就准备把这事敷衍过去。
但还没等她开口,常笙又说话了。
“王夫人,我知你父亲是昔年逍遥派的掌门无崖子,恰好我和你父亲见过一面,若是可以的话,小僧愿以夫人父母的消息作为交换。”
“你知道我父母的消息?”
“当然知道,不知这消息,够不够小僧进一趟琅嬛玉洞。”
李青萝犹豫了一下,随后便侧过身,抬手做了个请势。
“法师里面请,事情重大,不如屋内详谈。”
常笙点点头,跟上了李青萝的脚步,朝里面走去。
到大厅之后,李青萝先是等上茶的人出去之后,这才严肃脸向常笙问道。
“虚静法师,你说你手上有我父母的消息?”
李青萝看着常笙,袖中的手却不自觉地捏紧拳头。
常笙点点头。“出家人,不妄语。”
“可据我所知,法师已经离开少林了,如今还能算是出家人吗?”
“以小僧的身手,要进这琅嬛玉洞,无论是强闯还是潜入,夫人您都拦不住我,我没必要为一件自己轻易就能办到的事情骗你。”
“呵呵,法师说笑了。”
李青萝竭力压制自己内心的不爽,拿起茶喝了一口,这才看向常笙。
“那法师不妨先说说消息?”
常笙点点头,随后便将无崖子和李秋水现在的消息卖了个干净。
李青萝听完之后,有些愣神。“原来我父亲当年,是因为出了事,才抛下的我们母女吗?”
常笙补了一刀,戳破了李青萝的幻想。
“你想多了,无崖子当时是爱上了你的小姨,抛下你们之后才出的事。
琅嬛福地记得吧,里面那个玉像就是你小姨的。”
随后,常笙又细细地说起了当年逍遥派的八卦,并展露出吃瓜群众的笑容。
李青萝是越听越脸黑,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一掌拍断了桌子。
“够了,虚静和尚,你不要坏我父母的名声。”
“小僧说了,出家人不妄语,是不是真的,届时你去找无崖子问问就知道了嘛,反正他现在也还活着。”
“你!”
“王夫人不要生气,小心气坏了身体,小僧还等着你带小僧去琅嬛玉洞呢。”
李青萝脸上肌肉抽动,看上去忍怒忍得很辛苦。
“你想进去可以,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我曼陀山庄吃荤惯了,无法供应法师素食,还请法师见谅。”
毫无疑问,李青萝就是想为难一波常笙。
而常笙对此表示并不在意,拍了拍自己行囊说道。
“吃食小僧带够了的,就不劳夫人费心了。”
“那就请法师稍待,随后我就让人带法师过去。”
说罢,李青萝起身就走,看上去确实是被气得不轻。
···
接下来的几个月,常笙就住在了琅嬛玉洞,研究起了各种武学。
期间,常笙和经常来这里看书的王语嫣交谈,并对各种武学的破解思路和改进思路进行了交流。
而王语嫣也不愧是天纵之才,哪怕她没有练过武,光是在脑海中模拟,就能提出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有趣的观点,让常笙叹为观止。
当然了,仅仅是有趣而已。
她没学过武是硬伤,很多东西她没体会过,根本就不能理解是怎么回事,只能向其他人请教。
然后,她的视野就被自己能接触到的人的高度给限制了,比如慕容复。
所以很多她觉得很好的东西,对常笙来说根本没什么用。
常笙看着王语嫣,不由得感叹道。
“可惜了,你要是学武,妥妥的下一个天下第一。”
说真的,王语嫣的天赋,真是高到常笙都会嫉妒的地步,她要是从小练武,天赋加逍遥派武学,那真是想都不敢想——
别人能当天下第一,那是实力只到天下第一。换王语嫣来,那是天下最高就到第一。
面对常笙的夸奖,王语嫣淡然一笑。
“法师说笑了,我根本就不喜欢武功,之所以来看这些书,也只是为了能帮到表哥而已。”
是个恋爱脑,更可惜了。
是个人都知道,恋爱脑是没得治的,所以常笙也没什么兴趣多管闲事,转而送走了王语嫣。
接着常笙便收拾东西,离开了曼陀山庄。
···
参合坡,参合庄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慕容家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失败,要知耻而后勇,才取的这个名字。
【注:东晋时期(公元395年),北魏拓跋珪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附近)大败后燕慕容宝,史称参合陂之战。】
但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慕容家是真的有点没脑子。
古人云: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故谋不可众。
他们慕容家作为燕国皇族后裔,住的地方取什么名字不好,非要取个参合坡,是真怕别人不知道慕容家想要复国是吧。
常笙一边吐槽,一边敲响了参合庄的大门。
和曼陀山庄不同,参合庄作为慕容家的老宅,慕容复等人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故而这里并没有多少人守着,得敲门才行。
不过常笙来之前打听过了,慕容复自前年回来后,就一直待在参合庄,没怎么出去过。
就是不知道,慕容复他现在疯了没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事跟常笙还有些关系。
当初,他指点过慕容复,说学贯百家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融会贯通,走出自己的路。
但是,常笙送他的,却是擅于模仿各家武学内力的小无相功,和他学习百家武学的路子很配。
发现问题了吧。
慕容复要想走出自己的路,那他就得放弃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的各种武学和小无相功,再花更多的时间,去从这些武学中提取出自己的东西。
但他要是选择了小无相功,那他的上限就清晰可见了。无论他以后再怎么努力,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得过常笙。
选择前者,以他的天赋,路走不走得出来另说,但他复国的愿望,肯定是没时间去实现了。
选择后者,慕容复绝不会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