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万物竞发。山海联合发展公司如同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巨人,开始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首战告捷的榛蘑和牡蛎项目,极大地提振了联合体内所有成员的信心。
张西龙趁热打铁,着手建立更规范的运营体系。他在公司下设了生产部(负责各基地的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供销部(负责统一采购、品牌运营和产品销售)、财务部和技术部。他从山海屯的骨干和各村选拔了一些有文化、肯钻研的年轻人充实到各个部门,并聘请了县里退休的老会计来指导财务工作。
咱们这公司,现在像那么回事了! 大壮看着挂上牌子的办公室,咧着嘴笑。
西龙哥,你这摊子越铺越大,俺这心里咋还有点慌呢。赵小山挠着头,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慌啥?张西龙拍拍他的肩膀,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咱们都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只要肯用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联合捕捞队在经过初期的磨合后,也逐渐显现出规模优势。公司统一协调出海计划,根据电台汇总的鱼情信息,指挥船队前往不同渔场作业,避免了以往单船盲目乱撞的局面。几条装备较好的船负责前往黑水洋等远海区域,而小船则主要在近海和下挂网、放延绳钓,分工协作,效率大增。
一次,联合捕捞队的多条船只在同一海域作业时,通过电台实时沟通,成功对一个大型鲅鱼群进行了合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当几十条渔船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鲅鱼凯旋时,码头上欢声雷动,那场面蔚为壮观!
还是联合起来力量大啊! 一位来自外村的老渔民看着自家船上从未有过的丰厚收获,激动得老泪纵横,跟着西龙干,有奔头!
然而,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渔获量急剧增加,对冷库的储存能力和加工厂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冷库开始显得捉襟见肘,加工车间也经常需要连夜加班。
张西龙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扩建冷库,升级加工设备!
他动用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加上争取到的贷款,在原冷库旁边开始了二期工程建设。同时,他引进了更先进的单冻机和真空包装机,大大提升了冷冻速度和包装质量。他还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建立了腌渍、熏制车间,用于处理那些适合深加工的鱼类,如鲐鱼、马面鲀等,丰富产品线。
就在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时,那条意外捕获的珍稀黄唇鱼的处理,提上了日程。
这条鱼一直被张西龙小心翼翼地保存在超低温冷柜中。他知道这东西价值非凡,处理必须万分谨慎,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他没有轻易出售,而是通过省外贸公司的关系,联系上了几位对顶级干货有需求的港商。
经过几轮谨慎的接触和验货,一位姓陈的港商亲自飞了过来。当他看到那条保存完好、色泽金黄的黄唇鱼,尤其是那个完整肥厚的鱼鳔(鱼胶)时,眼中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惊喜。
张先生,这绝对是顶级的金钱鳘鱼胶!品质极佳!陈先生操着生硬的普通话,赞叹道,不知道张先生打算什么价格出手?
张西龙没有直接报价,而是沉稳地说:陈先生是行家,识货。这东西可遇不可求,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本身,更在于其稀缺性和我们山海情品牌的信誉。我相信陈先生会给出一个公道的价格。
最终,这条黄唇鱼及其鱼胶,以一个在当时堪称天价的价格成交!这笔交易,不仅为联合公司带来了巨额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山海情品牌在顶级食材圈子里声名鹊起,吸引了更多高端客户的关注。
张西龙将这笔意外之财,大部分投入到了公司的再发展和风险准备金中,只留下一小部分,用于改善山海屯的基础设施,比如修缮道路、安装路灯等,让乡亲们共享发展的成果。
随着联合公司的稳定运行,张西龙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回到山海屯自身的精耕细作上。
参园里的人参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这是生长提速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关键期。张西龙和福海几乎像照顾眼珠子一样呵护着它们。春季,他们及时撤去防寒土,小心地清理越冬后的枯枝败叶,避免损伤嫩芽。夏季,他们更加注重遮阴和水分管理,防止叶片灼伤和根部腐烂。张西龙还尝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希望提高结籽率,为未来的扩繁做准备。
西龙啊,看这参的长势,再有一年多,就能见到大模样了!福海抚摸着粗壮的参茎,眼中满是期待。
是啊,福海叔,到时候,咱们这参园,就是一座真正的绿色银行了!张西龙信心满满。
网箱养殖区在成功养殖黑鲷、黄鱼、对虾的基础上,张西龙又开始尝试多品种混养。他在一些网箱中投放了少量海参苗和鲍鱼苗,利用它们摄食网箱壁上的附着藻类和残饵,起到清洁作用,同时也能获得额外的产出。这种生态混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单位水体的综合效益,还能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
然而,事业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挤占了张西龙陪伴家人的时间。
小海洋已经上了小学,变得更加活泼好动。他常常拉着张西龙的手,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去赶海?我们同学都说你可厉害了!
林爱凤虽然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但看着丈夫日渐消瘦和偶尔流露出的疲惫,眼中也难免流露出心疼。
王梅红更是时常念叨:二龙啊,钱是挣不完的,得多顾着点家,看看爱凤和孩子。
家人的话语,让张西龙心中充满愧疚。他意识到,不能只顾着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更要珍惜身边的幸福。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尽量保证周末能抽出时间陪儿子去海边捡贝壳、挖蛤蜊,或者带着家人去参园、养殖场转转,享受难得的家庭时光。
海洋,你看,这潮水退下去,沙滩上这些的小孔,里面很可能就有蛤蜊……张西龙耐心地教儿子辨认赶海的痕迹,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林爱凤看着父子俩在夕阳下嬉戏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满足而安宁的笑容。
盛夏的傍晚,张西龙处理完公司的事务,站在家门口,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冷库和加工厂,听着屋里传来的妻子督促儿子写作业的温柔声音,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创业艰难的感慨,有收获成功的喜悦,有对未来的憧憬,更有对家庭温暖的深深眷恋。
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注定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但也充满了希望与收获。他无法停下脚步,因为他肩负的,不仅仅是小家的温饱,更是联合体内众多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唯有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才能不负这伟大的时代,不负这片生他养他的山海,不负所有信任他、跟随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