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圣殿”的光芒日夜不息,知识的洪流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随着堡垒解析能力的提升,涌来的信息愈发深奥与庞杂。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潜藏的风险。
杨教授团队内部,首次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以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艾拉为首的一批激进派,主张全力推进一项被称为“奇点跃迁”的理论研究。该理论源自“回响”中一段关于利用超高密度能量短暂撕裂空间底层结构、实现近乎无视距离的瞬时移动的设想。
“这是突破!是我们摆脱‘观察者’空间封锁,甚至实现战略威慑的关键!”艾拉在全息投影前激动地阐述,眼中燃烧着对未知的渴望,“根据模型,只要能量供给足够,我们甚至能直接跃迁到‘观察者’的核心控制区!”
然而,以资深工程师罗逊为首的保守派则忧心忡忡。“能量供给?你知道维持这种跃迁哪怕一秒钟,需要消耗掉堡垒近乎三分之一的储备能源吗?而且,这段理论明显不完整,缺少关键的稳定性控制算法!强行推进,无异于在悬崖边蒙眼狂奔!”
“我们可以边实践边完善!‘织网者’的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指引!”艾拉据理力争。
“指引?还是陷阱?”罗逊反唇相讥,“别忘了‘守护者核心’的前身是什么!谁能保证这段知识不是‘观察者’故意留下的诱饵?”
争论在圣殿外围的休息区回荡,气氛有些紧张。这不是个例,类似的争论在科研部的各个领域都在悄然发生。过快涌入的、超越当前理解能力的知识,像是一剂猛药,既激发了无穷的潜力,也搅动了人心深处的激进与浮躁。
李娜通过内部报告知晓了这些分歧。她没有立刻介入压制,而是下令加强了所有高危理论项目的安全审核等级,并要求所有应用级技术必须经过至少三轮独立的、封闭式模拟测试。她知道,堵不如疏,但在“观察者”威胁未除的当下,稳定压倒一切。
与此同时,由老周督建的“星火计划”也遇到了技术瓶颈。新型旗舰的设计蓝图借鉴了大量“织网者”的星舰架构,其核心动力系统要求一种名为“秩序共鸣矩阵”的装置,这需要极高纯度的秩序晶体作为能量引导和放大介质。
“我们现有的合成晶体纯度最高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十八,距离设计要求的最低百分之九十五相差甚远。”负责材料学的工程师向老周汇报,“而‘星火号’残骸的那枚核心晶体……我们不敢,也不能进行破坏性取样。”
老周皱着眉头,看着设计图上那复杂无比的矩阵结构,感觉比面对十艘“潜行者”还要头疼。“那就想办法提纯!或者找替代方案!堡垒所有的资源优先向你们倾斜!”
就在堡垒内部为消化知识而忙碌时,外部监测网络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的信号。
并非来自遥远的“观察者”控制区,而是来自一个相对靠近堡垒、不久前才建立联系的、名为“凯拉星”的中立文明。他们发送了一段经过加密的、断断续续的求救信息。
“……重复……我们遭到了未知信号源的精神侵扰……部分民众出现意识混乱、认知偏差……无法定位源头……请求……技术援助……”
信息后面附带着一段诡异的背景噪音分析,其波动模式带着一种令人不适的、非自然的协调感。
“精神侵扰?”李娜看着这份报告,眉头微蹙。这不像“观察者”直接攻击的风格,它们更倾向于物理上的彻底抹除。
“会不会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宇宙现象?”一位参谋提出。
“或者是‘观察者’的新武器?”老周更倾向于这个答案,“它们知道硬碰硬占不到便宜,开始玩阴的了?”
李娜沉思片刻。“派遣‘远眺号’前往‘凯拉星’域进行隐蔽侦察。”“远眺号”是最新下线的、搭载了强化感应器和信息对抗系统的侦察舰。“记住,任务是侦察和评估,非必要不直接介入。同时,将这段异常信号模式发送给杨教授团队,看看‘回响’知识库中是否有类似记载。”
她有种预感,这或许不是孤立事件。“观察者”的反扑,可能已经以一种更隐蔽、更恶毒的方式开始了。它们不再仅仅针对方舟堡垒,而是开始侵蚀堡垒试图建立的、脆弱的信任网络。
知识的重量正在考验着堡垒的根基,而暗流,已悄然涌动。
(第8卷 第46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