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莫洛托夫这位外交委员的话之后,大胡子有些不解地看向外交委员。
实话说,他有点没理解外交委员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建一条从外蒙到现在八路军实际控制的察哈尔地区的陆上通道?
这放在平时或许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也确实能够加强延安和苏联之间的联系。
可问题的关键是,苏联方面现在哪里还有时间和资源去建立这么一条陆上的通路?
现在的苏联已经完全进入了战备状态,开始全力为应对战争而进行必要的准备。
就连部队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计划。
苏联现在已经在做世界大战的准备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的资源都是宝贵的。
然而就是在这个资源宝贵的阶段,外交委员居然还想修一条在他眼里几乎是无关紧要的陆上通道?
诚然,从外蒙建立一条从察哈尔地区到苏联远东大动脉的交通通道,所需要的物资资源并不算太多。
毕竟现在的外蒙经过苏联的扶持,国内也已经修建了交通通道。
在半年多之前的诺门罕一战中,苏联就利用远东大动脉到外蒙的这条交通线,短时间内运输了大量物资到前线,并用这些物资活生生把日军耗死了。
而现在,只要降低一点标准,那么甚至就连水泥路都不需要,直接建土路就好了。
外蒙地区本来降雨就稀少,这种土路压实之后,和水泥路的差别也谈不上天差地别了,无非就是速度慢点罢了。
但不论怎么说,这毕竟是一条从苏联到途经外蒙再到察哈尔的公路。
而且这条公路所需要的规模还不能小。
不然就以外蒙的那地质条件,那里需要修什么路,直接开就完事了。
所以按照这个情况来说,修建这条陆上通道,那接下来就需要修建,或者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扩建。
这对于此时苏联来说,势必要投入不少的资源去做。
而有这个资源,为什么不再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波兰国境线的交通线呢?
这样一来能够更完美的调派资源到波兰地区。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苏德之间必有一战,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更关键的是,延安方面现在每个月提供给苏联的物资数量是固定的,只需要飞机多运几趟就好了。
花费这么大量的资源去修建这么一条看上去用处不大的陆上通道,未免也有些过于浪费了些。
也因此,基于这些理由,外交委员现在主动提出要和延安方面去接触,这点上大胡子并不认同。
于是他对外交委员说道:“莫洛托夫同志,你希望和延安方面接触,那么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前延安和我们之间的合作虽然亲密,但我们双方之间的物资交换并不频繁,数量也不多,使用飞机运输足够了。
如果是建立一条新的陆上通道,那么目的就只能是增大物资的往来。
你是希望延安方面和我们达成什么新的合作吗?
不然的话,如果修一条道路出来,那我们为什么不再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华沙的道路呢?
至少这条道路未来我们一定能够用得上。”
外交委员则是对大胡子回答道。
“钢铁同志,我想要做的并不是让延安方面和我们立马继续展开新的合作,而是希望获取一条战略通道。
这条战略通道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我们如果在战争当中失利的话,有一条能够支援我们国家的陆上通道。
所以我认为现在在我们实力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去打通外蒙到延安之间的陆上通道,是一个战略上的备用选择。
或许现在它的价值并不算太高,但在未来,如果我们在同德国的战斗中失利的情况下,或许这条通道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会议室内的其他人在听到外交委员的这话之后,议论纷纷。
现在大家其实都十分明确的知道德国接下来一定一定是会进攻苏联的,但问题是是德国进攻苏联,并不会这么快就开始进攻。
这是苏联最高领导层的共同判断。
按照最高层的判断,德国是不会在结束同英法之间的战争之前,进攻苏联。
或者德国现阶段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面应该都不会对苏联展开攻击,最有可能对苏联展开攻击的时间节点或许是在42年的5月份左右。
这个时间点是夏季时间,适合德国的装甲部队机动作战。
可是如果时间拖到那个时候的话,那么苏联将能够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坦克和扩充到够数量的部队驻扎驻扎在前线,这样一来,对德国的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所以说在现在的这个时间节点,外交委员做出了这个判断,让众人有些惊讶。
但外交委员此时没有理会众人的意见,而是对大胡子继续劝说道。
“钢铁同志,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共。
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现在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
说完,他转头看向会议室内的朱可夫,随后对他问道:“朱可夫同志,你曾经在诺门罕和日军交手过,所以你是知道诺门罕的日军实力的。
我们在诺门罕战役中,我苏蒙联军伤亡约人,而日军死伤和被俘人数为多人。
这还是在我们拥有巨大武器装备优势的前提下,获得的战果。
可是八路军在最近这几次的大规模战役中,例如他们所谓的太原战役,亦或者石家庄战役,再或者现在的察哈尔战役。
八路军公布的战报中,八路军的损失和日军的损失比为1:30。
八路军的战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而这种战损比如果是真实的话,那么也就可以说明八路军实力已经远超日军了。也远超我们在诺门罕当中的实力。
而以八路军的这个实力,未来他们收复华北地区,甚至收复东北地区,都是极有可能的。
届时的中共将更为强大,也将能够成为苏联的有力盟友。
因此,我认为打通这条陆上通道,也有利于我们未来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向中共寻求援助的可能。”
外交委员这话让大胡子脸色十分难看。
毕竟外交委员这个操作,全程是站在苏联未来在和德国的战斗中会失利这点上来看的。
他就对苏联红军这么没有信心?
想到这里,大胡子叹了口气,随后对众人说道:“你们先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吧,莫洛托夫同志,你留下,我要和你单独谈谈。”
在众人离开之后,斯大林才对外交委员问道。
“莫洛托夫同志,现在大家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你我了。
关于从蒙古到察哈尔的这条通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外交委员想了想,对大胡子说道:“钢铁同志,中共方面曾经警告过我们,希望我们能够重视德国,并且提醒我们德国可能会在41年的6月份左右发动攻击。
如果德国真的在这个时间点左右发起攻势的话,我们前线的部署将会被打乱。
而且我们同芬兰之间的战争损失,也证明了当前的部队战斗力过弱,如果遭遇德国进攻,极有可能会遭到重大损失。
所以我坚持希望能够打通这条陆上通道。
正如我前面所解释的那样,这条陆上通道的作用,并不是它现在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而是在未来,如果我们在面对德国的战争中失利的情况下,我们或许能够利用这条通道,从中共这边获取到一些援助。
以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共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不仅仅是青霉素、防空导弹这些物资和装备。
到时候或许我们可以付出一些代价,从中共这边换取到到一些物资和装备。”
外交委员这话,大胡子听到之后,也是听了进去了,于是大胡子点了点头,同意了外交委员的意见。
。
。
。
不过虽然外交委员这边和大胡子确定了前往延安的事宜,但他本人倒是没有立即着手前往延安,而是在苏联再待了一段时间。
原因是此时的时间临近新年,外交委员也想要在莫斯科和自己的家人度过这个新年。
以外交委员的眼光来看,他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就是自己接下几年时间里,唯一一个安稳度过的新年了。
而在外交委员暂时没有前来中国,还在莫斯科准备度过新年的时间里,中国这边也在八路军发动察哈尔战役结束之后,短暂地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和平。
如果把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淮河当成分界线,也将此时中国的整个战场分成两部分来看的话,那也不难发现,整个战线也以这个分界线,呈现出两个不同的态势。
在秦岭淮河以北,日军整体呈现防御姿态。
八路军虽然没有再主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但还是以小规模的进攻,不断拔除日军的外围据点,将原本的游击区不断蚕食为八路军根据地,并且还将日军的占领区变成游击区。
但在这期间,日军也不主动反击,只是遵循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方针。
默默地将兵力收拢回去,并且逐渐将兵力收缩到保定、衡水、德州、聊城、泰安、淄博、潍坊、青岛、日照等地。
甚至就连陇海铁路都已经被日军放弃了。
而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则是可以分成三股势力,也即新四军、国府、日寇。
新四军在渡过长江之后,继续向北转移到了巢湖、滁州等地。
并且副总指挥也及时安排运-8运输机在夜间运输重要的物资补给,接应新四军所部在江北站稳脚跟。
新四军原本的江北指挥部目前则是在苏中地区,并且由于陇海铁路日军已经放弃了占领,所以这也使得山东这边的物资能够较为畅通地通过陇海铁路,支援苏中地区的新四军。
而日军方面,由于日军撤销了华中地区的第11军,放弃了对华中地区的占领。这也使得日军能够集结重兵于华东地区。
但即便是日军现在集中兵力于华东地区,可他们对近在咫尺的新四军并没有开展什么动作。
因为日军现在虽然对于这支活跃在南京以西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十分不爽,但鉴于日军上下已经在全力配合华北方面军的山东决战计划,所以也抽不出兵力和资源来再围剿新四军。
用现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的话来说,那就是。
“新四军,虽在卧榻,纤芥之疾罢了,华北八路军才是心腹大患。”
至于国府方面嘛,在华中地区的日军撤退之后,国府就收复了大片失地。
而国府方面在收复华中地区之后,也在国统区内大肆配合宣传,这倒是也给了大西南国民以振奋人心。
毕竟大部分人是不知道日军为何要从华中地区撤退。
只知道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两个战区的部队收复了华中地区。
这也就足够了。
华北地区,山西已经被收复,华中地区,日寇也已经撤出了湖北,那不就是收复全国,指日可待嘛?
由于华中地区现在已经被国府方面收复了,并且也由于国府方面在国统区内大肆的宣传,也使得这些地方撤往大西南地区的人们开始想要返回自己的家乡。
这也让大西南地区有大批量人员从大西南地区在返回华中。
这一波返回华中地区的人潮数量还不少,并且国府最高层并未阻止这一轮的返乡潮。
甚至他们还难得的为这群人准备返乡的道路通畅。
就连国府内部也有人在尽言,表示应该再把临时首都安置在武汉,以表示国府收复失地之决心。
刘峙见到这个情况,甚至还见一部分本来要送往延安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们,顺着这部分人才前往华中地区。
总之在当前的大西南地区,可谓是军政民,一片祥和的迹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1940年也终于就这么飞逝而过,来到了1941年的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