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食堂的午高峰刚过,空气里还浮着红烧排骨和紫菜蛋花汤的余香。不锈钢餐盘摞得老高,水槽里堆着待洗的碗筷。李天枢踮着脚趴在靠窗的餐桌边,小脸被窗外的阳光晒得红扑扑,正专心对付着一团灰绿色的橡皮泥。这泥掺了石墨烯,手感比普通橡皮泥更韧,带着点金属凉意。
“爸爸你看!”他把捏成歪歪扭扭的卫星模型举到李玄策面前,四根伸展的“太阳能板”像被风吹歪的翅膀,“北斗三号是不是长这样?”
李玄策刚扒完最后一口饭,目光扫过儿子手中那团稚拙的泥塑。窗外树影摇动,光斑在桌面上跳跃。就在这一瞬,食堂顶灯突然毫无预兆地剧烈闪烁,墙角的电视机发出刺耳的电流噪音,屏幕上的午间新闻画面扭曲成一片雪花!
“嗡——” 刺耳的蜂鸣警报声撕裂了食堂的宁静!几个技术员猛地从座位上弹起,脸色煞白:“头儿!北斗三号G7星轨道异常偏移!灵能干扰峰值……突破阈值了!”
李玄策手中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他豁然起身,几步冲到挂在墙上的实时监控屏前。代表北斗卫星的绿色光点,正有一个在星图上明显偏离了预定轨道,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被无形的巨手拽向危险的深空!
“立即启动备用轨道修正程序!” 李玄策声音沉冷如铁。
“试过了!干扰太强,指令被扭曲……无法锁定!”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绝望的颤音。
就在这时——
“哎呀!” 李天枢一声小小的惊呼。
他手里那个歪扭的橡皮泥卫星模型,不知怎地滑脱了手,“噗通”一声,不偏不倚,正好掉进桌上一碗还没收走的紫菜汤里!模型半浮在汤面上,几片紫菜和几个油亮的肉丸被水波推着,环绕在它周围。
“天枢别闹!” 旁边有人低斥。
“我没闹!” 李天枢委屈地扁扁嘴,伸手想把湿漉漉的模型捞出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沾了汤水的橡皮泥卫星,竟像有了生命,在汤碗里极其轻微地、却异常稳定地自行调整着姿态!原本歪斜的“太阳能板”缓缓摆正,模型重心也悄然改变,稳稳地浮在汤中央,如同在宇宙真空中找到了平衡点!
一直紧盯着屏幕的方清墨瞳孔骤然收缩!她一个箭步冲到桌边,不顾汤水油腻,一把抓起那个湿漉漉的卫星模型,指尖迅速划过模型表面被汤水浸润后显现出的、极其细微的导电纹路。那些纹路并非杂乱无章,它们曲折延伸,相互勾连,构成一幅异常复杂的网络图!
“玄策!” 方清墨的声音因激动而拔高,“这泥巴上的‘地图’……你看像什么?!”
李玄策闻声回头。目光触及橡皮泥模型上那湿漉漉的纹路网络时,他浑身猛地一震!时光仿佛瞬间倒流二十五年——1995年长江特大洪水,他作为防汛突击队最年轻的队员,在荆江大堤的煤油灯下,用铅笔在皱巴巴的图纸上,一笔笔勾勒过整个长江中下游的堤防网络、泄洪闸口和物资集散点!那密密麻麻的线条,那关键节点的标注方式……与眼前这团被儿子捏出的橡皮泥上、被汤水激活的导电纹路,惊人地重合!
“是我的防汛图!” 李玄策脱口而出,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清墨!快!把那张图的原始扫描数据调出来!用它的拓扑结构作为轨道修正指令的加密外壳!”
方清墨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敌人能干扰常规指令,却绝对无法模拟出二十五年前一张手绘防汛图的独特“指纹”!她指尖在随身平板上飞舞如蝶,迅速调出档案库中那张泛黄的防汛图扫描件,将其复杂的线条网络转化为一组独一无二的加密密钥,与轨道修正指令进行嵌套加密!
指令上传的瞬间,大屏幕上的卫星偏移曲线猛地一顿!虽然还在波动,但偏移速度明显减缓!
“有效!干扰被部分屏蔽了!” 技术员惊喜大喊。
但还不够!卫星仍在缓缓漂移,需要更精确的修正参数!
“爸爸!小卫星渴了!给它喝口茶吧!” 李天枢仰着小脸,突然把那个还滴着紫菜汤的橡皮泥模型塞到父亲手里,黑亮的眼睛里满是童真的信任。他记得爸爸总说,遇到难题,喝口浓茶就有办法。
李玄策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眸,又看看手中湿漉漉的泥巴模型,一个近乎荒诞却又无比坚定的念头闪过。他抓起桌上一只干净的大汤碗,对旁边喊道:“老张!浓茶!最浓的!”
食堂炊事班长老张二话不说,抄起自己那个泡得发黑、杯壁积着厚厚茶垢的大搪瓷缸子,将里面滚烫、深褐近乎黑色的浓茶,“哗啦”一下全倒进汤碗里。浓烈的、带着苦涩焦香的茶气瞬间弥漫开来——这正是周卫国上次出海,从一艘被台风打翻的走私船上抢救下来的、据说产自宝岛的陈年老乌龙。
李玄策深吸一口气,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将那个湿漉漉、沾着紫菜叶的橡皮泥卫星模型,轻轻放入了滚烫的浓茶之中!
“滋……” 细微的声响中,模型沉入深褐色的茶汤。
奇迹发生了!
滚烫的茶水仿佛激活了橡皮泥中蕴含的某种灵性。模型在茶水中不仅没有溶解,反而那些掺入其中的玉树地震废墟石膏粉(王铁柱偷偷加入的),似乎与远在苍穹的真实卫星产生了某种超越物理距离的共鸣。更令人震撼的是,随着茶水对橡皮泥中石墨烯的电解作用,无数细密的气泡开始从模型表面、从汤碗底部争先恐后地冒出来!
这些气泡并非无序上升。它们在深褐色的茶汤中聚集、排列、组合!如同被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在汤面上方,在氤氲的茶汽之中,清晰地勾勒出一串串跳跃的、不断变化的数字和坐标参数!那正是当前卫星轨道所需的、最精确、最实时的修正数据!
“显灵了!爸爸的茶卦显灵了!” 李天枢拍着小手,兴奋地跳了起来,小脸激动得通红。
“快!记录参数!同步上传!” 李玄策强压心头的震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技术员们如梦初醒,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残影。
就在这时,炊事班长老张看着汤碗里气泡组成的奇妙图案,又看看墙上卫星监控屏上那颗逐渐被拉回预定轨道的绿色光点,突然咧嘴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嘿!这星星点点,绕着小泥巴转悠的架势……” 他顺手关掉了食堂顶灯。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户,恰好照在汤碗上。老张掏出一个强光手电筒,光柱穿透琥珀色的茶汤,精准地打在橡皮泥卫星模型上。
刹那间,奇迹再现!
模型内部掺入的石墨烯和石膏粉在强光下仿佛被彻底激活。一道清晰无比的、由无数细微光点组成的投影光束,穿透茶汤和袅袅蒸汽,直射在对面的白墙上!
那不再是抽象的参数,而是一幅无比清晰、动态流转的——北斗七星运行轨迹修正图!七颗光点熠熠生辉,相互连接的虚线如同命运的丝线,精准地描绘着卫星回归正途的路径!
“像不像……” 老张眯着眼,看着墙上那璀璨的光图,声音带着悠远的怀念,“像不像九七年香港回归那晚,维港放的烟花?满天都是星星,亮得晃眼!”
九七年……香港回归……维港烟花……
李玄策如遭雷击,猛地看向墙上那由橡皮泥、浓茶和手电光共同绘就的星图轨迹。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
1997年6月30日夜,维多利亚港。他和周卫国挤在狂欢的人群中,浑身汗湿,脸上蹭着油污。维港上空,烟花如瀑,星河倒悬。信号塔上一个关键指示灯突然故障,两人被临时抓差,爬上湿滑的钢架抢修。修好那一刻,漫天烟花恰好达到高潮,金色的光雨照亮了整个海湾。周卫国兴奋地拍着他肩膀,指着天空:“玄策!看!北斗!勺柄指北!” 他顺手沾了点维修用的黑机油,在冰冷的钢架横梁上,画下了那一刻头顶烟火星河的轨迹——一个歪歪扭扭却充满力量的北斗七星草图!周卫国大笑:“画得真丑!以后当海图看吧!”
墙上的光影星图,与记忆中钢梁上那幅用机油绘就的烟花草图,在时光的隧道尽头,轰然重叠!
李玄策眼眶发热,他伸出手,指尖仿佛要触碰墙上那流转的光点,也触碰二十五年前那个热血沸腾的夜晚。儿子的童真、战友的记忆、平民的智慧、科技的灵光,在这碗浓茶蒸腾的烟火气里,交织成一把无形的钥匙,转动了星辰的轨道。
“参数锁定!轨道修正成功!北斗三号G7星……回家了!” 技术员带着哭腔的狂喜呼喊,响彻了弥漫着茶香与饭菜余温的食堂。
窗外的阳光更加灿烂,稳稳地照在汤碗里那枚湿漉漉、沉甸甸的橡皮泥卫星上。它安静地躺在深褐色的茶汤里,像一个凯旋归来的小英雄,身上还沾着一片小小的紫菜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