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领了筑城的圣旨,如同打了鸡血,当天就召集了格物司的核心骨干以及从工部、将作监紧急抽调来的老师傅们,在格物司那间兼做会议室和餐厅(经常因为讨论忘记饭点而在此解决)的大屋子里,开了个轰轰烈烈的“野狐岭堡垒建设项目启动会”。
会议桌上,铺满了陆明连夜赶制出来的、画满了各种奇怪符号和线条的“施工图纸”。与会的工匠们看着那些前所未见的“立面图”、“剖面图”、“配比表”,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如同在看天书。
“陆……陆侯爷,这……这墙为何是直的?还这么薄?不用收分(指墙体下宽上窄)吗?这能站稳?”一位头发花白、有着数十年筑城经验的老工匠,指着图纸上那笔直的墙体线条,颤声问道,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到了挑战。
“王师傅,放心!”陆明拿着一根炭条(他习惯用这个),在图纸上比划着,“咱们用的是水泥,不是土和石头!水泥凝固后,强度极高,垂直受力没问题!墙体薄,是为了节省材料和工期,而且咱们有钢筋……呃,暂时没有钢筋,但我们可以用竹筋代替,或者增加墙体的整体性设计……”
他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抗压强度”、“整体浇筑”、“框架结构”等概念,听得一众工匠云里雾里,但又隐隐觉得似乎……有点道理?
“还有这个,‘混凝土配合比’,”陆明指着另一张表格,“水泥、沙子、石子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按这个来!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搅拌要均匀!这直接关系到最后城墙的硬度!”
工匠们面面相觑,筑城还要讲究材料比例?不都是差不多就行了吗?
尽管满腹疑窦,但皇帝陛下的旨意和陆明如今的威望(尤其是“震天雷”的余威犹在),让所有人都不敢怠慢。在陆明“简单粗暴”的指挥和反复强调下,一套基于现有条件、尽可能科学化的施工流程和标准被强行推行了下去。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沧州、遂城库存的石灰石、黏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野狐岭,就地搭建起简易的立窑,日夜不停地烧制水泥。格物司派出的技术指导(主要是那些跟着陆明搞过小规模试验的工匠)分赴各原料点和施工现场,监督水泥质量和“混凝土”的配制。大量的沙子、砾石从附近河滩采集而来。工部则负责调集了数千名民夫和士兵,负责材料运输和基础施工。
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野狐岭下,旌旗招展,人声鼎沸,一场前所未有的筑城奇迹,即将上演!
开工第一天,陆明亲自到场指挥。他放弃了传统夯土筑城那套繁琐的流程,直接上马“模板浇筑法”。
“第一步,开挖地基!不用太深,但基础要平整夯实!”
“第二步,搭建木模板!按照图纸尺寸来,缝隙给我堵严实了!”
“第三步,搅拌混凝土!水泥、沙、石、水,严格按比例!哪个兔崽子敢偷工减料,老子把他塞进混凝土里当填料!”
“第四步,浇筑!快!趁水泥没干之前,给我灌进去!用木槌捣实,把气泡排出来!”
陆明挽着袖子,顶着塞北的风沙,在现场跑来跑去,嗓子都快喊哑了。他一会儿跑去纠正模板的垂直度,一会儿又冲到搅拌区检查混凝土的稠度,忙得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那些被征调来的老工匠和士兵们,起初对这套“胡闹”般的筑城方法将信将疑。尤其是看到那稀糊糊、灰不拉几的“混凝土”被灌进模板里时,不少人心里直打鼓:这玩意儿……真能变成石头?
然而,奇迹就在他们眼前发生了!
第一天浇筑的地基和部分墙体,经过一夜的凝固,第二天早上当工匠们战战兢兢地拆开部分模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那原本是木框的地方,赫然出现了一片灰白色的、坚硬如铁的“石头”!表面光滑平整,棱角分明!有好奇的士兵用随身的短刀去划,只能留下浅浅的白痕!用石头去砸,反而把石头崩掉了一个角!
“神了!真他娘的神了!”
“这……这就变成石头了?!”
“陆侯爷真乃神人也!”
惊呼声、赞叹声响彻了整个工地!所有参与施工的人,看着那一片片迅速“生长”出来的灰色墙体,眼中充满了震撼和不可思议!这速度,这硬度,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于“筑城”二字的认知!
信心,瞬间爆棚!
接下来的施工,变得异常顺利和高效。民夫和士兵们干劲十足,不再需要陆明声嘶力竭地督促,所有人都严格按照他制定的流程操作,甚至自发地研究如何能把模板搭得更快更标准,如何能让混凝土搅拌得更均匀。
整个野狐岭工地,变成了一座庞大而有序的流水线工厂。地基、墙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上攀升!
陆明也没闲着,他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微调着设计。比如在关键部位,他让人将粗大的毛竹劈开,编织成网,嵌入混凝土中,作为原始的“加强筋”。又在城墙顶部设计了便于防守的女墙和射孔,甚至还预留了未来安装“大将军炮”的炮位。
工期一天天过去。
五天,地基和矮墙成型。
八天,主体城墙高度已超过一人。
十二天,一座周长约三里、高约两丈五尺(约8米)、拥有四座棱堡式角楼的小型堡垒,已然巍然屹立在野狐岭的险要之处!
灰色的墙体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线条笔直凌厉,与传统城池圆滑的曲线截然不同,充满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工业美感。城头上,预留的射孔如同猛兽的牙齿,森然可怖。
当最后一块模板被拆除,这座完全由水泥混凝土构筑的堡垒,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整个工地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成了!我们成了!”
“十几天!只用了十几天啊!”
“这简直是神仙手段!”
参与筑城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工匠、士兵还是民夫,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与有荣焉!他们亲手参与并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消息传回沧州大营,柴荣闻讯,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快马加鞭赶到野狐岭。当他站在堡垒脚下,仰望着那座在短短十余日内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的灰色巨兽时,饶是他心志坚毅,也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用手抚摸着那冰冷坚硬、光滑如镜的城墙,用力捶打了几下,墙体纹丝不动,反而震得他手骨发麻!
“好!好一座铁壁雄关!好一个陆明!”柴荣仰天大笑,畅快无比,“此城之坚,亘古未有!此城之速,惊世骇俗!陆爱卿,你又为朕,为大周,立下了不世奇功!”
随行的将领们也都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赵匡胤混在人群中,看着这座不可思议的堡垒,脸色变幻不定,最终化为一声复杂的叹息。他知道,在筑城这件事上,陆明再次展现出了他无可替代的价值。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这城是陆侯爷带咱们建的,就叫‘陆明堡’吧!”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陆明堡!陆明堡!”
“陆侯爷威武!”
欢呼声响彻野狐岭。从此,这座用奇迹速度建成的堡垒,便以它的创造者之名,载入了史册,成为了北伐路上一个响亮的符号,也成了周军将士心中信心的源泉——有陆侯爷在,还有什么奇迹是不能创造的?
陆明站在崭新的城头上,看着脚下欢呼的人群和远处苍茫的草原,迎着塞北的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搞定了。接下来,该考虑内部设施和防御武器的安装了。嗯,是不是可以先弄几架大型床弩上去?”
他摸着下巴,又开始规划起下一步了。浑然不知,这座迅速崛起的“陆明堡”,已经引起了北方那位老对手的极大不安和……浓浓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