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新加坡,一场关于“文化融合”的设计研讨会在明远楼筹备组办公室热烈举行。
设计小组成员围坐在巨大的图纸前,手中的马克笔在“红墙”与“彩瓷”、“脸谱”与“藤编”之间反复勾勒。
历经一个月的打磨,新加坡门店设计方案正式定稿,核心是将中原文化的厚重与新加坡娘惹文化的鲜活深度融合,打造“一步入店,既见豫味,亦感南洋”的独特体验,让门店不仅是吃饭的场所,更是跨文化交流的载体。
“娘惹文化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它本身就是华人与马来人文化融合的产物,和我们‘豫菜出海、文化交融’的理念高度契合。”
陈静雅指着设计图,向团队解释融合思路,“我们不是简单堆砌元素,而是找到两种文化的共通点——比如中原的‘红’与娘惹的‘彩’,中原的‘纹样’与娘惹的‘工艺’,让它们自然碰撞、彼此成就。”
外观设计:红墙彩瓷,一眼识豫亦融南洋
门店外墙以明远楼标志性的中原朱红为主色调,墙面采用仿古建筑的“磨砖对缝”工艺,还原河南传统民居的厚重质感;但在墙面转角、窗户边框处,嵌入娘惹文化特有的彩色瓷砖拼花。
用青、黄、粉、绿四种颜色的瓷砖,拼出凤凰花(新加坡国花)与牡丹(中原象征)交织的纹样,花瓣边缘点缀娘惹传统的“万字纹”,既醒目又富有寓意。
主招牌的设计更是巧思十足:上方是苍劲有力的“明远楼”书法字体(选用河南书法家的墨宝),下方分两行标注英文“Yuanlong Lou”和马来文“Restoran Yuanlong”,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消费者都能识别;招牌两侧悬挂着红绸灯笼,灯笼表面印有“豫味南洋”四个烫金小字,灯笼穗子则采用娘惹特色的蜡染布条,风吹过时,红绸与蜡染穗子摇曳,既有中原的喜庆,又有南洋的灵动。
门店入口处设置了一道半开放式屏风,主体是河南豫剧脸谱的浮雕(选取《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经典剧目的脸谱),但屏风框架采用娘惹藤编工艺,藤条间穿插着细小的彩色玻璃珠,阳光透过玻璃珠洒进来,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光影。
“这道屏风既是隔断,也是文化展示,让顾客还没进门,就感受到两种文化的融合。”设计师小李说。
内部空间:脸谱藤编,一步一景皆有故事
店内空间按“一层大众、二层高端”的思路规划,每层都融入不同的融合元素,却又保持整体风格统一。
一层散客区:吊顶采用“豫剧脸谱纹样+娘惹几何图案”的组合吊顶,白色天花板上,用金色线条勾勒出豫剧脸谱的轮廓,脸谱之间穿插着娘惹常用的“菱形”“波浪形”几何纹,既简洁又富有层次感;餐桌选用实木桌面+藤编椅的搭配,桌面中央雕刻着小型牡丹纹样,椅子靠背则是娘惹传统的藤编工艺,坐感舒适,又能传递自然质朴的气息。
餐位之间用矮隔断分隔,隔断主体是河南汴绣工艺制作的“豫菜食材图”(绣有山药、花生、鲤鱼等),隔断两侧悬挂着娘惹蜡染布帘,布帘上印着“烩面”“胡辣汤”等豫菜名称的中英文对照,既起到分隔作用,又能潜移默化地传播豫菜文化。儿童餐位更是贴心设计:座椅是卡通版的“小状元椅”(中原元素),餐盘则印着“牡丹+凤凰花”的卡通图案,还配备娘惹风格的小餐具,让孩子用餐时也能感受文化趣味。
二层VIp包厢:6个包厢分别以河南6大古都命名(郑州厅、洛阳厅、开封厅、安阳厅、商丘厅、许昌厅),每个包厢的设计各有侧重,但都遵循“一主元素+一辅元素”的融合逻辑。比如“洛阳厅”,以洛阳牡丹为主题,墙面悬挂巨幅汴绣牡丹图,天花板悬挂牡丹造型吊灯(中原元素),但包厢内的沙发采用娘惹特色的彩色靠垫,靠垫上绣着牡丹与凤凰花的组合图案;“开封厅”则以北宋文化为主题,墙面装饰着《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复刻画,桌椅选用仿宋式家具,但餐具是定制的“青花瓷+娘惹彩釉”组合,碗碟边缘印有娘惹彩釉花纹,既有古风,又不失南洋风情。
楼梯间的“豫菜文化长廊”是设计的点睛之笔:楼梯扶手采用实木材质,雕刻着河南传统纹样;墙面用浮雕工艺呈现豫菜发展简史,从商代宫廷菜、北宋汴京菜,到现代豫菜的创新,每一段历史都搭配对应的娘惹风格装饰。
商代部分搭配青铜色的娘惹万字纹,北宋部分搭配木质的娘惹藤编纹,现代部分搭配彩色的娘惹瓷砖纹,让整个文化长廊既系统展示豫菜历史,又处处体现融合巧思。
菜品与餐具:味形相融,舌尖上的文化对话
设计方案不仅涵盖空间,更延伸到“菜品与餐具”的融合。
王建业带领研发团队,结合娘惹菜“酸甜辛香、香料丰富”的特点,研发了5道“豫菜+娘惹”融合菜品:
椰香牡丹燕菜:在传统牡丹燕菜的基础上,用少量椰浆代替部分高汤,增加椰香风味(娘惹常用椰浆),摆盘时用娘惹特色的香蕉叶垫底,燕菜顶部点缀一朵用胡萝卜雕成的凤凰花;
- 咖喱胡辣汤:保留胡辣汤的辛香,加入少量娘惹咖喱粉,让辣味更柔和,汤中加入娘惹常用的香茅、柠檬叶,出锅后撒上炸花生碎,口感层次更丰富;
娘惹味噌鲤鱼焙面:鲤鱼炸制后,用娘惹味噌酱(代替部分糖醋汁)调味,酸甜中带着酱香,面条则保持细如银丝的特点,摆盘时用娘惹彩色餐具盛装,鱼嘴叼着娘惹蜡染布条;
香兰山药糕:用河南山药制作山药糕,加入娘惹常用的香兰叶汁,让山药糕带着淡淡的香兰味,表面撒上娘惹特色的椰丝,口感清甜软糯;
藤椒十香菜:十香菜用藤椒(娘惹常用香料)调味,增加麻香口感,搭配娘惹风格的凉拌汁,装盘时用娘惹竹编小篮盛放,清新爽口。
餐具则全部定制,核心是“中原符号+娘惹色彩”的融合:碗碟主体是明远楼标志性的红底金纹,碗口边缘印有一圈娘惹彩釉花纹;汤勺、筷子的手柄处,雕刻着小型牡丹与凤凰花的组合图案;甚至餐巾纸包装,都印着“明远楼”书法字+娘惹几何纹,让每一个细节都传递融合特色。
设计方案定稿后,筹备组邀请新加坡当地的文化学者、餐饮从业者进行品鉴,大家纷纷称赞:“这个设计既不生硬,又有记忆点,能让新加坡人感受到豫菜的文化底蕴,也能让华人找到家乡的味道。”
当地美食博主林小姐说:“我最期待那个‘椰香牡丹燕菜’,牡丹燕菜的精致加上椰香的浓郁,想想就好吃!开业后我一定第一个去打卡。”
4月初,设计方案正式提交给新加坡当地的施工团队,施工即将启动。设计小组成员站在门店前,看着图纸上的红墙、彩瓷、脸谱、藤编,想象着几个月后这里的模样,心中满是期待。“这不仅是一个门店的设计,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
陈静雅说,“我们希望顾客走进来,不仅能吃到好吃的豫菜,更能感受到两种文化碰撞的美好——这才是新加坡门店最独特的魅力。”
新加坡的晚霞,为门店外墙的红色图纸染上一层暖意。这场“中原与娘惹”的设计融合,不仅为明远楼新加坡门店赋予了独特的灵魂,更开创了豫菜出海的“文化融合新模式”。
随着更多海外门店的开业,明远楼将继续以“本土文化为根,当地特色为魂”,让豫菜在世界各地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