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岭矿藏的秘密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江辰心头,而来自经济运行层面的警报声又骤然响起,让他不得不分心应对。
周五下午,江辰正在听取市发改委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重点是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这时,市政府秘书长神色紧张地推门进来,附在江辰耳边低声急报:“江书记,刚接到紧急报告,与我们市多家企业有密切信贷业务往来的邻省江州银行,今天上午出现大规模储户挤兑,虽然当地政府已介入并宣布实施临时管制,但该行资金链断裂风险极高,随时可能倒闭!”
江辰的心猛地一沉。江州银行虽在邻省,但在清河业务量很大,尤其与清河市的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许多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这家银行的突然崩溃,无异于在清河经济生态中引爆了一颗金融炸弹。
会议立即转向应急响应模式。市长方远闻讯后也匆匆赶到,脸色凝重。情况迅速汇总上来:初步统计,清河市至少有三十余家中小企业在该行有存量贷款,总额超过二十亿元;更有两家本地中型房地产公司的项目开发贷主要依赖该行,资金链瞬间紧绷;甚至市城投公司也有部分短期理财资金存放在该行,面临损失风险。
“必须立刻采取措施!”方远急切地主张,“我建议,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我牵头!第一,动用市里应急还贷资金池,为受影响最严重的企业提供紧急过桥贷款,防止企业大面积倒闭。第二,要求市属国企和金融机构,对相关企业不断贷、不抽贷,并给予利率优惠。第三,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稳定受影响项目的建设。总之,要不惜代价,先稳住局面!”
方远的方案是典型的行政干预思路,意图通过政府输血快速平复危机。几位分管副市长也表示赞同,认为当务之急是防止出现企业连环倒闭和民工失业潮。
江辰听完汇报,沉思良久,却没有立即表态。他敏锐地察觉到,江州银行事件可能并非孤例,而是当前宏观经济金融风险传导的一个缩影。
“同志们,应急是必须的,但思路要更清晰。”江辰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江州银行出问题,表面看是流动性危机,深层次可能反映了中小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缺陷、风险积累问题。如果我们简单地‘大水漫灌’式救助,可能暂时缓解了症状,但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助长道德风险,让一些本该淘汰的‘僵尸企业’得以续命,浪费宝贵的财政金融资源,积累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他转向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和银保监分局的负责人:“你们立即组织力量,对全市金融机构与江州银行的业务往来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评估风险敞口和传染路径。同时,对全市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质量进行一次压力测试!”
他又对发改委和工信局负责人说:“重点不是救所有企业,而是甄别哪些是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市场前景的优质企业,哪些是本就该淘汰的落后产能。救助要精准,要和企业转型升级挂钩。对于房地产项目,要区分情况,重点是保交楼、稳民生,而不是救房企。”
“可是江书记,”方远忍不住反驳,“现在火烧眉毛,等我们甄别清楚,企业早就死一片了!先救了再说啊!”
“救,当然要救,但怎么救,考验我们的智慧。”江辰语气坚定,“我的意见是:第一,成立应急专班,但我来牵头。第二,救助原则是‘救急不救穷、救优不救劣’。立即组织银企对接,鼓励市内其他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受影响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风险补偿或贴息,但不是直接拨款。第三,对于确实无法挽救的企业,要依法依规推进市场化重组或破产,做好职工安置和社会稳定工作。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金融生态的优化,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业、服务实体,规范政府融资平台行为。”
江辰的方案,更侧重于市场化、法治化的风险化解和长效机制建设,与方远主张的行政强力干预形成了鲜明对比。会场内出现了争论。
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沉默地操作着电脑的挂职干部楚轩,突然抬起头,脸色严肃地插话:“江书记、方市长,我有一个紧急情况汇报。通过我们刚部署的金融风险大数据监测平台,我们发现,就在江州银行出事后的这几个小时里,清河本地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的资金异动非常明显,交易量和利率急剧飙升,疑似有大规模资金正在民间金融市场恐慌性流动。这很可能是一个更危险的信号,如果民间借贷市场失控,风险将迅速向整个金融系统传导!”
楚轩的发现,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江州银行事件像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其引发的风暴可能远超预期,真正的金融暗礁,或许才刚刚露出水面。江辰意识到,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波,不仅是对他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执政理念——如何在保障民生稳定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一次严峻挑战。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将深刻影响清河经济的健康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