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清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把脉问诊、开拓思路,江辰亲自邀请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泰斗、工程院院士陈国华教授。陈院士德高望重,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对产业转化有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为人正直,敢说真话。江辰在中央部委工作时曾与陈院士有过接触,对他十分敬重。
陈院士的到访,受到了清河市高规格的接待。市长方远亲自到高速路口迎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局委负责人参加了欢迎座谈会。方远在致辞中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清河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何“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异军突起”,言语中充满自豪。
陈院士微笑着聆听,不时点头,但眼神中保持着学者特有的审慎。
随后几天,在江辰和方远的陪同下,陈院士实地考察了清河市重点打造的几家“标杆”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参观的是清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展板上琳琅满目的数据图表显示着园区产值连年攀升。他们走进一家生产特种陶瓷材料的企业,车间整洁明亮,自动化程度很高,企业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着产品性能和市场份额。陈院士仔细看着生产线,偶尔拿起产品端详,问几个专业问题,负责人对答如流。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一家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公司和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情况大同小异,都是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负责人汇报起来成绩斐然,前景一片光明。
方远一路陪同,兴致勃勃,不时补充介绍市委市政府如何倾力扶持这些企业,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他期待能从陈院士口中听到一些赞誉之词。
然而,在最后一站——号称拥有“国际领先”石墨烯制备技术的“清河创新材料研究院”参观时,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研究院负责人慷慨激昂地介绍他们的技术如何突破国外封锁,即将实现产业化,并展示了实验室制备出的少量样品。陈院士看着那些样品,眉头微皱,他要求看看他们的研发记录和关键性能检测报告。负责人略显迟疑,拿来一部分资料。陈院士翻阅片刻,指着一组数据问道:“这个导电率的数据,是在什么条件下测得的?重复性如何?与国外同类顶尖产品相比,稳定性差距有多大?”
一连串专业而尖锐的问题,让那位负责人额头开始冒汗,回答也变得含糊其辞,只能反复强调“取得了重大进展”、“处于中试阶段”。
考察结束后的意见反馈会上,气氛轻松愉快,方远准备了一番感谢和期待的言辞。轮到陈院士发言时,他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在场的市领导,语气平和却字字千钧:
“感谢清河市的盛情接待。这几天看了不少企业,印象很深啊。”他顿了顿,“看得出,清河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发展上,花了大力气,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听到这里,方远脸上露出了笑容。但陈院士话锋一转:“不过,既然是老朋友,又是来帮忙出主意的,我就说几句可能不太中听的大实话吧。”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我看了一圈,有一个总体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哈。”陈院士缓缓道,“清河的产业升级,或者说高新技术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虚胖’现象。”
“虚胖”两个字,像一根针,刺破了会场和谐的气泡。方远的笑容僵在脸上。几位部门领导的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陈院士似乎毫无察觉,继续剖析:“比如,很多企业设备很新,厂房很漂亮,但仔细一问,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多少是进口的?有多少是真正自己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恐怕不多吧?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吸收,或者说得直白点,是模仿和改进。这在一定阶段是必要的,但如果长期停留在这种模式,就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被人‘卡脖子’。”
他拿起一份资料:“我来的路上,看了你们去年的科技统计公报。清河市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好像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吧?而且,投入结构可能也有优化空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大部分投向了试验发展,也就是见效快的环节。这就像盖楼,只注重上面的装修,却忽略了地下的基础,楼是盖不高的。”
“还有,”陈院士目光看向科技局局长,“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怎么样?高校、院所的研发成果,有多少真正在清河落地生根,形成了产业?恐怕也不太理想吧?很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更像是‘高科技组装车间’或者‘高科技销售公司’,而不是‘高科技研发公司’。”
陈院士的话,如同一盆盆冷水,浇得在座的不少领导抬不起头。他点出的问题,正是清河产业升级的痛点和短板,平时大家或许心知肚明,但被这样一位权威专家在正式场合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还是让人脸上火辣辣的。
方远的表情由僵硬转为尴尬,他想辩解几句,却又无从开口。江辰则始终认真听着,不时记录,脸色平静,眼神中反而流露出思考和赞同。
陈院士最后总结道:“我不是否定大家的成绩,发展要一步一步来。但要想真正走上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清河可能需要在思路上做一些调整。要更加注重原始创新,要耐得住寂寞,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要着力培育属于自己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要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让科技成果能够顺畅地‘走完最后一公里’。否则,热闹是热闹,但根基不牢,是经不起风浪的。”
反馈会结束后,送走陈院士,市委会议室内气氛沉闷。方远率先打破沉默,语气有些悻悻然:“陈院士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们一个地级市,怎么可能像北京上海那样搞原始创新?能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不错了!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没错!”
几位常委也随声附和,认为院士的批评过于理想化。
江辰摆摆手,制止了大家的议论,沉声道:“同志们,我觉得陈院士的话,虽然刺耳,但句句在理,是金玉良言,是苦口良药!他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让我们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中清醒过来!‘虚胖’这个词,用得很准!如果我们满足于眼前的数字和亮点,看不到背后的隐患,那才是真正的危险!”
他环视众人,语气坚定:“看来,我们的产业升级之路,确实需要重新审视,需要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不能满足于‘看起来像’,而要追求‘真正是’!接下来,我们要好好消化院士的意见,研究如何补齐原始创新短板,如何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院士的“冷水”,浇灭了短暂的浮躁,也点燃了江辰心中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场看似寻常的考察,注定将对清河市未来的发展路径产生深远影响。而方远等人对批评的本能抵触,也预示着未来的改革必将面临不小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