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片区风波的顺利平息,为江辰赢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和更高的政治威望,但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维护稳定只是基础,推动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他将工作重心重新拉回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特别是关注清河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这天下午,江辰推掉了一个不必要的应酬,轻车简从,来到位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清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这是一家他之前暗中关注过的企业,在“亩均论英雄”改革中被评为A类,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创始人张总曾因高企认定问题与相关部门有过沟通。江辰想亲眼看看,这些被寄予厚望的“潜力股”在实际发展中到底面临哪些真实困境。
与想象中高科技企业光鲜亮丽的形象不同,“清源智能”的办公地点设在开发区一栋略显陈旧的标准化厂房里。创始人张总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略显疲惫的技术型企业家,他没想到市委书记会突然到访,有些措手不及,但还是热情地将江辰迎进了简朴的会议室。
“江书记,欢迎欢迎!我们这里条件比较简陋,您多包涵。”张总一边泡茶一边不好意思地说。
江辰摆摆手,环顾四周,墙上挂着几项专利证书和获奖证明,但办公设备确实看得出有些年头了。“没关系,我是来看真实情况的,不是来看排场的。你们是清河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尽管实话实说。”
张总叹了口气,打开了话匣子。他首先感谢了市委市政府前期在协调高企认定上给予的帮助,让企业及时享受到了政策红利。但随即,他道出了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几个棘手难题:
“江书记,最头疼的是人才问题。”张总眉头紧锁,“我们研发的核心团队,有几个是从北上广深回来的,技术很好,但清河的生活配套、子女教育、尤其是配偶的工作机会,跟大城市差距太大。有两个核心骨干,最近就因为家属就业问题,萌生了去意。我们开出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不少的薪水,但留住高端人才,光靠钱不够啊。”
江辰认真记录着,点头表示理解。这是中西部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普遍面临的瓶颈。
“第二是融资难。”张总继续倒苦水,“我们这类轻资产的科技企业,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可以抵押,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风险投资机构又大多集中在沿海,对内地项目兴趣不大,即使有兴趣,条件也往往比较苛刻。我们有个很好的智能传感项目,就因为后续研发资金跟不上,眼看就要错过市场窗口期了。”
“还有,就是市场开拓的壁垒。”张总举例说,“我们研发的一套智能化改造方案,在本地一家大型国企试用效果很好,能帮他们降低能耗百分之十五以上。但想真正进入他们的采购系统,难如登天。各种资质、业绩、关系门槛,我们这种小公司很难突破。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知名的、有背景的供应商,哪怕我们的技术更优、成本更低。”
江辰听着,心情有些沉重。这些问题,远比处理群体性事件更为复杂和长期。它涉及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金融体系的改革、市场环境的优化,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张总,你们遇到的问题,很典型,也很有代表性。”江辰合上笔记本,诚恳地说,“这说明我们政府在营造创新生态、服务企业发展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人才问题,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新政,不仅在薪酬待遇上,更要在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融资问题,我们会推动设立市级科技风险补偿资金池,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积极引进培育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市场开拓方面,我们要打破隐形壁垒,建立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推广应用制度,为本地优质创新产品提供应用场景。”
他顿了顿,看着张总说:“但是,政策支持是外因,关键还要靠企业自身的内功。你们要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把产品做得更优,这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市委市政府会做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但闯市场的路,最终要靠你们自己走。”
调研结束前,江辰特意到研发部门看了看,与几位年轻的工程师进行了简短交流,鼓励他们扎根清河,实现梦想。离开“清源智能”时,江辰的心情并不轻松。他意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必须直面这些微观主体遇到的具体困难,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他吩咐随行的市委办和发改委负责同志,立即着手梳理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