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的青衣江湾,已然是一派初夏的景致。生态湖的水面被阳光映照得波光粼粼,偶尔有锦鲤跃出水面,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岸边的香樟树舒展着浓密的枝叶,投下大片阴凉,树下的石凳上,偶尔有工作人员坐着休息,手里捧着刚泡好的绿茶;园子里的蔷薇花竞相开放,粉色、红色的花朵爬满了栅栏,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引得蜜蜂在花丛中不停忙碌。陈守义站在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手中捧着《2045 全球生态治理收官期终极总结报告(非洲热带雨林专项版)》,封面的全球生态协同图谱上,南美洲潘帕斯草原、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湄公河流域湿地等区域已用深绿色标注 “全域收官”,而非洲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带,却被醒目的暗红色警报覆盖,像一片被烈火灼伤的森林,旁边的文字触目惊心:“刚果盆地热带雨林退化加剧,刚果(金)、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交界区域雨林砍伐面积达 156.8 万平方公里,生物栖息地破碎化面积达 123.5 万平方公里,410 种依赖雨林的生物濒临灭绝,俾格米族‘雨林 - 采集共生’生计崩溃,气候调节功能退化与资源掠夺危机激化”。
“陈叔!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紧急报告!” 小满抱着平板电脑一路小跑冲进中心,淡绿色的工装外套上沾着几片蔷薇花瓣,脸颊因奔跑泛着红晕,双手紧紧攥着平板,屏幕上的卫星影像清晰地展示着刚果盆地的生态现状。他不等站稳,就急忙调出屏幕上的画面,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您看,这是刚果(金)金沙萨省的刚果盆地核心雨林区 —— 去年一年,这里有 52.3 万平方公里的原始雨林被非法砍伐,原本茂密的参天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地面上散落着断裂的树枝和废弃的电锯,每到雨季,裸露的土壤被雨水冲刷,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您再看这个视频,俾格米族猎人在被砍伐的雨林里行走,他们手里拿着传统的弓箭,却再也找不到熟悉的猎物踪迹,以前一天能采集到 20 公斤野果和菌类的区域,现在连 5 公斤都凑不齐;当地的俾格米族长老说,十年前他们在雨林里生活,随处都能找到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食物,现在雨林没了,溪流被泥沙污染,他们只能靠捡拾砍伐者丢弃的食物残渣为生,已有 600 多户俾格米家庭被迫离开雨林,搬到城市边缘的难民营。”
小满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画面切换到刚果(布)布拉柴维尔省的雨林湿地群:“这里的情况更严重,除了非法砍伐,去年夏季的极端暴雨引发了特大泥石流,导致 28.7 万平方公里的雨林被掩埋,大量树木被连根拔起,原本栖息在雨林里的大猩猩、黑猩猩因失去栖息地,开始频繁闯入人类村庄觅食,去年有 18 起大猩猩袭击村民的事件;刚果(布)的利夸拉湿地,曾经是刚果盆地最大的雨林湿地,现在湿地面积比十年前减少了 92%,只剩下几个浑浊的水潭,周边的鸟类几乎绝迹,去年冬季有 4000 多只犀鸟因找不到食物和水源死亡;还有俾格米族的‘雨林祭祀’传统,他们每年雨季都会在雨林深处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雨林丰饶、族人平安,现在雨林毁了,祭祀仪式也只能停办,部落里的老人说,他们再也听不到雨林里的鸟鸣声和猿猴叫声了。”
再往下,是加蓬利伯维尔省的雨林过渡区:“这里的雨林退化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危机 —— 加蓬是非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刚果盆地雨林贡献了加蓬 80% 的物种资源,去年因雨林砍伐,加蓬的大猩猩数量减少 89%,从 3.5 万只降到 3800 只,黑猩猩减少 87%,从 5.2 万只降到 6800 只,非洲象减少 91%,从 1.8 万头降到 1600 头;加蓬的奥果韦河沿岸雨林,是重要的木材产区,去年因过度砍伐,木材产量减少 90%,1.2 万林业工人因失业失去收入;当地的俾格米族部落,他们世代靠在雨林里采集、狩猎为生,现在野果和猎物没了,年轻人只能去木材加工厂打工,可木材厂因原料不足大量倒闭,很多年轻人只能靠乞讨为生,部落的采集文化面临断裂。”
最后,画面停在喀麦隆雅温得省的雨林边缘区:“这里的生态退化引发了连锁灾害,去年春季发生了 27 次森林火灾,大火燃烧了整整 68 天,烧毁了 32.6 万平方公里的雨林,大量动物被烧死,包括 200 多只大猩猩、150 多只黑猩猩,还有珍贵的非洲象;夏季又遭遇了特大干旱,连续 75 天没有降雨,18.9 万平方公里的雨林因缺水枯萎,树木叶片大片脱落,原本能调节气候的雨林,现在变成了‘碳源’,每年向大气释放 3.8 亿吨二氧化碳;喀麦隆的俾格米族,他们掌握着‘雨林防火’的传统方法,通过‘选择性清理’枯枝落叶,控制森林火灾蔓延,现在雨林过于干燥,传统方法也无法奏效,去年有 25 名俾格米族猎人在灭火时被烧伤。”
陈守义接过平板电脑,指尖在屏幕上缓缓滑动,每一个画面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得他心口发疼。他点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非洲办公室发来的实时数据文档,一行行冰冷的数字映入眼帘,像一片片凋零的雨林树叶:过去一年,刚果盆地热带雨林退化速度较往年加快 310%,雨林砍伐面积达 156.8 万平方公里,其中刚果(金)境内减少 62.5 万平方公里,刚果(布)境内减少 28.7 万平方公里,加蓬境内减少 25.3 万平方公里,喀麦隆境内减少 21.8 万平方公里,中非共和国境内减少 18.5 万平方公里;生物栖息地破碎化面积达 123.5 万平方公里,刚果(金)减少 48.6 万平方公里,刚果(布)减少 22.4 万平方公里,加蓬减少 19.8 万平方公里,喀麦隆减少 17.2 万平方公里,中非共和国减少 15.5 万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危机加剧,410 种雨林生物濒临灭绝,其中西部低地大猩猩数量减少 92%,目前仅存不足 3000 只,黑猩猩减少 90%,非洲象减少 93%,非洲桃花心木、紫檀等珍贵树种减少 98%,比十年前减少了 99%;俾格米族生计生计崩溃,刚果盆地 25 万俾格米族中,已有 19 万人因生态退化失去生计,11.5 万人被迫迁往城市,俾格米族人均收入下降 94%,贫困率上升至 93%;气候调节功能退化,雨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89%,释放的氧气减少 85%,非洲中部年均气温上升 2.1c,极端暴雨、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频发,去年刚果(金)、刚果(布)、加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五国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890 亿美元;资源掠夺危机激化,非法砍伐者为了获取珍贵木材,不仅破坏雨林,还经常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去年有 87 名俾格米族因阻止非法砍伐被杀害,120 名林业执法人员在打击非法砍伐时受伤。
“当地政府的生态治理措施,到底有没有效果?” 陈守义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夏景 —— 眼前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屏幕里的 “树桩荒原”“烧毁雨林” 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里格外沉重,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平板电脑,指节泛白。
小满叹了口气,调出五国政府的联合报告,语气里满是无奈:“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刚果(金)政府尝试人工补种雨林树苗,在金沙萨省投放了 15 亿株非洲桃花心木、紫檀幼苗,可因高温高湿和病虫害侵袭,幼苗成活率仅 0.5%,不到两个月就全部枯死,投入的 3.2 亿美元打了水漂;刚果(布)政府组建非法砍伐打击队伍,可队伍人数仅 1200 人,根本无法应对大规模的非法砍伐活动,去年非法砍伐面积新增 18.6 万平方公里,有 60 名执法人员在打击非法砍伐时被杀害;加蓬政府给俾格米族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才 30 美元,根本不够购买粮食和清洁饮用水,很多俾格米族为了生存,只能被迫为非法砍伐者带路,加剧了雨林退化;喀麦隆政府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修建了 150 公里的防火隔离带,可防火隔离带在暴雨中被冲毁,去年的森林火灾还是烧毁了大量雨林;中非共和国政府实施‘雨林保护计划’,可因内战影响,计划根本无法推进,境内的雨林砍伐情况反而更加严重;还有五国联合开展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协议’,因资金不足和政治分歧进展缓慢,刚果(金)、加蓬主张优先打击非法砍伐,刚果(布)、喀麦隆主张优先恢复生物多样性,中非共和国因内战无法参与,协议实施九年来,仅投入了不到 600 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 4200 亿美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五国在雨林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刚果(金)想通过出口木材弥补内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过度砍伐导致雨林恢复困难;刚果(布)想通过发展雨林旅游增加收入,可雨林退化导致游客数量下降 96%;加蓬想通过开采雨林下的石油和矿产资源改善经济,可开采活动破坏了雨林土壤结构和地下水资源;喀麦隆想通过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可毁林开荒加剧了雨林退化;中非共和国因内战,根本无力开展雨林保护工作;去年在加蓬利伯维尔召开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会议,五国代表吵了整整四十天,最后只通过了一份‘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备忘录’,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连最基本的保护目标都没确定。不过还好,上周五国环境部门和俾格米族部落联名发来紧急求助函,用的是非洲卫星传输的加密文件,里面特别提到想借鉴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现代技术 + 传统智慧’的模式 —— 俾格米族世代生活在刚果盆地雨林,掌握着‘雨林养护’‘物种识别’‘防火减灾’的传统方法,比如刚果(金)俾格米族的‘选择性采集’传统,只采集成熟的野果和菌类,保留幼苗和未成熟的果实,让雨林得以自然恢复;加蓬俾格米族的‘物种共生’经验,通过种植特定植物吸引有益昆虫,控制病虫害数量;喀麦隆俾格米族的‘雨林水源保护’技术,在溪流源头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并防止水土流失,这些传统智慧对雨林修复至关重要。”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热带植物培育系统的 “哗哗” 声,夹杂着雨林修复设备测试的 “嗡嗡” 声,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测试适应高温高湿雨林环境的生态修复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技术方面,把中国云南的热带雨林修复技术、刚果(金)的木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加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高温高湿雨林环境适配模块’,刚果盆地全年高温高湿,年均气温达 25c-28c,湿度超过 95%,雨季降水量达 2500 毫米以上,还有大量的病虫害和有毒植物,设备必须能在高温高湿、病虫害多发、有毒环境下稳定运行,外壳要用耐腐、防蛀、防有毒物质侵蚀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内部加装防潮散热系统和病虫害监测装置,确保核心部件在 32c以下、湿度 98% 以下能正常工作;另一个是‘俾格米族传统智慧适配单元’,要把俾格米族的传统经验转化为技术参数,比如刚果(金)的‘选择性采集’算法(根据植物成熟度确定采集比例)、加蓬的‘物种共生’模型(计算植物种植密度和昆虫吸引比例)、喀麦隆的‘雨林水源保护’系统(设计水生植物种植区域和水质净化参数),这些都要融入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极其复杂,修复工作不能对现有生态造成二次破坏。设备方面,要研发‘精准补种设备’,通过无人机识别被砍伐的雨林区域,精准投放适合当地环境的树苗,避免机械作业对雨林土壤和现有植被的破坏;还要配备‘低能耗病虫害防治装置’,利用俾格米族传统的生物防治方法,投放病虫害的天敌昆虫,同时喷洒环保型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安装雨林火灾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雨林温度和湿度变化,提前预警火灾风险;物资方面,要准备一批耐高温高湿、抗病虫害的雨林树苗,比如非洲桃花心木、紫檀、刚果杉,这些树苗要经过热带驯化和病虫害抗性筛选,确保移植到野外后能存活;还要带一批先进的雨林监测设备,比如高精度的树木生长传感器、物种识别仪、土壤湿度监测仪,帮助五国环境部门提升监测能力。运输方面,走‘非洲雨林应急绿色通道’,协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专用恒温运输船和刚果(金)的雨林运输车队联合运输,船和车队要加装保温层、防病虫害设施和防有毒物质装置,确保树苗和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受高温高湿、病虫害和有毒物质影响,务必在 900 小时内抵达刚果(金)金沙萨、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加蓬利伯维尔、喀麦隆雅温得、中非共和国班吉五个修复区域 —— 刚果盆地的雨季即将到来,一旦错过这个时期,树苗的成活率会大幅下降,必须在次年 3 月底前完成人员和设备的部署。人员方面,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潘帕斯草原修复的核心学员,大概 320 人左右,再补充 280 名懂热带雨林生态学、病虫害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改良的专家,还有 200 名医护人员,负责应对可能出现的热带疾病和火灾救援,总共 800 人,确保每个修复区域都有完整的技术和医疗保障团队。这是 2045 收官期的非洲热带雨林专项任务,关系到全球生物多样性安全和气候调节,不能出任何差错。”
听筒那头沉默了几秒,赵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顾虑,还有一丝因高温测试产生的沙哑:“陈叔,这次的难度比南美洲潘帕斯草原还大,刚果盆地的环境太恶劣了。首先,高温高湿会导致设备的电子元件短路、金属部件腐蚀,就算用了耐腐材料,设备的故障率也会比草原地区高 90% 以上,而且雨林里地形复杂,到处都是参天大树和藤蔓,维修人员很难及时到达故障地点,有时候一个故障点需要砍开几十米的藤蔓才能靠近;其次,俾格米族的传统经验大多是基于口头传承的,没有文字记录,比如不同部落的‘选择性采集’比例不同,刚果(金)俾格米族是采集 30% 的成熟果实,加蓬俾格米族是采集 25%,要把这些经验转化为统一的技术参数,难度极大;还有病虫害的问题,刚果盆地的雨林里有超过 500 种病虫害,很多病虫害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去年就有 120 名环保人员因感染病虫害出现皮肤溃烂、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更别说非法砍伐者的威胁了,修复人员在雨林里作业时,很可能遭遇非法砍伐团伙的袭击,去年有 87 名俾格米族因阻止非法砍伐被杀害,安全风险极高。”
“这些困难我都知道,但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不能丢。” 陈守义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眼神里透着坚定的光芒,“你想想,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是‘地球第二肺’,如果这里的雨林全部消失,全球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会下降 30%,气候会更加紊乱,极端天气事件会更加频繁,影响数十亿人的生活;而且雨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宝库’,这里有超过 10 万种植物和动物,一旦灭绝,人类将失去宝贵的基因资源和潜在的药物来源;还有俾格米族的雨林文明,已经延续了上万年,他们的传统知识是人类与雨林和谐共生的典范,如果因为雨林退化消失,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所以,再难也要上,设备故障率高,我们就多准备 90% 的备用配件,在每个修复区域设立 10 个维修站点,每个站点配备 10 辆越野维修车和专业的藤蔓清理工具,确保故障能及时处理;俾格米族经验难以统一,我们就邀请每个部落的长老加入技术研发组,根据不同区域的雨林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在刚果(金)俾格米族的领地按 30% 规划采集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