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之星”如同在浓稠的糖浆中航行,每一寸前进都伴随着能量的额外消耗和传感器传来的、令人不安的模糊数据。舰桥内,气氛凝重却专注。与凌烨所承受的精神炼狱不同,苏玥的团队正试图用理性的光芒,刺破这片诡异星域的超自然迷雾。
“样本采集完成。”托维克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外部机械臂成功捕获约500立方厘米的星云物质,已转入隔离分析舱。老天,这东西的粘附性超强,清理机械臂花了平时三倍的能量!”
主实验室内,伊萨克·陈教授、大卫·科尔曼博士以及数名助手早已严阵以待。被捕获的星云物质在特制的力场约束下,悬浮在真空分析舱中,呈现出一种惰性的、珍珠母般的朦胧光泽。
一系列常规分析迅速展开。 “密度极低,近乎理想气体,但流动特性显示其具有异常高的内聚力,类似…非牛顿流体?”一名材料科学家看着数据,满脸困惑。 “化学成分复杂,包含多种未知同位素和…等等,这是什么?”另一位光谱分析师惊呼,“检测到大量无法归类的基本粒子!它们似乎处于一种…亚稳态,极易与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发生作用!”
真正的突破来自神经科学与灵源医学权威埃琳娜·罗斯博士。她将一套极其精密的、能够模拟并监测灵源波动的探头对准了分析舱。 “启动低强度灵源谐波扫描。”她冷静下令。
当微弱的、特定频率的灵源波动触及那团星云物质时,异变陡生! 那原本看似惰性的物质突然变得“活跃”起来!无数微小的粒子仿佛被唤醒,开始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模式共振、闪烁,并释放出一种极其微弱却特征鲜明的次级辐射场!
“上帝啊…”埃琳娜博士倒吸一口凉气,紧紧盯着自己面前的脑波监测仪和灵源反馈读数,“这种次级辐射场…它能直接穿透常规护盾和生物组织,与大脑皮层及松果体区域产生强烈干涉!尤其容易与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悲伤)相关的神经电活动和灵源波动产生共振放大效应!”
她快速调出之前记录的、凌烨失控时的神经活动模型片段,将其输入模拟器。“看!当这种次级辐射场与这种特定的、受损且充满负面情绪的脑波模式相遇时…共振效应呈指数级放大!”
实验室内的所有人瞬间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片星云,根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形的放大器!它能捕捉到生物体散发的负面情绪波动,并将其放大、扭曲后,再反馈回去,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这就能解释幻境了!”大卫·科尔曼博士激动地接话,眼神发亮,“它不仅仅放大情绪!这种粒子场在与复杂意识互动时,似乎能以其为‘模板’,抽取记忆碎片,尤其是那些充满强烈情感(通常是负面)的记忆,构建出高度个性化的幻觉!它不是读心,而是…利用你自己的大脑攻击你自己!”
伊萨克·陈教授盯着那复杂的数据流,喃喃道:“所以,这不是魔法…这是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粒子物理和意识科学的极端表现。这种未知粒子…我们暂时称它为‘情绪共振粒子’(Emotional Resonance particle - ERp)…是关键。它们构成了这片星云,并赋予了它这种诡异的特性。”
苏玥一直沉默地听着,飞速整合着所有信息。她走到主控台前,调出“静默海”的整体扫描图(尽管模糊),以及那个持续散发异常引力波的源头位置。
“那么,下一个问题,”她开口,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片覆盖数光年的、由ERp构成的星云,是如何产生并维持的?那个引力波源,又是什么?”
她提出了两个大胆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科学假说:
“假说一:宇宙级生物的‘情绪排泄场’。”苏玥目光扫过众人,“某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尺度巨大的宇宙级生命形式,其新陈代谢或意识活动可能产生这种ERp粒子作为副产物,聚集于此。那个引力源,可能是该生物本身,或其‘巢穴’。而这里的负面情绪放大效应,或许是它无意识散发的‘信息素场’,或者…是它的一种防御机制,甚至可能是它‘进食’的方式——以强烈的负面情绪为食。”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这个想法太过骇人听闻。
“假说二:自然形成的意识陷阱。”苏玥继续道, “在某些极端的物理条件下,宇宙法则可能会自发形成这种奇特的ERp粒子场。它没有主观意识,但其特性使它像一个巨大的、自然形成的‘意识沼泽’或‘负能量漩涡’。任何具有足够复杂意识的个体闯入,都会触发其共振放大机制,越挣扎,陷得越深,直至精神崩溃。而那个引力源,或许是生成并维持这片‘沼泽’的某种自然奇观——比如一个被ERp粒子云包裹的、性质特殊的黑洞或中子星。”
无论是哪种假说,都意味着他们正身处一个极度危险且远超以往经验的领域。
“我们需要更多数据,尤其是关于那个引力源的数据。”伊萨克·陈教授最终说道,声音因兴奋和紧张而微微发颤。 “当务之急,是找到凌烨队长!”埃琳娜博士强调,“他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环境下极度危险,每一秒都在恶化!我们必须尽快找到他,并尝试用技术手段隔绝或中和这种ERp粒子场对他的影响!”
苏玥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导航星图。科学的初步解析驱散了部分未知的恐惧,却揭示了更深层、更令人敬畏的恐怖真相。但他们没有退缩。
“托维克,根据ERp粒子的分布密度和流动模式,重新优化我们的航道,优先选择粒子浓度较低的区域。” “莉瑞娅,重点监控任何与凌烨灵源特征相似的、未被完全扭曲的波动,哪怕再微弱。” “科尔曼博士,准备开发一套针对性的‘认知锚定’训练程序,帮助全员强化心智防御,抵抗环境渗透。” “陈教授,继续分析ERp粒子,尝试找出其共振频率的弱点或屏蔽方法。”
一道道指令清晰下达。面对这超自然般的现象,“深蓝之星”上的回应是更严谨的科学探究、更精密的技术应对和更坚定的团队协作。
科学的光辉或许无法瞬间照亮所有黑暗,但它提供了前进的坐标和武器。他们正在用理性,一步步丈量并理解这片情感的深渊,为了拯救那个被深渊吞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