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瑶仔细看看香云纱做的衣服,脑子里想象苏妈妈穿上它会是什么样的形象。
刚开始真的不怪她不想着妈妈。
实在是香云纱做出来的衣服风格,和苏妈妈平时穿的衣服风格差的好大。
其实香云纱的颜色比较暗,做出来的服饰,与其说是女装,倒不如说更偏女性化,属于那种男女都能穿的中式风格。
沈星瑶猜测,是因为要上拍卖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才会这么做吧。
不过肥肥大大的,还有可以修改的空间。
问题是她忽然觉得不用修改,妈妈穿着应该也能挺漂亮的。
“我感觉这衣服确实挺适合妈妈,我直接拍下来吧,我们三个一起送给妈妈的礼物。”
沈星瑶看到苏见野看银行卡余额的动作了。
就他那点零花钱,还是留着自己花吧。
不过新的一年了,好像应该再给弟弟转点零花钱。
但是随即这个想法就被沈星瑶抛到脑后了。
还有10来天就放假了,等过年和压岁钱一起给他吧。
沈星瑶拍下这件衣服的时候就出了两次价。
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穿衣风格,有些人也不是不喜欢这个衣服,就是觉得买了也没有场合穿,买它干啥?
衣服束之高阁,也是浪费。
这样有传统文化的衣服,就应该大大方方的穿出来,让更多的人去看,去了解。
这样文化才不会断代。
不然听都没听过,见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它的好。
顺利拿下香云纱衣服之后,紧接着就又来了一样好东西。
“咱们国家的好东西还真不少。好多东西既没听过也没见过。”
看过香云纱,又来了一个缂丝。
许多人都对“一寸缂丝一寸金”这句话有所耳闻。
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而是因为缂丝这种工艺实在是太过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即便是一位技术娴熟的工匠,一天下来也只能织出区区几厘米的缂丝。
现代工艺也替代不了这样的手工匠人。
要知道,这可是在他们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状态下才能达到的成果。
可以说,缂丝所耗费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更是工匠们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心神。
缂丝之所以如此珍贵,正是因为它是一种将时光织入纤维的艺术。
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时间,而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堪称无与伦比。
而缂丝的核心技艺,被人们称为“通经断纬”。
这四个字,可以说是缂丝的灵魂所在,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缂”与“刻”同音同义,意味着缂丝的花纹就如同雕刻一般,精美绝伦。
在缂丝的制作过程中,匠人需要在垂直的经线下,手持无数个小梭子,根据图案的色彩,局部地穿引水平的纬线。
这些纬线并不会贯穿整个画面,而是在图案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水路”的空隙,使得整个图案看起来就像是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一样。
当你将缂丝拿在手中时,会感觉到它的质地温润而平整。
然而,当你轻轻抚摸图案的边缘时,却能够感受到一种轻微的凹凸感,这正是缂丝独特的魅力所在。
这正是缂丝“通经断纬”的物理印记——图案与底色仿佛是从面料本身生长出来的,而非后期绣上或印上的。
正反两面图案一模一样,堪称完美。
趁现在是先要他们眼前的这幅作品不算大,只是一个桌面摆件。
图案也只是水果的图案。
但是在灯光的映射下,整个图案仿佛活的一样,似乎像是流光溢彩。
“真好看!”
之前在阅读缂丝的相关介绍时,沈星瑶对其并未给予太多关注,甚至有些不以为意。
然而,当她亲眼目睹缂丝的实物时,内心的震撼简直难以言表,她懊悔自己为何没有早点与之相遇。
不过,经过一番了解后,沈星瑶也明白这缂丝之所以昂贵,确实是有其道理的。
如果她自己会制作缂丝,恐怕也绝对不会轻易将其出售。
首先,缂丝这种工艺极其耗费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耐心。
要静下心来,每天只能织出几厘米长的精美作品,这样的过程不仅需要对缂丝的热爱,更需要无尽的耐心和毅力。
能够如此专注、持之以恒地完成这样一件作品的人,又怎么会舍得轻易将自己的心血之作让与他人呢?
沈星瑶心想,即使她并未成为富豪,可能也只会在生活遇到真正困难的时候,才会忍痛割爱出售一件最小最小的缂丝作品吧。
毕竟,“一寸缂丝一寸金”这句话,不仅仅是在说缂丝的价值如同黄金一般珍贵,更是在点明缂丝所蕴含的时光和心血的珍贵。
“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沈星瑶暗自发誓。
虽然就是个桌面摆件,但是因为是缂丝,她不想错过。
毕竟了解之后,她觉得想要近期再碰到各自的作品出售应该会很难。
“郝经理,咱们每年都会有缂丝的作品进行售卖吗?”
沈星瑶一边盯着竞价一边询问郝有财。
没办法,其他参与拍卖的人可能更多关注的,能记住的也就自己买过的或者没买到的东西。
所以她也不指望旁边这三个大佬能记得。
但是郝经理不一样。
作为主办方虽然不负责拍卖,但是这些信息肯定比其他人了解的多。
郝有财也被问住了。
掏出手机查查之前的拍卖名单,郝有财遗憾的摇摇头。
“不是每年都有缂丝作品出售,上一次出手还是在4年前。”
见沈星瑶对缂丝作品这么感兴趣,郝有财想起了之前的一个小插曲。
“本来今年是没有缂丝作品的。”
“但是就在拍卖会开始的,前一个星期有人找上门来说要售卖这幅缂丝作品。好像是因为家里有人生病,急需用钱。”
“能拥有缂丝的人,应该不缺治病的钱吧!”
那么一个小小的作品,现在已经10来万了。
“对,他还卖了其他的东西,不过没有进拍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