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日,傍晚六点。
北京海淀区的一家万达影城门口,人潮涌动。
李扬戴着黑色鸭舌帽和口罩,穿着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灰色夹克,宋轶则梳着简单的马尾,同样口罩遮面,一副黑框眼镜几乎挡住了半张脸。
两人像一对再寻常不过的小情侣,手里捧着刚买的爆米花和可乐,随着人流缓缓走向《绣春刀》的放映厅。
“没想到看自己公司出品的电影,还要跟做贼一样。”
宋轶压低声音,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
李扬警惕地扫视了一眼周围,确认没人特别注意他们,才低声回应。
“韩总对《建国大业》期望满高,咱们这部《绣春刀》算是‘夹缝求生’,低调点好。”
“而且……”
他顿了顿,“我想听听,没有导演和演员在场时,观众最真实的反应。”
放映厅内座无虚席,这稍微有些出乎李扬的预料。
灯光暗下,龙标出现,现场细微的嘈杂声渐渐平息。
当沈炼(秦昊 饰)、卢剑星、靳一川三兄弟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在阴郁的明朝街巷中亮相时,影院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赞叹。
“这衣服帅啊!”后排一个年轻男生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李扬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飞鱼服,绣春刀,美学天花板”——他脑中闪过后世网友对这部电影服装道具的评价。
现在看来,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在任何时代都是有效的。
影片节奏紧凑,叙事沉稳。
当丁修(周一围 饰)那个经典的桥段来临——他饰演的浪人师兄堵住身受重伤的靳一川(宋洋 饰),脸上带着戏谑又残忍的笑容,说出那句台词:
“这个人可是我的至爱亲朋,手足兄弟啊……”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整个影院的气氛都随着他的停顿而凝固,观众们屏息凝神,以为将要听到什么感人肺腑的兄弟宣言。
然而,下一秒,丁修话锋一转,伸出两根手指,用一种极其市侩又理所当然的语气:
“得加钱。”
“噗——哈哈哈!”
“卧槽!绝了!”
瞬间,整个放映厅爆发出了一阵哄堂大笑和此起彼伏的惊呼。
这反转来得太快,太违背常理,却又如此贴合丁修这个角色亦正亦邪、玩世不恭的性格。
李扬清楚地听到旁边一个哥们边笑边拍大腿:
“这师兄太tm真实了!加钱居士嘛这位!”
“加钱居士……”
李扬在心里默念着这个在后世b站、抖音等平台血洗一时的经典梗,没想到在2009年的电影院里,就已经能出现了。
看来,玩梗方面,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差不多的。
他的恶趣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觉这趟“微服私访”已经值回票价。
宋轶也忍不住靠过来,在他耳边轻笑:“这句台词肯定会火。”
……
电影在沈炼孤身走向远方的苍凉背影中结束。
片尾曲响起,灯光亮起,观众们开始陆续退场。
李扬和宋轶刻意留在座位上,低着头,假装整理东西,实则竖着耳朵捕捉散场时的议论。
“打戏真不错,比那种飞来飞去的好看。”
“剧情有点压抑啊,兄弟三个太惨了。”
“秦昊演技可以啊,这锦衣卫演得够味。”
“那个‘得加钱’笑死我了,这演员谁啊?没见过。”
“衣服和武器是真帅,感觉花了心思的。”
明代公务员的生存困境、武侠外壳下的时代悲剧与人性挣扎等,这些都是他们在创作时的核心理念。
而这些评论,在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
观众或许说不出那么多专业术语,但他们能感受到影片的质感、角色的弧光以及与现实隐隐共鸣的无奈。
直到人走得差不多了,两人才压低帽檐,混在最后几个人中走出放映厅。
经过其他影厅时,能明显感觉到《建国大业》和《风声》的场次人气更旺,尤其是《建国大业》的海报前,还有不少人在合影。
关于国庆档,作为一年来最火热的档期,李扬本应该参与更多。
2009年的国庆档,其实算不上风云变幻。
《风声》《建国大业》《窈窕绅士》《麦田》等片各据一方。
《风声》整体上风评最好,成绩很还行。
中影集团倾力打造的《建国大业》势头最猛,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巨制,韩三坪对其寄予厚望,不仅集结了史无前例的明星阵容,更在排片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而另一部备受关注的《剑雨》,虽投资不小,最终票房却仅收得六千余万,在李扬看来,这一结局堪称“自作孽”。
“《剑雨》的失败,从选角就注定了。”
李扬对身旁的宋轶分析道着。
“一部主打内地市场的武侠片,女主角用了年华渐逝的杨紫琼就算了,男主角居然挑了个棒子演员,女二号更是‘天才’般的选择了台湾的S姓明星,唯独大反派找内地戏骨王学圻担纲……”
“这配置,莫非还以为自己是好莱坞大片,非要用‘华裔演反派’那套刻板印象?”
他冷笑一声,“武侠题材本就日渐式微,还如此轻视内地观众偏好。”
“两个字:好死。”
至于《建国大业》,他看得很开。
“《建国大业》是政治任务,没必要硬碰硬。”
“我让《绣春刀》进来,能和《剑雨》做个纵向对比就好。”
“一是用真刀真枪的考据和表演,告诉那些还在用老一套拍合拍片的人,什么才是尊重内地市场和观众的正确方式。”
“所以,我对《绣春刀》要求不高,票房上只要比《剑雨》高一点点,哪怕只是持平,都算我们赢了这口气。”
“那《大圣归来》呢?放在这个档期,说不定也能有一席之地。”宋轶问。
“不急。”
李扬成竹在胸,在他的计划里,《大圣归来》的票房将会远超《建国大业》。
如果在国庆档这个档期上映,会把其它电影都杀穿的。
在国庆档这个特殊档期,在《建》字系列片的第一部上映之时。
李扬觉得,还是卖韩三坪韩总一个面子。
于是对宋轶说道,“11月有个好玩的档期,我想让《大圣归来》归来去试试。”
李扬想起来那个后来演变成淘宝购物节的日子,11月11日。
这一天,本来是属于所有光棍的,光棍节这个名字,和大圣的金箍棒莫名契合。
说不定,在那个时间点,能带来更多惊喜。
两人避开人群,从安全通道悄悄离开。
坐进车里,李扬才摘下口罩,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次影院之行,他收获颇丰。
他亲眼看到了“加钱”梗的诞生现场,听到了观众最真实的反馈,满足了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恶趣味。
《绣春刀》就像精心打磨出的一把快刀,未必能在这个国庆档斩下最高的票房,但它寒光凛冽的刀锋,已经足以让明眼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创作的态度,关于市场的选择,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走吧,”他对宋轶说,“接下来,就看这把‘绣春刀’,能在这片江湖上,留下多深的刻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