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三日,破晓前的寒意刺骨。天目山根据地核心区,在成功清除“影狐”后短暂的松弛气氛,被昨夜发现的内应纸条彻底驱散。那张指向二号粮库的简图,像一条冰冷的毒蛇,缠住了指挥部每个人的心脏。潜伏的“山魈”不仅存在,其触角竟已伸向了根据地的生命线。一场针对这条毒蛇及其党羽的紧急清剿行动——“清道夫”,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展开。
“鹰巢”指挥部内,油灯的光晕在众人凝重的脸上跳动。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徐锐、高天亮,以及负责内卫的警卫团长赵永贵围坐,中间是那张要命纸条和放大的地图。
徐锐语气沉缓,汇报最新进展:“师座,政委,各位。内应身份已锁定,是警卫团三连二排排副刘长河。人已秘密控制,初步审讯,他承认纸条是他所放,但声称是受一自称‘夜枭’的神秘人胁迫,以其在济南老母安危相要挟,逼他提供粮库巡逻路线。接头方式是在他营房窗台放置一盆冬青,见信号后于子夜将情报塞入柴垛。他对‘夜枭’面貌一无所知,对方每次都蒙面,声音嘶哑。我们查了窗台,确有花盆。刘长河情绪近乎崩溃,不似作伪,很可能只是个被利用、恐吓的小角色。”
高天亮眉头紧锁:“‘夜枭’…… 这像是‘观察者’小组负责传递消息的‘夜莺’!用胁迫单线联系,说明他们极其谨慎,刘长河可能只是众多眼线之一,甚至是用来试探我们反应的弃子。”
李慕华指着地图上二号粮库的位置:“粮食是命根子。敌人选择这里,狠毒至极。我们必须立刻加强守卫,但更要紧的,是利用刘长河和这张纸条,顺藤摸瓜,引出‘夜莺’,甚至找到‘山魈’的藏身之处!”
赵永贵面色铁青,拳头紧握:“是我的责任!治军不严,竟出此败类!我请求处分!我这就带最可靠的弟兄去粮库,就是拼了命,也绝不让敌人得逞!”
周明远相对冷静,分析道:“老赵,处分的事以后再说。现在关键是解决问题。粮库要守,但更要挖出毒根。我建议,将计就计,外松内紧。”
宋希濂目光锐利,扫过地图上粮库和刘长河营房间的虚线,沉默片刻,决然道:“政委说得对!将计就计!这次,我们要把这条线上的毒蛇,连窝端掉!”
他具体部署:“一、明修栈道,暗布陷阱。 赵团长,你亲自去粮库,明面上增派双岗,加强巡逻,做出严防死守的姿态。但暗地里,把精锐埋伏在粮库外围的制高点和必经之路,布下口袋阵。同时,组织绝对可靠的人员,连夜将部分重要粮食秘密转移至三号备用库,确保万无一失。”
“二、控制内应,诱捕信使。 徐锐,刘长河这条线由你负责。让他照常‘配合’,下次接头,我们的人提前设伏,务必生擒‘夜莺’!审讯要快,要撬开他的嘴,拿到‘山魈’的落脚点!”
“三、主动搜剿,扩大战果。 高天亮,你的‘猎影’队,配合徐锐的‘清道夫’小组,以刘长河营房和纸条发现地为中心,对核心区所有可疑地点,特别是废弃房屋、山洞、密林,进行秘密但彻底的搜查。同时,加强对各路口、要道的秘密监控,盘查所有可疑人员。”
“四、情报配合,内紧外松。 李参谋,监听站要像篦子一样,过滤所有信号。对内部,消息严格控制,避免打草惊蛇。”
“行动要快!要干净利落!绝不能让‘山魈’察觉!”宋希濂的声音斩钉截铁。
“是!”众人凛然领命,迅速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命令下达,指挥部周边区域仿佛无事发生,暗地里却已布下天罗地网。赵永贵带人赶往粮库,明暗哨位悄然调整。徐锐的敌工科骨干,潜伏在柴垛周围的阴影里,如同等待猎物的捕手。高天亮率领“猎影”和“清道夫”小组,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过硬的侦察技能,开始对核心区进行地毯式摸排。他们利用夜色掩护,检查每一处可能藏人的角落,倾听一切不寻常的声响。
南京,日军特高课。宫本一郎收到了“观察者”小组按计划送出第一次情报的确认信号,但信号短暂,内容不详。他既期待“山魈”能获取更多核心情报,又担心天目山方面的反侦察能力,只能命令电台静默,耐心等待。
子夜时分,警卫团营房窗台上的花盆悄然换上了一株新绿。一个黑影,借着月光,鬼鬼祟祟地接近柴垛。就在他伸手摸索的刹那,几条黑影从四周猛扑而上!动作干净利落,瞬间将其制服,嘴巴被堵,双臂被反剪。正是前来取情报的“夜莺”。
“鹰巢”旁的秘密审讯室内,徐锐亲自坐镇。被抓者是个瘦小精干的年轻人,眼神凶狠,拒不开口。徐锐经验老道,不急于用刑,而是采取疲劳审讯、心理施压、证据突审等多种方式,与其斗智斗勇。经过数小时较量,在确凿证据和心理攻势下,“夜莺”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交代了自己是“夜莺”,负责与“山魈”单向联系(通过在山崖特定位置摆放石头传递信号),并发展了刘长河等内应。他供出“山魈”大致活动在东北方向的深山,擅长伪装,行踪不定,但具体藏身点不明。同时,他还吐露了另外两个被胁迫提供零星情报的内应。
根据口供,徐锐立即行动,秘密控制了另外两名内应,切断了“观察者”小组的部分触角。但“山魈”本人,依旧隐藏在迷雾中。
高天亮的小队对东北方向山区进行了艰苦的拉网式搜查。山路崎岖,林木茂密,搜索难度极大。队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耐心,仔细辨认足迹、折断的树枝、遗留的痕迹。一天下来,收获甚微,只在几处可能的位置发现了有人短暂停留的模糊迹象。
傍晚,一名老侦察兵在搜索一处可俯瞰二号粮库的险峻山脊时,凭借多年经验,发现反斜面岩石缝隙处有极细微的烟火熏烤痕迹,以及几个被小心掩盖的罐头盒。他立即发出信号。
高天亮带人赶到,仔细勘查后,确认这里曾有人潜伏,且时间不短,但此时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生活痕迹和一张绘制精细、标注了粮库及周边哨位的地形草图。
“妈的,滑得像泥鳅!刚走不久!”高天亮恨恨道。显然,“山魈”极其警觉,可能察觉到了搜山的动静,提前转移了。
高天亮判断“山魈”未走远,立即组织精干小队,以发现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追踪。凭借对山地的熟悉和出色的追踪技术,他们终于在次日凌晨,于一处密林深处,发现了“山魈”的踪迹。经过一番激烈的追逐和短暂交火,“山魈”——一个面容精悍、身手矫健的中年男子,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饮弹自尽。现场缴获狙击步枪、望远镜、地图和密码本。虽未能生擒,但成功击毙了这个心腹大患
“清道夫”行动虽未能活捉“山魈”,但成功击毙了首要目标,清除了内部多名内应,粉碎了日军破坏粮库的阴谋,巩固了根据地安全。宋希濂下令嘉奖有功人员,厚葬“山魈”,同时内部进行更深入的整顿和教育。
傍晚,李慕华收到“戚七”密电,告知日军因渗透受挫,正策划新阴谋,或针对经济命脉,或利用舆论施压。同时,美联社记者詹姆斯已冒险上路,新物资接应点定于四日后的“黑水渡”,但风险极大,需强力接应,慎防有诈。
宋希濂看着电文,对周明远道:“内部的钉子拔了,外面的风雨更急了。黑水渡……又是一场硬仗。”
就在这时,机要参谋送来紧急军情:日军一部突然向东南方向游击区发动进攻,兵锋直指“黑水渡”!
宋希濂目光一凝。鬼子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