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英雄帖”如同投入沉寂湖面的石子,在暗流涌动的江湖与朝野之间,激起了层层涟漪。然而,这涟漪并非整齐划一,而是形态各异,强弱不一,清晰地映照出人心向背与局势的复杂。
忘忧谷的书斋,暂时成了信息汇集的中枢。 云芷负责整理各方传来的密信、信物;洛逍遥凭借过往经验判断各路人马的诚意与实力;白清羽则以其敏锐的灵觉,感知信息背后隐藏的情绪与意图。
第一类:坚定赴约,中流砥柱。
这类回应最为干脆,也最令人振奋。
?
蜀中青城剑派的回讯是一道凝而不散的剑意,直接在谷口石壁上刻下“斩妖除魔,义不容辞,月圆必至”十字,字迹锋锐如剑,透着千年剑宗的傲骨与决绝。
?
北疆李牧的密使再次冒险潜入,带来口信:“侯爷言,铁壁城五万边军,已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可南下清君侧。然为避免打草惊蛇,侯爷本人无法轻离,届时将派其麾下第一猛将‘血狼’韩滔,率三百‘狼牙’锐士,扮作商队前来会盟,并带来北疆地形图及王都北部布防详情。” 这是实实在在的军事支持,分量极重。
?
漕帮万山河的消息最为频繁,通过遍布各地的暗线传来:“帮中三千‘水鬼’精锐已分散潜往天南山左近水域待命,沿途七省十八处分舵,皆已备足粮草、药材、舟船,以供义军调遣。江湖上,岭南‘刀尊’、江北‘铁掌帮’等七家与我们有过命交情的门派,已明确响应。” 漕帮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情报与后勤能力。
第二类:意向明确,但存顾虑。
这类回应透着审慎,需要进一步争取。
?
西北悬空寺的回讯是一串用梵文刻在贝叶上的佛经,云芷解读后,意为:“我佛慈悲,不忍苍生罹难。然山门清静,不便直接卷入杀伐。届时将派了因师叔首座弟子‘净尘’法师携‘金刚伏魔阵’卷轴前往,可助诸位固守心神,抵御邪祟侵蚀。寺中药藏亦可支援部分。” 这是有限的、偏向辅助的支持,符合佛门立场。
?
一些受过星陨教迫害的中小门派(如江东神拳门、淮南五行宗等),回应热烈,但实力有限,信中多诉苦衷,言明只能派出十数名精锐弟子,但复仇之心炽热。
?
部分与朝廷离心、或曾受李牧恩惠的边镇将领(如剑南节度使),回信隐晦,表示“若大势所趋,必不敢后人”,但要求盟军必须展现出足以抗衡王都的实力,显然在观望。
第三类:态度暧昧,意图难测。
这类最需警惕。
?
江南三大世家中的欧阳世家回了一份措辞华丽的贺帖,盛赞联盟“侠肝义胆”,却通篇未提具体如何相助,只言“若有所需,力所能及之处,绝不推辞”,滑不溜手。
?
盘踞西南的“五毒教” 竟也派人送来一枚异香扑鼻的解毒丹,附言:“星陨妖人,亦是我教之敌。然我教功法特异,恐与正道人士格格不入。若需奇毒瘴气相助,可往滇南黑风岭寻一线香。” 既示好,又保持距离,还想趁机扩展势力,心思难测。
第四类:石沉大海,冷眼旁观。
如嵩山少林(闭门封山)、坐拥重兵的东南几位节度使等,对英雄帖毫无反应,显然打定主意置身事外,或待价而沽。
汇总各方信息,云芷在巨大的九州舆图上,用不同颜色标记出响应势力的方位与强度。图上看,响应者散布四方,星星点点,但彼此孤立,强弱悬殊,中间隔着大片沉默或敌对的区域。
“人心虽齐,然力分散如沙。”云芷轻叹一声,指尖划过地图,“青城剑派精于高手对决,李侯爷长于沙场征战,漕帮掌控水道后勤,悬空寺善于防护净化……各有所长,却互不统属,理念各异。若无强有力的核心进行整合,制定方略,届时聚义庄上,恐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洛逍遥凝视地图,目光锐利:“所以,这次天南山会盟,关键不在于来了多少人,而在于能否建立一个足以服众的‘盟约’,推举出能协调各方的‘首领’,并制定出清晰可行的行动计划。否则,人越多,反而越乱。”
白清羽感应着那些回信中蕴含的各种情绪——热血、仇恨、审慎、贪婪、冷漠——轻声道:“欲整合人心,需有共同认可的大义目标,也需……足以让人信服的力量和智慧。”
三人都明白,英雄帖发出的那一刻,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将这群背景各异、心思不同的“乌合之众”,凝聚成一把能刺向星陨教心脏的利刃。
八方风雨会中州,而忘忧谷,即将成为这场风暴的第一个漩涡中心。整合人心的重担,已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