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集”的战略方向一经敲定,整个公司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高速运转起来。而作为这架仪器最重要的燃料——资金,便被提上了最紧迫的日程。
c轮融资的路演现场,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苏晚晴站在舞台中央,身后巨大的屏幕不再是过去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销售增长曲线、市场份额饼图,或是“山海”某个爆款产品的特写。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充满设计感的蓝图——【山海集:创意生态赋能平台】。
台下坐着的不再仅仅是看重财务回报的传统Vc,更多了目光锐利的科技投资人、深耕平台模式的pE巨头,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审视,也带着对“新故事”的渴求。
“在过去,”苏晚晴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清晰而沉稳,“‘山海’向大家讲述的是一个品牌如何通过极致的产品和用心的运营,在红海中杀出重围的故事。”
她轻轻点击遥控,屏幕上出现了“山海”几款标志性产品的影像,引来些许认可的点头。
“但今天,”她话锋一转,屏幕上的画面随之变化,变成了一张错综复杂却秩序井然的网络图,无数光点在其中闪烁、连接,“我想邀请各位,看一个更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主角不再只是‘山海’。而是千千万万个拥有独特创意,却可能困于供应链、渠道、资金的‘他们’。”苏晚晴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更具感染力的情感,“我们的调研显示,超过70%的小微创意品牌,活不过十八个月。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创意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将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基础设施’。”
她开始阐述“山海集”的构想,语气不再是推销,更像是在描绘一个可触及的未来:
“而‘山海集’要做的,就是成为他们的‘基础设施’。我们开放历经考验的供应链体系,让创意不再被生产成本扼杀;我们共享成熟的线上线下渠道,让好设计能轻松抵达懂得欣赏它的消费者;我们设立创意基金,为有价值的梦想提供第一滴甘露;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以‘山海’的品牌信誉和运营经验,为这些‘集创者’背书、赋能,降低他们从0到1的失败风险。”
屏幕上适时展现出平台模式的架构图、标准化服务流程、以及初步的“集创者”扶持计划。
“我们不止是在做一个平台,”苏晚晴总结道,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位投资人,“我们是在构建一个良性的创意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山海’是土壤,是基石,而无数‘集创者’的成长,将反哺整个生态,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和品牌集群。我们追求的,不是单一品牌的利润最大化,而是整个生态的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她顿了顿,抛出了最关键的价值主张:
“这,就是‘山海’的新故事。一个从‘制造产品’到‘制造品牌’的故事,一个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故事。我们相信,这才是未来商业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山海’能够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必然选择。”
ppt定格在最后一页——【投资“山海集”,投资中国创意的未来】。
会场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随即,掌声响起。不同于以往出于礼貌的掌声,这次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兴奋与热切。
苏晚晴看到,不少投资人开始低头快速记录,与同伴交换着眼神,那眼神里闪烁着看到新大陆般的光芒。
她知道,这个“新故事”,击中了他们。
路演结束,她被热情的投资者团团围住。问题层出不穷,但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山海集”的平台模式、技术架构、生态构建时间表以及潜在的规模效应上。
回到后台,顾淮之将一杯温水递给她,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弧度:“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他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想象空间。”
苏晚晴接过水杯,指尖因为激动微微发烫。她清楚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上那股对“模式创新”的疯狂追逐。这一次,“山海”抛出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长故事,而是一个关于生态、平台与未来的宏大叙事。
这叙事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资本的野心。
但在这灼热的氛围中,苏晚晴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顾淮之前几日的提醒。她看着窗外繁华的都市,轻轻抿了口水。
火,已经点燃了。接下来,是如何驾驭这团火,而不被其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