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虽已融入虚空,但其带来的震撼与余威,依旧如同无形的潮水,弥漫在咸阳宫前的每一个角落。
万民缓缓起身,脸上混杂着敬畏、欣喜与茫然,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聚焦于祭坛之上那道玄衣纁裳的身影,以及章台宫高处那俯瞰众生的帝王。
嬴政并未让这肃穆而沸腾的气氛冷却下去。
在众人心潮仍未平复之际,他向前一步,立于宫阙栏杆之前,玄色帝袍在风中拂动,声音如同经过锤炼的精钢,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意志:
“今日祭典,功成圆满!皇天后土共鉴,列祖列宗欣慰!此乃朕之大秦,更是尔等万民、众卿文武同心戮力之果!”
他的目光首先落向祭坛上的张苍,那目光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激赏与托付:“御史张苍!”
张苍于祭坛上躬身:“臣在。”
“尔自入朝以来,恪尽职守,明法度,正律令,于三郡推行新政,卓有成效!更于陈县力挫顽敌,扬我国威!今日主祭大典,引动国运,显化黑龙,护佑苍生,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嬴政的声音陡然拔高,每一个字都如同金玉交击,掷地有声,“此等不世之功,当有重赏!朕决意——”
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下方屏息凝神的百官万民,宣告道:
“擢升张苍,为彻侯!”
“哗——!”下方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彻侯!二十等军功爵位制之巅!非开疆拓土、定鼎国策之大功不得封!自商鞅变法以来,能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
但这还未结束。
“赐号——文信!”嬴政继续道,此言再引波澜!赐号,意味着超越普通彻侯,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名号,其尊荣与地位,更上一层!
“领——丞相事!”
这一次,连惊呼声都消失了,广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无数道目光,尤其是百官队列前方那些重臣,齐刷刷地看向了站在最前列、同样躬身听旨的李斯!
丞相事!这意味着张苍将与李斯并列,共同执掌丞相职权!
不,考虑到李斯方才那彻底的臣服与叩首,张苍此刻携黑龙显化、新政成功、救驾(国运)之功,其实际权柄与影响力,已然凌驾于李斯之上!
嬴政的声音如同最终的重锤,敲定了这全新的格局:
“总揽新政推行事宜!凡涉新法、农工、军械、乃至与墨家协作等一切机要,皆由文信侯张苍,统筹决断!”
这道旨意,不仅赋予了张苍人臣极致的爵位与名号,更将帝国未来最核心、最具活力的“新政”板块,全权交予其手!
这意味着,张苍已然成为大秦帝国实际上的“二号人物”,且其掌控的领域,代表着帝国的未来与力量源泉!
李斯深深低着头,面容隐藏在阴影中,无人能窥其表情,但他那纹丝不动、彻底顺服的姿态,已然说明了一切。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朝堂的权柄重心,已无可逆转地偏移了。
嬴政并未忘记其他功臣。
“墨家钜子墨子荆,献机关奇术,造护国利器,于陈县力挫公输,于祭典襄助有功,赐金五千斤,帛五千匹,加封‘安国夫人’,享上卿禄,墨家于秦地开设工坊、授徒传艺,一应所需,少府优先供给,各地官府需竭力配合!”
“卫尉章邯,统兵有方,浴血奋战,肃清内患,护卫祭典,擢升中尉,掌京师治安,加封关内侯,实食邑千户!”
“谋士陈平,参赞机要,洞察敌情,于内肃清顽敌,于外筹谋定策,居功至伟,赐爵左庶长,擢为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参议朝政!”
一连串厚重到极点的封赏,如同狂风暴雨,砸在每一个听者的心头。
墨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官方认可与资源倾斜;章邯掌握了京畿兵权,地位更加稳固;陈平则从幕后走入前台,进入了帝国的核心决策圈。
这一切的封赏,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张苍。
墨子荆是他的坚定盟友与技术支柱,章邯是他新政的军事保障,陈平是他的智慧团核心。
这些封赏,在褒奖个人的同时,更是将张苍为核心的这股新兴力量,彻底推上了帝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央,并赋予了其名正言顺、无可撼动的权力与地位。
旧的,以李斯为代表的、注重权术平衡的官僚体系,虽然依旧存在,但其核心地位已然被这携带着国运黑龙之威、代表着秩序与开拓的新兴力量所取代。
祭坛上的张苍,感受着那无数道汇聚而来的、包含着敬畏、羡慕、嫉妒、乃至敌意的目光,心中一片平静。
他深深揖礼:“臣,张苍,谢陛下隆恩!必肝脑涂地,以报陛下信重,以卫大秦河山!”
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与年龄和资历不符的厚重。他知道,这并非终点,而是起点。权力的巅峰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将直面更凶猛的风浪。
嬴政看着张苍,看着他身后隐约成型的那个充满活力与力量的团体,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知道,自己选对了人,也铺好了路。
随着封赏的尘埃落定,咸阳宫前,一个新的权力核心,围绕着“文信侯”张苍,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