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堂吗?”
李唐。
和唐字同音,太招摇了。
李治这种小肚鸡肠的,算了吧。
明洛忍下心口的郁结,清静的眸子依然如旧,仿佛是一泓不见底的深潭,不过轻轻漾了一圈涟漪,她恬静一笑:“那是妾爱吃糖,孩子长得又挺甜,所以取了个谐音的。”
她下意识为自己解释了句。
不是想蹭李唐的国号。
李二这会没品出什么味儿来,不过等回了立政殿让人起草诏令时心里又将李堂这个名字过了遍,有一丝一缕的凉意漫上心头,她那偶尔狼狈无措的神情,仓促转开的视线。
她总是极力掩饰那一点点小心思。
想要不被人察觉。
他不禁抬眸注目于左侧那面黄花梨剔红嵌宝八屏风上的《十渐不克终疏》,是魏徵所奏,他觉得言之有理,特意写于屏风上,以“朝夕瞻仰”,时时提醒自己要善始善终。
“陛下。”
中书舍人在唤他。
“嗯,就李余吧。年年有余。”他阖上双目,像是感同身受着明洛的心情,良久才道。
这名字不‘高大上’,她会喜欢吧?
果然。
这日明洛领着溪娘来立政殿用饭,顺道给过生的李明达带了礼物,听闻儿子的最终名字敲定为余后,粲然向他一笑。
“年年有余,很好。”
“朕当时便灵机一动。”李二注目于她,笑意浅浅。
“妾代孩子多谢陛下。”
李明达则和溪娘围绕着一堆礼物左看右看,和见惯了明洛花样百出的溪娘不同,兕子对其充满好奇。
“这么多?”
“一点点小玩意儿。”说刻意也是刻意,明洛没心情巴结李治李泰这两位,就好好对兕子努力了。
就情分来说,这位应该是李二最心爱的女儿。
兕子先挑了个最有噱头的拆。
通身裹着红缎一样的布,上头打着端正漂亮的蝴蝶结。
结果一捧起,她奇怪道:“好轻。”
嘿,轻是正常的。
结果一拆开,里面还有一个箱子。
小一号的打扮。
边上旁观的李治瞄了眼明洛,耶耶的这位宠妃,最擅长这些把戏。
“不会里面层层叠叠全是这玩意吧?”
李二掂量了下箱子的重量,唇角勾起弧度。
“拆呗。”
直到兕子拆出五六个大小不一的红缎白蝴蝶箱,也是没了什么脾气,笑意有些无奈。
“最里面是什么?总不能是空气吧?”
明洛摇了摇头:“是两块小蛋糕。”
她姿势有点古怪,旁人的注意力都在箱子上,唯有李二注意了下她拢住的衣袖,晓得她还有后手,好整以暇地看她表演。
“什么味儿的?”
兕子对吃食没有太大兴趣,但总愿意跟着溪娘尝一尝明洛的手艺和新花样。
“公主爱吃什么味儿?”
“嗯,都可以。”兕子已经拆到最后了。
她看起来有些失落。
因为这箱子的重量不像是装着蛋糕的。
“我拆开了。”
“嗯。”明洛的眼神温暖而充满鼓励。
一片注视的目光里,唯有一张小纸条被兕子拎了出来。
——祝愿公主每一日都能体会到拆礼物的快乐,怀揣着美好的心情期待每一天。
拆礼物的心情永远是最美好的。
“啊?”溪娘发出的感叹比兕子强烈多了,她就差喊阿姨骗人了。
“谢谢阿姨。”
兕子极有礼貌,还是向明洛道了谢。
“不用谢,忘了阿姨和你说的吗?”
“什么?”兕子尚未反应过来,明洛便将袖间藏好的小蛋糕放到了她眼前,轻轻晃动了下。
“公主,生日快乐。”
她稳稳将蛋糕落到兕子的手上。
不得不说,有了前面铺垫的情绪起伏,这个骤然出现的小蛋糕就显得有点珍贵。
连李治都露出了会心一笑。
李二更是大笑。
溪娘在边上鼓掌。
“傻孩子,你刚啊什么。阿姨不是说了吗?盒子里有两块小蛋糕,这是你的。”明洛又变戏法般从袖间端出另一块来。
“你虽然不是今天生日,但你也是阿姨的公主,阿姨不会忘了你的。”
这一下,李治都看呆了。
有时礼物的珍贵不在本身,而在于心意和手法。
起承转合地搞一出戏,使得这两块小蛋糕都得到了非凡的礼遇。
李二都有心尝一尝小蛋糕的味道。
他甚至看向了明洛的衣袖。
会不会也藏着给他的一块?
不过很可惜,今天是兕子的主场,明洛只在小蛋糕环节捎带了下溪娘,其他都以兕子为中心。
殿中一片欢声笑语。
到了用饭时间,李二眼看着从来文静秀气的兕子缠着明洛一直说话,饭菜都比平日吃得多。
“这个性凉,公主从前不吃的话,最多再吃半个。”明洛别的不担心,就怕兕子生病。
“嗯。”
兕子双颊红扑扑的,眼底都是笑意。
“下月,朕要去趟樊川,会猎和阅兵。要不要一道去?”李二心平气和,等着明洛的答复。
“樊川?”
没文化的明洛思索着这在何处。
“你莫非不知?”
李二纳闷,明洛可是连岭南泉州明州都知道的人。
“不清楚。离长安近吗?”
“只是会猎的话一日来回足矣。不过要去军营的话,至少几日功夫。”李二淡淡道。
今儿的菜肴都做了各色图案,有那粉狐狸贝儿的,还有星黛露,童趣盎然,味道偏软糯。
包括明洛送给兕子的一只毛绒贝儿和星黛露。
“那李余给谁照看?”
明洛略显为难。
“你想去的话……一道带去?一岁的话不碍事了。”李二眼看明洛真想去,心情明朗许多。
“嗯,妾纠结会。”
要么托付给杨氏?
还是杨淑妃?
或者干脆韦贵妃?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韦贵妃总不能把孩子照看地没了吧?
毕竟太子已定,嫡子多多,她和韦贵妃除了争后宫的话语权外,没其他更尖锐的毛病。
“纠结给谁照看?”
“嗯,要不陛下推荐一个?”明洛思索了几个人选,觉得都不那么妥当,各有各的纰漏。
齐王妃杨氏,首先她的重心在亲儿子上,当然这没什么关系,毕竟李余身边的宫人全部都在。问题在于她仍住在长乐门,这就牵扯到了郑观音,让明洛心有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