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仔细回想老师讲的内容,发现大部分知识点都是蜻蜓点水,因为学生水平不一样,老师只能讲最简单的。要是跟着上课,她的薄弱环节根本得不到提高。“还是回村自学吧,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还能针对性地补短板。”
而且,她在堂弟宿舍住了好几天,两人挤在一间小屋里,堂弟复习的时候,她不敢出声;她想熬夜看书,又怕影响堂弟休息。确实不是长久之计。
丁倩收拾好笔记本,往堂弟宿舍走。路上,听到两个年轻人在聊天,一个说:“我其他都不怕,就怕政审不过关,要是因为家庭出身刷下来,就白复习了。”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丁倩——她怎么把政审忘了!家庭出身是她最大的软肋,就算考得再好,要是政审不过关,还是白搭。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之前的轻松全都没了。
回到宿舍,堂弟正对着日历发呆,见丁倩回来,他指了指墙上的日历:“姐,我算好了,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我把每天要学的内容都列出来了,你看。”
丁倩凑过去看,日历上写得密密麻麻:早上六点到八点背英语单词,八点到十点学数学,下午两点到四点学语文,四点到六点学政治,晚上七点到九点做习题……任务排得满满当当,连吃饭的时间都掐好了。
“你这也太拼了吧?”丁倩惊讶地说。堂弟叹了口气:“不拼不行啊,这么多人考,不努力怎么能考上?”
看着堂弟的计划表,丁倩突然觉得自己太松懈了。这些天在县城,虽然也去听课,可没怎么系统复习,跟堂弟比起来,她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不行,我明天就回村,好好复习。”
可政审的事,像一块石头压在她心里。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以前不管是推荐招工还是推荐上学,政审都是第一道坎,她从来没跨过。这次高考,文件上说“重在个人表现”,可真的能做到吗?她心里没底。
突然,她想起以前有人跟她说过,要是担心政审,可以写一份材料,表明自己在政治思想上和家庭划清界限,说不定能有用。虽然她知道这很荒唐,可为了能考上大学,她别无选择。
丁倩爬起来,打开台灯,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她又拿出那方砚台,磨好墨,用蝇头小楷一笔一划地写:“我本人在党的教育下成长,深刻认识到家庭出身的错误,在政治思想上与家庭划清界限。我是可教育好子女,在农村插队期间,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改造思想……”
这些话,她写过无数次,从小学到插队,每次写检讨、写思想汇报,都要写这些。可每次写,心里都像被鞭子抽一样疼——她没做错任何事,却要为父辈的“过错”认错。
丁倩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她还是强忍着,继续写:“家庭不能选择,但走什么样的道路可以选择。我渴望能考上大学,好好学习,将来为党和人民做贡献……”
她写得很认真,每个字都饱含着恳切,希望能打动那些审阅政审材料的人。写完后,她把纸折好,放进书包里,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她努力过了。
第二天一早,丁倩收拾好东西,跟堂弟告别:“我回村复习了,考试的时候咱们考场见。” 堂弟给她塞了两个馒头:“路上吃,好好复习,咱们都能考上。”
丁倩背着书包,手里拿着政审材料,踏上了回村的路。风还在刮,可她的眼神很坚定——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她都要拼一把,为了自己,也为了家里的希望。
离高考只剩两个多月,丁倩反倒不怎么慌文化考试了。她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的念头,反正该学的都在学,能多记一个单词、多背一个句型都是赚,大不了拼尽全力搏一回。可压在她心头的,始终是那道政审的坎——新政策说“重在本人表现”,可这话到底能不能作数?会不会到最后还是因为家庭出身把她刷下来?她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盼着招生办的人能多些宽容,至少让她顺顺利利走进考场。
不过一想到英语专业报考的人少,丁倩心里又多了几分底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选了热门的理工科,她这点基础大概率是陪跑,可英语不一样,她从小就喜欢,多少有点底子,说不定真能杀出一条路来。
只是命运好像总跟她过不去,悲催和坎坷像是刻在了她的人生底色里。打小她就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幼儿园选小红花没她的份,小学入队别人都戴红领巾,就她因为 “成分不好” 站在边上看着,连老师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疏离。那时候她不懂什么是“家庭出身”,只知道自己好像天生就比别人矮一截,这种委屈和耻辱,像针一样扎在心里,记了十几年。
可越是这样,丁倩越不服输。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课本翻得卷了边,借到的课外书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书让她知道,外面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她在心里埋下了对公平的渴望——凭什么别人能有的机会,她就因为出身不能有?
要是给生活上色,丁倩觉得自己这些年的日子就是一片化不开的墨黑。从失学待业到下乡插队,每天不是干不完的农活,就是提心吊胆怕因为出身被针对,像极了极地的永夜,看不到一点光。
可高考的消息传来,就像有人在她眼前推开了一扇窗,暖融融的阳光照进来,把她心里的冰都快融化了。她太想抓住这束光了,哪怕前面还有再多坎,她也愿意闯一闯。
她深呼一口气,不知道迎接自己的将是什么样的结果。一夜无眠,快天亮时,她终于想明白了,这次考试无非就是两个结果:考上与考不上。不考上,大不了再来一次!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