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拉拢与试探如同暗流,冲击着团队的信任基石。然而,未等这些细微裂痕扩大或弥合,一个更加紧迫的发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再次拉回到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上。
林御,这位习惯于隐匿于阴影中的刺客,除了应对那份关于过往恩怨的匿名诱惑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对之前从“公司”第七研究所和地下勘探队缴获的设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上。他的方式与苏知意不同,更偏向于寻找那些隐藏在系统底层、看似无用或被多重加密的“边角料”数据——这些往往是官方分析师容易忽略,却可能包含关键信息的角落。
凭借着对能量波动的极端敏感(暗影亲和天赋的一部分)和长期渗透行动中练就的、对异常数据的直觉,他注意到一段被标记为“环境背景噪音”的加密数据流。这段数据并非来自实验记录或通讯,而是“公司”那些深海勘探器、高空气球以及某些秘密布置的遥感设备持续传回的、关于全球空间稳定性的原始监测数据。
“公司”显然也在全球范围内监控着空间裂缝的活动,但其精细度和关注点与GJc的官方网络截然不同。他们似乎更专注于某种特定的能量共振频率和空间曲率的微小畸变。
林御耗费了数日时间,动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破解算法(这或许与他过去的经历有关),终于剥离了最后一层伪装。这段“背景噪音”被还原成了一幅极其复杂的、动态更新的全球空间应力预测图。
图像显示,在地球数个特定的点位,空间结构正承受着异常巨大的“应力”,并且这种应力正在以一种诡异的速度持续累积。其中几个点,与已知的裂缝位置高度重合。
但有一个点,格外引人注目。 它位于南太平洋腹地,远离任何大陆板块活跃带,水深超过五千米。根据“公司”模型的预测,该点的空间应力累积速度远超其他点位,其能量共振模式与之前大陆裂缝形成初期高度相似,却又更加……尖锐和急促。模型在旁边标注了一个不断跳动的、令人心悸的倒计时估计值。
预测地点:南太平洋,波莫努海岭深处。 预测裂缝等级:A+(潜在S级) 预计形成窗口:7-15天。
林御立刻将这个发现告知了苏知意。苏知意接过数据,将其输入“枢星”系统,调动GJc的官方监测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反向推演。
结果令人心惊! 尽管GJc的官方网络未能如此精确地定位和预测,但回溯数据发现,该区域确实存在难以解释的海洋环流异常、地磁微弱扰动以及深海声呐传回的异常低频噪音!所有这些迹象,都与“公司”的预测模型相互印证!
“公司”在空间裂缝的预测技术上,竟然走在了全球联合体的前面!他们不仅知道下一个裂缝可能在哪里出现,甚至可能大致知道它何时出现!
他们隐瞒了这个情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是想独占那个区域可能出现的“资源”?还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实施某种计划?
无论原因如何,一个新的、可能比西三区裂缝更加危险的A+级(甚至潜在S级)裂缝,即将在人类难以企及的深海腹地形成!
林御的发现,如同一道刺目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潜藏的危机,也暂时压下了团队内部的微妙气氛。所有的个人考量,在迫近的全球性灾难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暗影窥得秘辛,灾厄再现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