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的密室藏在阁楼最深处,需穿过三道刻满符文的木门,方能抵达。室内没有窗,仅穹顶开了一方三尺见方的天窗,晨光透过天窗,在地面铺展开一轮圆形的光斑,恰好落在中央那张宽大的紫檀木案上——案上摊着数十卷典籍,有泛黄发脆的旧版逆生三重帛书,边缘用细麻线修补过;也有新裁的蚕丝帛,质地柔韧,泛着淡淡的珠光,正是罗恩与左若童用来撰写新功法的载体。
案头摆着两盏松烟墨锭,墨香混着旧帛书的陈香,在空气中弥漫,安静得只能听见毛笔划过帛书的“沙沙”声。左若童握着一支紫毫笔,正低头抄写旧功法的核心章节,笔尖蘸满浓墨,每一个字都写得沉稳有力;罗恩则坐在对面,指尖捏着一枚白玉镇纸,目光落在一卷标注“通脉境”的旧帛书上,眉头微蹙——旧书图谱中,通脉境的行气路线从“曲池穴”直灌“血海穴”,线条刚硬如剑,旁边用朱笔批注着“十有三伤”,正是历代弟子练此境时经脉受损的记录。
“这里还需大改。”罗恩伸手将那卷旧帛书推到案中央,指尖点在“曲池穴”与“血海穴”之间的空白处,“旧法要求炁在此处‘直逆冲脉’,虽能强行拓宽经脉,却像用蛮力掰弯树枝,极易伤了经脉根本。我们可在此处加一条‘生机引导线’——从‘少海穴’(心经要穴)引出,借生命能量的温润,裹着炁息沿‘阴陵泉’迂回至‘血海穴’,既保留了拓宽经脉的效果,又能让生机滋养受损处,练完后不仅不会胀痛,反而能修复旧伤。”
左若童凑近细看,手指顺着罗恩点出的路径虚划,眼中瞬间亮起:“先生这想法,恰好解了历代先辈的心头病!我年轻时练通脉境,就是因强行逆冲,左臂经脉疼了半个月,差点落下病根。若加了这条引导线,往后弟子练此境,至少能少受九成苦!”他说着,立刻拿起紫毫笔,在新帛书上画出引导线,线条柔和流畅,与旧法的刚硬形成鲜明对比,还在旁侧用小字标注:“生机引导线需借泉眼之气,每日晨练前饮一盏泉水,可增引导效率。”
两人配合得极有默契:罗恩负责提出“生命升华”的核心构想,从逆生三重的每一个境界入手,拆解旧法的症结——涤尘境的炁流滞涩、通脉境的经脉损伤、归元境的炁息耗损,再结合生命能量与空间感知,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左若童则凭借数十年修炼逆生三重的经验,将这些抽象的构想转化为可落地的图谱与口诀,标注出每一处节点的炁息强度(如“涤尘境引炁需三成力,不可过满”)、呼吸节奏(“通脉境每走三穴,需深呼吸一次,沉气丹田”),甚至细化到不同体质弟子的适配调整(“体寒者练归元境,可多引炁过‘命门穴’,借阳气温养”)。
临近正午时,左若童放下笔,伸手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目光落在新帛书的开篇处——那里留着一块空白,是两人特意为新功法核心纲领预留的位置。他拿起一支狼毫笔,蘸了浓墨,手腕悬停片刻,才缓缓落下,写下十六个大字:“逆者,非返也,乃炼也;生者,非存也,乃升也。”
墨色在蚕丝帛上晕开,字字力透纸背。左若童写完,转头看向罗恩,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先生,这十六字,便是新功法的根吧?以往旧法执着于‘逆返先天’,把‘逆’当成目的,反而走进了死胡同;如今我们把‘逆’当成锤炼的手段,‘生’当成升华的目标,才算真正懂了‘逆生’二字的本意。”
罗恩点头,指尖轻轻拂过那十六字,目光深邃:“正是如此。所谓‘逆’,不是对抗人体自然,而是借‘逆’的力道锤炼经脉,让炁息更坚韧;所谓‘生’,不是固守现有生机,而是借生命能量与先天炁的融合,让生机不断升华。这便是‘顺逆相济’的真正内涵。”
话音刚落,密室的木门被轻轻推开,几名核心长老捧着卷轴走进来——李长老、刘长老、周长老听闻两人在撰写新功法,特意赶来探望。看到案上摊开的新帛书,几人立刻围了上来,目光发亮。
李长老最先拿起那卷“涤尘境”新谱,手指点在“炁走脾经”的路线上,激动地说:“太好了!以前弟子练涤尘境,至少三成会出现‘炁滞脾经’的问题,得靠推宫过血才能缓解。如今加了‘缓流引导’,让炁从‘中府穴’迂回,还标注了‘吸气时沉肩’的诀窍,这个隐患总算彻底解决了!”
刘长老则翻到“归元境”的章节,看到“炁与生机共生”的批注时,忍不住感叹:“归元境以往最难,十名弟子里能练成的不足一人,多半是因强行压缩炁息伤了丹田。现在引导炁与生机融合,既减少了耗损,又能滋养丹田,往后能练到三重的弟子,怕是要多上数倍!”
周长老捧着新谱,忽然想起之前罗恩教的霸气练法,笑着补充:“我看还能加一句——练归元境时,可配合武装色基础凝炁,将炁息裹在掌心,既能增强掌力,又能精准控炁,岂不是更完美?”
罗恩闻言,眼中闪过笑意:“周长老说得极是。新功法本就该与六试、霸气相辅相成,后续完善时,我们可在每境末尾加‘辅修建议’,写明如何与剃、铁块、见闻色等配合,让弟子们练得更高效。”
左若童看着长老们热烈讨论的模样,又看向案上那卷写满批注的新帛书,对罗恩笑道:“先生你看,《逆生新编》的框架算是立起来了。剩下的就是根据弟子们的修炼反馈,慢慢完善细节——比如不同体质的适配调整,与六试霸气的结合技巧,甚至日后还能加‘辅元组专属疗伤篇’,让新功法覆盖全门弟子。假以时日,这部功法定能让三一门的传承,再续百年辉煌。”
罗恩的目光落在天窗投射的光斑上,光斑已随太阳西斜,移到了帛书的“通脉境”图谱旁。他轻轻点头:“功法是门派的根,根扎得深、扎得稳,门派才能长得高、长得壮。我们不急于求成,慢慢来,让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对得起三一门的传承,对得起那些期待着变强的弟子。”
夕阳渐渐西沉,天窗的光斑变成了暖橙色,温柔地笼罩着案上的新帛书。密室里的墨香依旧浓郁,那卷写着“逆生三重新编(初稿)”的蚕丝帛,在光影中泛着微光——它不仅是一部功法的革新,更是罗恩将“顺逆相济、生命升华”的理念,深深植入三一门根基的见证。从这一刻起,三一门的传承,不再是固守旧法的停滞,而是向着“更安全、更高效、更包容”的新生,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