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先肯定了组织部的工作,然后话锋微转,手指在文件夹上轻轻点了点:“不过,有几个岗位的人选,我觉得还可以再斟酌一下,比如省发改委副主任这个位置,主管固定资产投资,责任重大,王涛同志在地方抓项目有经验,但宏观管理和对上协调能力是否足以胜任?是不是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再比如,环保厅的副厅长,在当前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既懂业务、又敢于碰硬的干部,李华同志性格偏软,在处理一些历史遗留的环保问题时,恐怕力度不够。”
郑开叶就几个他认为需要慎重考虑的具体岗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鞭辟入里,点出了关键所在,段俞华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点头表示认同:“省长您指出的这些问题很重要,这几个岗位的人选,我们回去再重新研究,进一步比选。”
“嗯,干部工作是大事,关系到事业成败,宁稳勿急,务必选准用好。”郑开叶强调了一句,随即像是才想起什么,用一种近乎随意的口吻,指了指文件夹,“哦,对了,办公厅内部这几个处级干部的调整,我看大体上也没什么问题,像周启同志,跟在我身边也有些年头了,年轻人,肯学习,能吃苦,文字功底和协调能力锻炼得不错,也该给加加担子了,综合一处处长这个岗位,承上启下,很重要,相信他能胜任。”
郑开叶这番话,说得极其自然,既点明了周启是自己身边人这层关系,没有丝毫避讳,又充分肯定了周启的能力和付出,最后对周启胜任新岗位表达了信任,态度光明磊落,完全是从工作角度出发的考量。
段俞华心领神会,她知道周启作为郑开叶的大秘,其提拔任用虽然级别不高,但敏感性却不低,郑开叶如此坦荡地表明态度,既是对组织程序的尊重,也是对他这个组织部长的信任,更是对周启的一种保护——明确表达了支持,反而让一些潜在的闲言碎语失去了滋生的空间。
“省长您说的是。”段俞华立刻接口道,“周启同志的表现,办公厅和我们组织部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次把他放在综合一处处长的位置上,也是考虑到他长期在您身边工作,对省政府全局工作、对您的思路要求理解更深,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协调枢纽的作用,考察过程中,办公厅的同志对他评价也很高。”
“嗯,那就好。”郑开叶点了点头,不再就此多言,转而问道,“这个方案,吴书记那边看过了吗?”
“还没有,准备明天上午向吴书记汇报。”段俞华回答。
“好,你先跟吴书记汇报,听听书记的意见,省委这边统一思想后,再按程序上会研究。”郑开叶做了指示。
“明白。”段俞华收起文件夹,起身告辞,“省长,那您先忙,我就不多打扰了。”
送走段俞华,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郑开叶没有立刻回到办公桌后,而是依旧坐在沙发上,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水,轻轻呷了一口。
关于周启的提拔,他内心并无太多波澜,于公,周启跟随他多年,能力和忠诚都经受住了考验,担任综合二处副处长也已有时日,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提拔为正处级的综合一处处长,都属正常,符合干部任用规定,于私,作为领导,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也是人之常情,更是凝聚人心的一种方式。他刚才在段俞华面前的那番表态,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体现了关心,又坚守了原则。
这些年来,看着周启一步步成长,变得沉稳干练,独当一面,文稿起草能准确把握他的思路,活动安排能考虑周全,信息搜集能抓住重点,与各地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也越发老练,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综合一处处长,主要负责省长日常活动的协调安排、重要文稿的起草把关、信息的搜集报送等,是连接省长与办公厅、与各方的关键节点,位置至关重要,把这个位置交给周启,郑开叶是放心的,这不仅是对周启个人的肯定,也有利于他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片刻思索后,郑开叶将杯中剩余的茶水饮尽,起身回到办公桌前,按下了呼叫铃。
周启应声而入,依旧是那副沉稳干练的样子:“省长,您有什么吩咐?”
郑开叶看着他,语气平淡如常,仿佛只是交代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刚才段部长来过了,汇报了一批干部调整的初步方案,里面涉及到你,组织上考虑,让你担任综合一处处长。”
周启显然愣了一下,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意外和激动,但很快就被他强行压制下去,恢复了平静,他跟随郑开叶日久,深知领导的脾性,此刻任何过度的情绪表露都是不合适的,他微微躬身,声音保持稳定:“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也感谢省长的关心,我……我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组织和您的期望。”
郑开叶观察着他的反应,心中暗暗点头,宠辱不惊,确实成熟了。
“嗯。”郑开叶应了一声,语气严肃了几分,“综合一处的工作,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位置变了,要求更高,责任也更重,你要尽快熟悉新岗位的职责,把工作担子挑起来,尤其要记住,在这个位置上,更要严守纪律规矩,谨言慎行,当好标杆,不能因为在我身边工作久了,就产生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任何私事,这一点,你要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