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星墟凝视着那片重归虚无、却已被标记的空间,声音低沉而清晰:“玄女,最高优先级。整合目前采集到的所有数据流——引力梯度、量子退相干模式、时空曲率褶皱,以及万象锲交互反馈的所有高频振动谱。我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玄女的响应几乎没有延迟,但平稳的合成音中似乎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指令确认。数据流整合中……启动跨维度信息特征比对算法。”
全息主屏幕上,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洪流开始交汇,被拆解成最基础的数学语言,又与数据库中海量的文明遗迹数据进行疯狂比对。进程条飞速滑动。
几秒钟的沉默被拉得无比漫长。
突然,比对进程戛然而止。屏幕中央弹出一个巨大的、不断自我旋转的复杂几何结构,其形态超越了三维直觉,仿佛一个多维空间的投影,犹如一块不断变形的绸缎一样,散发着幽蓝色的微光。
“识别到匹配项。”玄女的声音响起,其音调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但确凿无疑的抬升,那是她在处理颠覆性信息时的特征。
“检测到显着的高维信息拓扑特征。该特征与数据库深层归档中标记为‘幽天’的文明遗迹碎片所蕴含的数学语言,匹配度达到99.97%。结论:确认该异常造物为幽天文明的高维技术产物。”
房间里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玄女的汇报仍在继续,冷静地列举着这造物的可测量特性:“初步物理分析:该造物表现出极强的、非局域性量子纠缠特性。其信息储存密度超越现有任何理论模型上限,初步估算其微观结构可在普朗克尺度下编码宇宙级信息量。其生成机制与能量-物质转化模型完全相悖,彻底超出本机理解范畴。最终成分判定:其为一种经由未知强相互作用力‘编织’或‘编程’而成的结构化暗物质。”
“结构化暗物质……”司星墟重复着这个词,目光从屏幕上的“绸缎”移向那片被标记的虚无,眼中闪烁着恍然大悟与极致震撼交织的光芒。
“完美到极致的反物质能量操控,匪夷所思的物理常数改写……我明白了。幽天文明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能源大师……”
他顿了顿,找到了最贴切的比喻:“他们是反物质领域的艺术家。不,甚至是……神只。那场爆炸也不是什么事故或攻击,而是一场……创作。”
他的声音因自己的推论而带着一丝颤抖,“反物质爆炸瞬间产生的庞大能量,被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技术绝对精确地操控着。其目的并非毁灭,而是在那个瞬间,于爆炸中心的绝对奇点内,强行扭曲了局域的物理常数,创造出一个短暂存在的、违背宇宙常规的‘能量织机’。”
他猛地看向那片空间:“眼前这个东西,这个高维暗物质造物,就是那台‘织机’在当时编织出的‘绸缎。它是那场终极能量艺术表演后,留下的唯一‘作品’,也是能量缺口的最终去向。”
“逻辑链成立。”玄女确认道,“正在将‘反物质能量织机’假说、‘局部物理常数改写’事件与‘高维暗物质造物生成’进行因果关联……构建统一场论模型,尝试解释该过程……”
全息屏上,一个复杂的动态模型开始生成。它以那场完美的球形爆炸为起点,可视化地展现出如何利用极致操控的反物质湮灭能量,瞬间“撬动”了微观维度的物理规则,像一只无形的手般将不可见的暗物质粒子“捻”成丝,“织”就了一片承载着幽天文明技术与意志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暗物质绸缎”。
模型运行着,但其核心区域依旧是一片巨大的、打着问号的混沌——幽天文明究竟用了怎样的“数学公式”来实现这一切,依旧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谜。
司星墟看着那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败的建模过程,缓缓吐出一口气。他们触摸到了真相的边缘,但这边缘之外,是更令人敬畏的、属于神级文明的深邃黑暗。
“我们找到的,不止是一个物体,”他低声对队员们说,更像是在对自己说,“我们找到的,是幽天文明留下的一张……名片的碎片。”
……
全息屏幕上,无数复杂的数学模型飞速流转、碰撞、又自我瓦解。能量曲线、概率云图、维度拓扑结构交替闪现,如同一场无声的智力风暴。玄女调动着前所未有的算力,试图将破碎的线索编织成一个连贯的叙事。
终于,在不断试错与迭代后,屏幕中央的动态模拟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一个虽然仍有大量未知参数、但逻辑链条已能自洽的理论模型。
模型可视化演示开始
1. 起源:深空脉冲
模型的起点,是一道来自奥尔特云之外、源自幽天文明遗迹的特殊量子脉冲。这道脉冲以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穿越广袤空间,精准命中日内瓦的能量中枢。
2. 第一阶段:创造“织机”
脉冲的第一个作用,如同一个绝对精准的引爆指令,瞬间破坏了日内瓦反物质熔炉的约束场,引发反物质湮灭爆炸。
然而,这爆炸的能量并没有无序扩散。脉冲本身蕴含的超高维信息结构,在爆炸发生的普朗克时间内,强行约束并引导了能量释放的模式,这意味着幽天文明可以完美操控反物质。
庞大的能量被用于一个不可思议的目的:短暂地、局部地改写爆炸核心区域的物理常数,创造出一个瞬间存在的“物理规则奇点”。在这个奇点内,常规物质被彻底清空,形成一个绝对纯净的、能量无限的“真空织造场”——“能量织机”。
3. 第二阶段:编织“绸缎”
脉冲的第二个作用同步启动。它如同一根穿过了高维空间的针,利用“织机”提供的无限能量,开始从宇宙的暗物质背景海中,抽取并“编织”暗物质粒子。
这个过程并非简单的物质聚合,而是按照脉冲中携带的、属于幽天文明的特定信息程序,将暗物质编织成具有复杂结构性的拓扑薄膜——“暗物质绸缎”。
玄女的声音响起:“初步推论,该‘暗物质绸缎’并非简单物质,而是幽天文明的高维技术造物。它本质上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具有自主量子信息处理能力的‘智慧结构体’或‘法则执行终端’。”
4. 第三阶段:审判执行
“绸缎”编织完成后,悬浮于虚空中的它开始自主运行其内置的“审判”程序。
它开始持续释放出两种独特的量子脉冲信号。
第一种是低频脉冲: 该脉冲的作用范围极广,覆盖整个星球。其作用机制疑似与人类大脑中某种尚未被科学认知的量子层面活动发生相互作用。
玄女继续解释:“低频脉冲的功能为‘扫描与识别’。其作用目标并非大脑的化学或电信号,而是更深层的、可能与宇宙量子背景存在纠缠关系的‘潜意识流’。它能精准映射出个体潜意识中的意念,特别是被压抑的‘恶念’。具体机制未知,这些推论基于假设人类意识中存在我们未曾发现的量子相干性。”
第二种是高频脉冲: 该脉冲仅在识别到特定强度的“恶念”后,针对性地发射。
玄女继续:“高频脉冲的功能为‘激发与坍缩’。它与被低频脉冲‘标记’的意识量子态发生强共振,如同一个外部观测者,强制该‘恶念’的量子概率云发生定向坍缩。”
坍缩的结果,就是利用“绸缎”本身的可编程暗物质,按照其内置的“形态生成程序”,将抽象的、概率性的“恶念”转化为具象的、稳定的暗物质克隆体——“暗影”。
“我明白了!” 本杰明猛地一拍手,眼中闪烁着豁然开朗的光芒,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如果完全按照这个模型来理解,那么整个过程的哲学隐喻就完全对应上了!”
他转向众人,仿佛一位解读古老经文的学者:“那个低频脉冲,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众多宗教经典中描绘的‘洞察之眼’。它无所不察,能洞悉众生内心最深、最隐秘的角落,无论是善是恶,在其面前皆无从遁形。”
他停顿了一下,让这个比喻深入人心,然后继续道:“而那个高频脉冲,它就是‘神’用以执行意志的手段。它并非直接惩罚‘想法’,而是……正如经文所述……‘实现你的恶,以证明你的罪’。它让那潜藏的、未被实践的恶念,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实体,让你无从抵赖,必须直面自己内心黑暗所可能造就的现实。”
本杰明的解读,为冰冷的技术模型注入了一层令人毛骨悚然的哲学与神学色彩。幽天文明的这套自动化系统,其运行逻辑竟与人类古老传说中的“最终审判”如此相似,仿佛它们早已洞穿了某种宇宙级的道德法则。
现场一片寂静,只剩下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屏幕上的模型静静旋转,每一个光点、每一条曲线,都代表着一个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来自高等文明的冰冷真理。
他们不仅破解了“暗影”产生的物理机制,更窥见了一个试图对整个文明进行道德审判的、庞大而古老的系统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