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的厨房飘起白雾时,小雅正按着笔记本上的步骤泡糯米。陶罐里的桂花糖已经腌出了蜜色,揭开盖子的瞬间,甜香漫得满船都是,连控制台的指示灯都像被染成了暖黄色。
“泡足十二个时辰,换水七次……”小雅数着手里的沙漏,第三次倒掉糯米里的水。水面上漂着层细碎的白沫,老周说这是米里的涩味,得耐心漂干净才行。他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削着竹片,正给小星童做竹蜻蜓,削到一半突然停了,盯着糯米看了半晌,说:“阿元小时候总嫌这步麻烦,偷偷少换两次水,结果蒸出来的糕带着点苦,奶奶没说啥,就默默多放了勺糖。”
小星童举着刚做好的竹蜻蜓跑过来,翅膀转得嗡嗡响,他凑到水盆边,鼻尖快碰到水面了:“小雅姐姐,米米泡胖了好多呀!”糯米确实长得圆滚滚的,像一颗颗半透明的珍珠,浸在清水中,映着窗外的星光,泛着温柔的光。
换完第七次水时,天已经亮了。林飞进来帮忙把糯米捞进竹筛,沥干水分后倒进石臼里。加尔挽着袖子,抡起木槌准备捣米,老周却拦住他:“阿元的笔记里写了,捣米要‘三轻两重’,轻敲让米粒碎得匀,重捣才能出黏性。”他接过木槌,示范着轻轻落下,米粒在石臼里翻滚,发出沙沙的轻响,过了会儿加重力道,木槌撞在石臼上,发出咚咚的闷响,像打在鼓点上。
“我来试试!”小星童抢过迷你木槌(老周特意为他做的),踮着脚在旁边的小石臼里捣着少量糯米,认真的样子像在完成什么伟大的任务。木槌太小,他抡得费劲,脸都憋红了,糯米却只碎了几颗,引得众人笑出了声。
糯米捣成粉后,过筛时遇到了麻烦——细筛子总被粗颗粒堵住,小雅正发愁,林飞突然想起什么,从储物舱里翻出个旧筛子,边框上还刻着朵小小的桂花:“这是阿元哥当年用过的,他说用这筛子过出来的粉最细。”果然,旧筛子的网眼疏密刚好,米粉像细雪一样落在盆里,簌簌有声。
最关键的拌糖环节到了。小雅捧着腌好的桂花糖,按照笔记里说的“顺时针转三百下”,手腕轻轻用力,糖桂花和米粉慢慢融在一起,金色的糖汁渗进米粉里,像给白雪染上了晚霞。小星童趴在桌边,数着圈数:“一百八十七,一百八十八……”他数得认真,声音像颗颗滚落的糖豆。
蒸糕的木屉早就备好,是老周找出来的旧物,边角有些磨损,却洗得干干净净。小雅把拌好的粉倒进屉布上,用刮板抹平整,老周在边缘轻轻划了几道痕:“这样熟得匀,阿元总忘这步,蒸出来的糕中间有时会夹生。”
灶火升起时,烟筒里冒出的烟都是香的。加尔守在灶台前添柴,火光映着他的脸,像幅暖融融的画。小星童已经趴在桌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只竹蜻蜓,翅膀上沾了点米粉,像落了朵小小的云。
等待的时间里,老周翻出阿元的笔记本接着看,突然指着一页笑了:“你看你看,这孩子记仇呢!说奶奶偏心,给少年的糕上多放了半勺糖,其实是他自己偷偷多吃了一块,被奶奶发现啦。”笔记本上画着个委屈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奶奶是大骗子!”
蒸汽开始从木屉缝里钻出来,带着桂花和米的甜香,整个星舰都浸在这股香气里。小雅掀开屉盖的瞬间,白汽像云朵一样涌出来,里面裹着块金黄的糕,边缘印着老周划的痕迹,像给月亮镶了圈花边。
“像不像阿元哥做的?”小雅切下一块,放在竹制的小碟里。糕体蓬松又带着点韧劲,桂花的甜香在嘴里慢慢散开,没有一丝涩味,正像奶奶说的“心意比糖甜”。
老周尝了一口,眼眶有点湿,说:“像,太像了……那年他第一次做好糕,也是这样,端给奶奶时手都在抖。”
林飞把睡着的小星童抱到休息室,回来时手里多了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桂花糕”三个字,他把木牌挂在灶台边,笑着说:“以后这就是咱们的‘传家宝’灶台了。”
小雅看着木牌,又看了看窗外掠过的星云,突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会真的消失。阿元没写完的笔记、没教完的步骤,都藏在这糕里,藏在每个人的动作里,像桂花的香一样,顺着时光飘下去,落在新的故事里,继续发着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