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涌金莲”注射液的上市批文拿到手,大山药业上下像过年一样热闹。生产线连夜调试,包装车间灯火通明,连食堂都加了红烧肉庆祝。可张大山的眉头,却比任何时候都皱得紧。
“都别高兴太早!”他在高管会上敲桌子,“药是批了,可市场买不买账,还得真刀真枪拼一场!”
果然,第一批药刚铺进医院,麻烦就来了。
先是有匿名专家在医学论坛发帖,质疑“地涌金莲”的临床数据“过于完美”,暗示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接着,几个有影响力的医生在学术会议上公开表示,对新药“持观望态度”,建议“谨慎使用”。
更狠的是,网上突然冒出大量“患者反馈”,声称用了新药后出现“罕见不良反应”,配图都是模糊的皮疹或化验单。虽然漏洞百出,但在水军推动下,迅速发酵。
“这是有组织的抹黑!”王斌气得把平板电脑摔在沙发上,“他们不敢明着拦审批,就在市场上使绊子!”
张大山冷着脸看完报告,直接让法务部收集证据报警。同时,他做了个大胆决定——邀请全国顶尖的临床专家,召开一场公开的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当天,礼堂座无虚席。李秀云亲自上台,用最扎实的数据,逐条回应质疑。当大屏幕上展示出完整的临床试验流程和第三方核查报告时,台下窃窃私语的声音渐渐消失了。
“我们欢迎监督,但拒绝污蔑!”李秀云最后这句话,赢得了热烈掌声。
研讨会效果显着,但市场的冰层还没完全打破。很多医院仍在观望,处方量增长缓慢。
就在这时,张承志从马来西亚发来好消息:重建的智能温室不仅恢复了产能,还引进了新技术,培育出的“金线莲”有效成分含量提高了15%!香港一家高端养生机构直接签了长期大单。
“爸,海外市场能反哺国内了!”张承志兴奋地说。
张大山眼前一亮,立刻让王斌调整策略:主攻高端医院和特需门诊,用海外成功案例和权威学术背书打开局面。同时,开展“患者援助计划”,对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药费补贴。
双管齐下,市场终于开始松动。三个月后,“地涌金莲”的处方量迎来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了断货情况。
眼看大山药业站稳脚跟,暗处的对手坐不住了。
梁致远紧急汇报:通过特殊渠道查到,“奥丁资本”正在秘密接触国内几家大型流通企业,试图垄断“地涌金莲”的渠道配送,卡住大山药业的咽喉!
“他们想复制当年对付‘华东药业’的套路!”梁致远声音凝重。
张大山听完汇报,反而笑了。他拨通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号码——靠山屯老邻居的儿子,现在已是某大型物流集团的副总。
“二狗,帮叔个忙……”
一周后,大山药业宣布与国内最大的医药流通平台达成战略合作,确保药品配送畅通无阻。“奥丁资本”的阴谋再次破产。
年底财报会上,张大山看着翻倍的业绩数据,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他心里清楚,这场马拉松,才刚跑完第一程。
窗外,新的风雨正在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