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的“新老搭配”法子,像一副温和的汤药,慢慢调理着公司内部的淤堵。虽然还有些小摩擦,但那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总算淡了下去。
变化最大的是李秀云的实验室。赵启明博士那股子海归的傲气,被刘工这些老师傅们实实在在的经验磨掉了几分棱角。他那些花里胡哨的数据模型,在刘工他们眼里“不接地气”的操作中,竟然真的碰撞出了火花。
一天深夜,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赵启明盯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曲线,眉头紧锁。临床试验中那个罕见的副作用,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模型推演了好几次,总是差那么一点。
刘工端着两杯浓茶走过来,递给他一杯:“赵博士,歇会儿吧。光靠电脑算,是不是缺了点儿啥?”他指着屏幕上的一个参数,“这个值,你们是按标准理论设的吧?可咱们这‘地涌金莲’,性子烈,跟普通药材不一样,实际处理的时候,火候得比理论值柔半分。”
赵启明愣了一下,他从来没考虑过“火候”这种经验性的变量。他试着将刘工说的“柔半分”代入模型,重新计算。奇迹发生了,模拟结果和实际出现的副作用情况,吻合度大幅提升!
“刘工!您神了!”赵启明激动地差点跳起来,抓着刘工的手不放。刘工憨厚地笑了笑:“啥神不神的,就是摸得年头多了,手底下有感觉。”
新老合作的壁垒一打破,进展就快了起来。两人带着团队,一边用模型精准定位问题根源,一边凭经验调整提取工艺的细微参数,反复试验。终于,在一个清晨,最新一批提纯的样品检测报告出来,那个恼人的副作用指标消失了!
“大山!瓶颈突破了!”李秀云第一时间给张大山打电话,声音带着哽咽和难以抑制的喜悦。张大山在电话那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这道最难的坎儿,总算迈过去了!
好消息像长了翅膀。临床试验得以继续推进,而且因为前期扎实的排查和优化,后续进程异常顺利。消息传到公司,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新老员工之间的那点隔阂,在共同的成就感面前,消融了大半。
海外那边,张承志也迎来了转机。哈菲兹博士凭借在当地学术界的人脉,请动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皇室成员出面调解。有这尊大佛发话,那家想强取豪夺的种植园顿时蔫了,灰溜溜地撤回了苛刻条件。张承志趁热打铁,与对方重新谈判,达成了平等互利的合作协议,保住了精品药园的项目。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场风波反而让大山药业“坚守品质、不畏强权”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一些原本观望的种植园主主动找上门,希望引入大山药业的GAp标准。张承志稳扎稳打,精挑细选,又谈成了两家合作,海外根基越来越稳。
国内市场,随着“本草源”的倒台和李秀云团队突破瓶颈的利好消息传出,大山药业的品牌声誉不降反升。那些之前跟风的小厂子,见风头不对,要么偃旗息鼓,要么转头想跟大山药业合作。王斌这回学精了,严格把关,只挑选了几家确有诚意和实力的企业,签订了规范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接连的好消息,让笼罩在大山药业上空的阴云彻底散去。公司上下,士气高涨,干劲十足。
傍晚,张大山独自爬上靠山屯的后山,站在那片最早的“紫丹参”试验田边。夕阳的余晖洒在绿油油的叶片上,泛着金色的光。山风拂过,带来泥土和药草的清香。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慢慢捻着。从这片坡地起步,一路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每一次跌倒,都能咬着牙爬起来;每一次危机,都能凝聚人心闯过去。
这一次,也不例外。
雨过天晴,天空格外澄澈。张大山看着山下灯火初上的公司园区,心中充满了希望和力量。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还会不断出现。但只要这口气不散,这座“大山”,就一定能稳稳地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