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和根腐病的阴霾逐渐散去,靠山屯基地和周边药田开始了紧张的灾后重建。张大山兑现承诺,动用公司储备金并协调保险理赔,优先保障了受灾农户的基本收入和再生产投入。李秀云带领技术团队,一边指导农户进行土壤消毒和补种抗病性更强的种苗,一边加速推进“抗病紫丹参”的选育项目。周明则牵头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在核心基地安装传感器,试点“数字农业”的病虫害早期预警系统。
公司上下同心协力,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然而,持续的投入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再度绷紧。华兴资本的吴总监看着财务报表上红色的数字,眉头紧锁,几乎每周都要与张大山进行一次“紧张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就在这内部压力山大的时候,一封制作精美的邀请函被送到了张大山的办公桌上——第十届世界植物药与健康产品博览会(herbworld)将于下个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组委会正式邀请大山药业作为“中国道地药材与创新技术代表企业”参展。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herbworld是全球植物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汇聚了顶尖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采购商。如果能在这个舞台上亮相,无疑将极大提升大山药业的国际知名度,为开拓高端市场打开一扇大门。
但参展意味着又一笔不小的开销:展位费、国际物流、样品制作、人员差旅……对于目前资金紧张的大山药业来说,这是一笔需要慎重权衡的投资。
管理层会议上,意见出现了分歧。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斌显得十分激动,“我们刚刚打赢专利官司,又成功应对了自然灾害,正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和韧性!如果能拿到几个国际大订单,眼前的资金压力就能大大缓解!”
“我理解王总的激动,”吴总监一如既往地冷静,“但参展的投入产出比需要仔细评估。我们现在资金紧张,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去国际展会,我们准备拿什么产品去竞争?我们的品牌在国际上几乎零认知度,很可能花了钱,只是去陪跑一趟。”
周明持谨慎支持态度:“从长远品牌建设角度看,有必要去。但我建议控制预算,以小而精的方式参展,重点展示我们的‘紫丹参’和追溯系统,突出‘道地+科技’的特色。”
李秀云则从技术角度提出建议:“如果能去,我建议带上我们最新的抗病研究数据和数字化农业的应用案例。这能展示我们不仅有好产品,更有持续创新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这可能是国际客户看重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大山身上。去,还是不去?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个战略抉择:是继续收缩过冬,还是敢于在逆境中出击,博取更大的未来?
张大山看着桌上的邀请函,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想起与“莱茵草药”的合作,想起那份对品质的苛刻要求带来的价值认可。他相信,大山药业的产品和理念,是经得起国际舞台检验的。
“去!”张大山最终拍板,语气坚定,“不仅要去了,还要好好展示!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畏首畏尾。国际市场,是我们必须突破的天花板。”
他做出了具体部署:“预算要严格控制,但关键环节不能省。展位设计要突出中国特色和科技感;样品要精选,必须是最能体现我们水准的‘紫丹参’提取物和‘紫芩一号’原料;宣传材料要重点突出我们的GAp体系、数字化追溯和抗病育种成果。由王总牵头成立参展工作组,秀云负责技术内容支持,周总协助控制预算和流程。”
决心已下,公司立刻行动起来。虽然资金紧张,但整个团队因为这样一个高目标而焕发出新的斗志。准备参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梳理优势、查找不足、提升标准的过程。
张大山知道,这次参展风险与机遇并存。但他更相信,真正的强者,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机会,敢于在压力下展现价值。大山药业的航船,将要驶向更广阔的国际海域,去迎接风浪,也去拥抱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