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山从东南亚风尘仆仆地归来,人晒黑了些,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以往没有的锐利和开阔。他没有休息,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管理层开会。
会上,他没有过多描述异国风情,而是直奔主题,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市场洞察和潜在的合作机会,条理清晰地摊开在众人面前。
“……外面的市场,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张大山指着白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东欧这些地方,他们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很高,但缺乏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我们大山药业的GAp标准、可追溯体系,在那里是巨大的优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华东药业’和‘瑞科生物’联手,目标肯定是瞄准欧美高端市场。我们硬碰硬,胜算不大。但我们可以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把重心放在‘一带一路’沿线,这些他们暂时还看不上,但潜力巨大的市场!”
这个战略转向,让在座的人都感到振奋,但也有些担忧。
王斌首先发言:“张总,这个方向我赞同。但开拓海外市场,语言、法规、渠道都是问题,投入大,周期长,咱们现在资金紧张,能撑得住吗?”
“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张大山语气坚定,“这次出去,我见了几个有实力的华商,他们对把国内优质中药引入当地很感兴趣,表达了合作意向。我们可以尝试合资建厂或者技术授权的模式,轻资产运营,降低风险。”
周明则更关心生产端:“如果海外订单增加,咱们现有的产能,尤其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原料,能跟上吗?”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张大山看向李秀云和周明,“内部挖潜和升级必须加速!秀云,你们研发团队要尽快拿出‘紫丹参’和‘地要金莲’的出口标准操作规程(Sop) ,确保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高度稳定。老周,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要加快,重点提升效率和品控水平。我们要用‘内功’来支撑‘外拓’!”
李秀云和周明都郑重地点了点头。
“另外,”张大山补充道,“梁致远暂时留在那边,继续深入对接几个重点客户。王斌,你组建一个海外市场小组,优先选拔有外语基础、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加强培训,准备随时跟进。”
战略蓝图清晰了,但执行的困难也随之而来。最大的挑战,依然是人才和资金。
海外业务需要既懂专业、又懂外语、还懂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本地极为稀缺。王斌物色了半天,也只找到两个刚毕业、有英语基础但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张大山一咬牙:“没人就自己培养!边干边学!送他们出去短期培训,费用公司出!”
资金方面,虽然有几个潜在的合作意向,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基地升级的后续投入、海外市场的前期开拓费用,都像一座座大山。张大山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去找政府和银行寻求支持,同时进一步压缩内部一切非必要开支。
那段时间,公司上下都绷紧了一根弦。李秀云团队熬夜制定标准;周明泡在车间调试新设备;王斌带着两个新手没日没夜地研究海外法规、准备投标文件;张大山更是四处奔波,筹钱、找人、疏通关系。
一天深夜,张大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发现儿子张承志的书房灯还亮着。他推门进去,看到承志正在电脑前查着英文资料。
“爸,你回来了。”承志抬起头,脸上有些兴奋,“我在查您说的那个国家的药典标准,有些专业词汇不太懂,正用翻译软件看呢。”
张大山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心里一暖,疲惫仿佛消散了大半。他走过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好小子,有心了。不过光靠翻译软件不行,真想学,爸给你报个专业的英语培训班。”
“真的?”承志眼睛一亮。
“嗯。”张大山点点头,“公司要走出去,你们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
看着儿子,张大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战略。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方向对了,一步步走下去,总能走出一条路来。归来的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靠汗水甚至泪水去将它变为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