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升级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大山药业内部士气高昂。然而,张大山深知,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仅仅守住靠山屯这一亩三分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胆的计划——进军省城,设立营销中心和高端产品体验店。
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在管理层会议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张总,省城的水太深了!”王斌第一个表示担忧,“房租贵、人工高、竞争激烈,咱们的产品定位偏中高端,在省城能不能打开局面,风险很大啊!”
周明也持谨慎态度:“是啊,大山。咱们的根基在靠山屯,稳扎稳打才是正道。贸然去省城,战线拉得太长,管理跟不上,万一出点岔子,可能动摇根本。”
就连一向支持张大山的李秀云,这次也有些犹豫:“大山,省城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跟咱们这儿差别很大。我们的产品虽然有特色,但品牌知名度不够,直接去跟省城的那些大品牌硬碰硬,是不是太冒险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张大山没有急于反驳。他拿出一份厚厚的市场调研报告,是梁致远前期秘密派人做的。
“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张大山指着报告上的数据,“但你们看,省城的中高收入人群对健康养生、天然产品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且他们更看重产品的品质、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我们的‘紫丹参’、‘地涌金莲’,是实实在在的道地药材,有完整的追溯体系,有扎实的科研数据支撑。这是我们区别于那些靠营销炒作起来的保健品的最核心优势!我们不能总待在舒适区里,必须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我们、认可我们!”
“可是,资金和人才呢?”王斌问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分步走。”张大山显然早有考虑,“先租一个小一点的店面,作为营销中心和形象展示窗口,投入可控。人才方面,老梁在省城有些人脉,可以帮忙物色合适的店长和营销人员。同时,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人才,王斌,你要挑大梁,多往省城跑,亲自去开拓市场!”
见张大山决心已定,且计划周详,众人的疑虑渐渐打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发的斗志。是啊,公司发展到今天,不正是靠着一次次敢为人先的闯劲吗?
说干就干。张大山亲自带队,多次前往省城考察选址,最终在一条环境清幽、靠近高端社区和文化区的街道上,选定了一个面积不大但格调雅致的店面。装修风格完全颠覆了传统药店的模式,采用新中式设计,更像一个中医药文化体验空间:有药材标本展示区、养生茶饮体验区、专家咨询室,甚至还有一个小的多媒体教室,可以举办健康讲座和文化沙龙。
与此同时,王斌带领团队,针对省城市场,精心策划了全新的品牌宣传方案,突出“道地、科技、匠心”的核心价值,并准备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广活动。
三个月后,“大山健康生活馆”在省城悄然开业。没有锣鼓喧天的庆典,而是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养生”沙龙,邀请了几位知名中医专家和注重健康生活的意见领袖参加。低调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开业方式,反而引起了当地媒体和目标客户群体的好奇与关注。
开业初期,客流量并不大,但进店的顾客质量很高,大多是对中医药有深入了解或对健康品质有高要求的人。他们对大山药业的产品品质和品牌理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口碑慢慢积累起来。
更让张大山惊喜的是,省城店的开业,竟然反过来促进了靠山屯基地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一些在省城店体验过的顾客,对药材的道地来源产生浓厚兴趣,专程组团来靠山屯参观GAp种植基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联动效应。
看着省城店逐渐步入正轨,以及由此带来的品牌提升和新的市场机遇,当初持反对意见的周明和王斌等人,不禁对张大山的远见卓识深感佩服。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张大山站在省城店的二楼,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心中感慨。这一步棋,虽然冒险,但走对了。大山药业这条从靠山屯游出来的“金鳞”,正在更广阔的水域中,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