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胖子联合“兴农集团”的围剿,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迅速收紧。靠山屯周边药材市场,几乎被“无忧种植计划”垄断。张大山的基地,从门庭若市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仓库里积压的药材越来越多,资金链岌岌可危。
工人们情绪低落,闲言碎语开始出现。有人抱怨张大山死脑筋,不肯降价;有人担心基地撑不下去,开始偷偷找后路。王老歪更是见风使舵,话里话外暗示张大山早点服软,把基地“整合”进兴农集团,还能捞点好处。
压力如山,但张大山这次没有慌乱。经历过省城的风浪,他的心态沉稳了许多。他知道,面对资本碾压,硬拼是死路一条,必须扬长避短。
他召开了全体工人大会。会上,他没有画大饼,也没有空谈理想,而是坦诚地分析了当前严峻的形势和基地的优势。
“各位叔伯兄弟,”张大山站在众人面前,语气平静却坚定,“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有人用钱砸市场,想逼死我们。但我们有什么?我们有这片好水土,有咱们精心管理种出来的好药材!我们的东西,比他们的好,这是事实!”
他拿起一把基地产的柴胡干货,又拿起一把从市场上买来的、刘胖子那边流通的货,现场对比。基地的柴胡,颜色自然,根须完整,气味浓郁;而另一把,颜色发暗,杂质多,闻着味道也淡。
“大家看看,这能一样吗?”张大山提高声音,“他们那种货色,只能走低端市场,打价格战。但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那些识货的、愿意为好药付好价钱的客户!比如省里的研究院,比如一些注重品质的药厂!”
他宣布了应对策略:第一,暂停对普通散户的种苗销售,集中精力保障现有高端客户的订单。第二,内部挖潜,进一步严格质量管理,哪怕产量低一点,也要确保每一批货都是精品。第三,积极开拓新的高端渠道。
“愿意跟着我张大山干的,我感激不尽!工资,我砸锅卖铁也会按时发!觉得没前途的,现在可以离开,我绝不拦着,还把该结的工钱结清!”张大山最后说道。
这番话,有理有据,有担当。大部分工人被说服了,决定留下来共渡难关。也有几个意志不坚定的,领了工钱走了。张大山没有挽留。
稳定了内部军心,张大山开始主动出击。
李秀云负责整理精美的宣传册和视频资料,突出展示基地的GAp管理流程、详尽的数据记录和优质的成品药材。她通过邮件和电话,一遍遍地向之前有意向的客户介绍基地的优势。
张大山则再次前往省城,拜访沈教授。这次,他带去了基地面临困境的实际情况,但也带去了更详实的品质数据和一份关于共建“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的合作建议书。
沈教授对张大山的处境表示理解,更对他坚持品质、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表示赞赏。研究院经过讨论,同意增加采购量,并将基地列为“重点原料供应商”。虽然订单量对于缓解基地的资金压力仍是杯水车薪,但这份信任和支持,意义重大。
同时,李秀云那边的努力也有了回报。一家之前联系过的、专做出口精品中药的小药企,被他们详实的资料和执着的精神打动,派人来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方对基地的环境和管理非常满意,当场签订了一笔小额试订单,价格比普通市场价高出百分之五十!
高端路线的曙光,终于穿透了阴霾!
虽然订单量不大,但足以证明张大山的策略是正确的!这给基地上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张大山知道,这只是开始。高端市场的开拓,需要时间和耐心。他必须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品质”这块阵地上,等待风浪过去,等待真正识货的买家到来。
而刘胖子那边,依靠资本优势的野蛮扩张,也并非高枕无忧。“无忧种植计划”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开始暴露。一场关于市场和信誉的持久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