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评审小组要来的消息,像一阵风刮遍了靠山屯。王老歪比张大山还上心,提前两天就指挥着村民把村口到后山的路简单修整了一下,还破天荒地派人帮张大山把坡地周边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
“大山,这可是关系到咱全村脸面的大事!一定得弄好了!”王老歪拍着张大山的肩膀,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张大山心里明白,王老歪这是看准了项目有可能批下来,急着沾光表功呢。他也不点破,只是和李秀云、李铁柱一起,把坡地收拾得更加规整,苗床里的幼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考察这天终于到了。来的评审小组有四五个人,由县农业局的一位副局长带队,周工程师和小陈干部陪同。让张大山有些意外的是,刘胖子和小王庄的村支书也来了,显然是作为竞争对手来“观摩学习”的。
刘胖子穿着一身崭新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看见张大山,皮笑肉不笑地点了点头。小王庄的村支书则是一脸倨傲,似乎对自己合作社的规模很有信心。
评审小组先实地考察。副局长和周工程师看得非常仔细,从土地整理到育苗流程,从灌溉系统到病虫害防治,问的问题也很专业。张大山早有准备,回答得条理清晰,李秀云则适时地递上详细的记录数据本子。
周工程师看着那本记录详实、字迹工整的数据本,频频点头,低声对副局长说着什么。副局长脸上也露出赞许的神色。
相比之下,刘胖子和小王庄支书那边,虽然地片规模大,人也多,但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回答问题也多是“公司安排”、“统一管理”之类的套话,拿不出像样的具体数据和记录。
实地考察结束,评审小组回到村里临时布置的会议室,召开评审会。张大山和刘胖子分别做陈述。
刘胖子先上场,他口若悬河,大谈“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先进模式,强调规模优势和市场包销承诺,ppt做得花里胡哨(估计是请人做的),听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
轮到张大山了。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台。他没有ppt,只有李秀云帮他整理好的那份项目计划书,以及几株用湿布包裹着根系的、品相极佳的幼苗实物。
他讲得没有刘胖子那么天花乱坠,而是脚踏实地,从自己回村创业的初衷讲起,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记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高品质育苗技术。他展示了幼苗,讲解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以优质种苗为核心,逐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星火计划”。
他的陈述朴实无华,但因为有扎实的数据和实物支撑,反而显得更有说服力。
在最后,他拿出了那株做了标记的丹参苗。这株丹参苗看起来比其他丹参更加健壮,叶片肥厚,颜色深绿,尤其是根部,显得格外粗壮。
“各位领导,专家,”张大山举起这株丹参苗,“这是我们在试验田中意外发现的一株优株,它的长势和品相明显优于同类。我们正在对其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进一步提升药材品质的钥匙。我们相信,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培育出真正优质的种苗,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
他这番话,隐隐指向了刘胖子那种依赖外部输入、缺乏自主技术的模式。
刘胖子在台下听着,脸色有些难看。
评审小组的专家们对这株“优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传看了一番,又问了张大山几个问题。张大山按照和李秀云商量好的口径,谨慎地回答,既突出了特殊性,又没有过度渲染。
评审会结束,副局长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说需要回去综合评议。
送走了评审小组,张大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已经尽了全力,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了。
刘胖子临走时,深深地看了张大山一眼,眼神复杂,有忌惮,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
张大山知道,无论评审结果如何,他和刘胖子之间的梁子,是越结越深了。
几天后,消息传来:经过综合评议,县里决定,将靠山屯张大山的“高品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列为本年度重点扶持项目!首批扶持资金五万元,即将下达!
消息传来,靠山屯轰动了!张大山更是激动得一夜没睡。
政策的东风,终于吹到了他的头上!他的事业,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