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友军楚明飞部派人来联系,说楚团长亲自带队,想来咱们根据地交流学习!”清晨的哨声刚过,通信兵就气喘吁吁地跑进作坊,手里拿着一封盖着“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三团”印章的介绍信。
李铮正在检查刚生产出的“太行雷”,闻言连忙接过介绍信,快速扫了一遍内容——楚明飞是附近友军的团长,部队驻扎在二十里外的青石镇,之前和八路军有过几次联合抗日的行动,关系还算融洽。他立刻拿着介绍信去找张大山,刚走到团部,就听见张大山和参谋在讨论。
“楚明飞突然来访,怕是不只是‘交流学习’这么简单。”参谋皱着眉头说,“听说他们部队最近弹药紧缺,好几次跟鬼子交火都因为没子弹被迫撤退,这次来,说不定是想看看咱们的装备情况。”
张大山点了点头,看向李铮:“作坊那边准备一下,该展示的展示,该保密的保密。咱们造手榴弹的事,早晚瞒不住,但核心技术不能露,尤其是火药配方和生产流程,得提前跟兄弟们打好招呼,不该说的别多说。”
“放心吧团长,我已经让陈婉儿把火药配方和关键流程的资料锁起来了,作坊里只留常规生产规范,学徒和新成员都不知道核心数据。”李铮补充道,“另外,我准备让质检组把合格的‘太行雷’挑出20颗,放在仓库显眼位置,再准备一场简单的演示,让他们看看威力,但绝不允许他们靠近生产区。”
张大山满意地点头:“就按你说的办。中午我去村口迎接,你留在作坊安排,注意分寸,既要体现咱们的诚意,也不能让他们摸清咱们的底。”
回到作坊,李铮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开会。王铁锤一听楚明飞要来,当即拍着胸脯说:“谁敢乱打听技术,俺一锤子敲晕他!”陈婉儿则更冷静:“咱们可以跟他们交流常规的武器维护经验,比如步枪保养、子弹复装这些基础内容,既显得有诚意,又不涉及核心机密。孙小虎,你把木柄模具暂时收起来,别让他们看到咱们的加工方法;刘满仓,你带质检组的人守在生产区门口,没我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进去。”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孙小虎把木柄模具和加工图纸锁进耳房的木箱;陈婉儿把火药配方资料藏在自己的帆布包深处,再用衣物盖住;王铁锤则把锻打炉旁的温度计和技术手册收起来,只留下普通的铁匠工具;刘满仓带着三名战士,在生产区和仓库之间拉了道绳子,绳子上挂着“生产重地,禁止入内”的木牌。
中午时分,村口传来了马蹄声。楚明飞穿着一身笔挺的黄军装,腰里别着一把手枪,身后跟着五名随从,个个背着步枪,看起来精神饱满。张大山带着几名参谋上前迎接,两人握着手寒暄,楚明飞目光却时不时往村子深处瞟,显然是急于想去作坊看看。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楚明飞果然直奔主题:“张团长,早就听说贵部建了个武器作坊,能自己造手榴弹,我这次来,就是想亲眼见识见识,也学习学习经验,回去好改进我们自己的装备。”
张大山笑着答应:“楚团长客气了,都是为了抗日,互相学习是应该的。正好作坊就在前面,咱们现在就去看看。”
一行人往破庙走去,离着老远,就听见作坊里传来的锻打声和刨木声。楚明飞眼睛一亮,加快了脚步,刚到庙门口,就看见院子里码放整齐的木柄和弹体零件,虽然看起来简陋,但个个做工规整,不像临时拼凑的。
“这就是你们造手榴弹的地方?”楚明飞走进正殿,目光落在墙上的《生产流程表》上,虽然看不懂具体的操作细节,但光看流程分类,就知道管理得很规范。他走到仓库门口,刘满仓上前一步,敬了个礼:“楚团长,仓库里存放的是成品手榴弹,您可以看,但请不要触碰,以免发生危险。”
楚明飞点点头,探头往仓库里看,只见二十颗“太行雷”整齐地摆放在木箱里,弹体是银灰色的铁皮,木柄是深褐色的榆木,上面还刻着“太行雷”三个字,看起来比日军的手榴弹更厚实。“这手榴弹叫‘太行雷’?名字不错。”他伸手想拿一颗,被刘满仓轻轻拦住:“楚团长,手榴弹引信虽未安装,但弹体已装填火药,怕有磕碰风险,您看这样——我拿一颗未装填的空弹体给您查看?”
楚明飞收回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遗憾,却还是点头:“也好,看看你们的工艺就行。”刘满仓转身进仓库,很快拿出一颗空弹体和木柄,递到楚明飞面前。楚明飞接过弹体,用手指敲了敲铁皮,声音清脆,又掂量了木柄,感受着上面的螺旋纹:“这铁皮厚度均匀,木柄握感也舒服,比我们从黑市上买的那些‘歪瓜裂枣’强多了。”
李铮站在一旁,适时开口:“楚团长过奖了,我们也是摸索着来,用的都是根据地能找到的材料,能做出能用的武器,全靠兄弟们肯下苦功。”他刻意避开“火药改良”“生产标准”等关键信息,只提基础工艺,既不显得刻意隐瞒,也守住了核心机密。
楚明飞的目光却没离开空弹体,手指在弹体卡槽处反复摩挲:“你们这弹体和木柄的对接方式很巧妙,我们之前做的手榴弹,总出现木柄松动的情况,不知道李干事能不能……”话没说完,却带着明显的试探意味。
没等李铮回应,王铁锤突然插话:“楚团长,这对接的法子是俺们试了几十次才摸出来的,光说没用,得看实际操作,可作坊里正赶工,怕没时间演示。”老铁匠语气憨厚,却正好堵住了楚明飞的话头,既没得罪人,又没泄露技术细节。
楚明飞也不尴尬,哈哈一笑:“也是,打仗要紧,不耽误你们生产。不过我听说,你们这‘太行雷’威力不小,不知道能不能让我开开眼,看看实际效果?”这话一出,张大山和李铮对视一眼——楚明飞果然是冲着“太行雷”的威力来的。
张大山沉吟片刻,点头答应:“没问题,正好下午我们要做常规的威力测试,楚团长要是不介意,可以一起去看看。”他心里清楚,藏着掖着反而显得心虚,不如大大方方展示威力,既能震慑对方,也能体现八路军的实力。
下午的试验地点还是之前的采石场。李铮让战士拿出两颗“太行雷”,一颗用于演示,一颗备用。楚明飞的随从立刻拿出望远镜,楚明飞自己也往前凑了凑,紧盯着战士手里的手榴弹。
“准备——投掷!”随着李铮的口令,战士点燃引信,手臂一甩,“太行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稳稳落在土坑中央。三秒后,“轰隆”一声巨响,土坑被炸出一米多深的大坑,碎石和弹片飞溅到十米开外,烟尘散去后,坑底满是锋利的弹片。
楚明飞拿着望远镜的手微微一顿,眼中满是震惊——这威力比他部队装备的制式手榴弹至少强三成,甚至比日军的九七式手榴弹还要猛。他放下望远镜,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张团长,李干事,这‘太行雷’的威力确实惊人,不知道你们现在产能怎么样?能不能……能不能匀给我们一些?我们愿意用粮食和药品换!”
张大山早有预料,笑着摇头:“楚团长,不是我们小气,现在前线部队弹药紧缺,作坊每天生产的‘太行雷’刚够补充前线消耗,实在没有多余的能匀出去。再说,我们的火药和零件都是按需生产,也没有多余的原料能扩大产能。”他话说得客气,却把拒绝的理由摆得明明白白,让楚明飞找不到反驳的余地。
楚明飞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却没再坚持,只是盯着土坑里的弹片,若有所思。接下来的交流中,他又旁敲侧击地打听火药配方、生产设备等信息,都被李铮和陈婉儿用“摸索着配的,没固定配方”“只有普通铁匠炉和刨子”等话应付过去。
傍晚,楚明飞准备离开,临行前握着张大山的手,再次提起:“张团长,这次来真是受益匪浅,要是以后你们有多余的‘太行雷’,或者想交流武器技术,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我。我们暂编三团虽然实力不如八路军,但在物资调配方面,还是有些渠道的,说不定能帮上忙。”
张大山笑着应下:“一定,都是抗日队伍,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看着楚明飞的队伍消失在山路尽头,张大山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对李铮说:“这个楚明飞,心思不简单,以后作坊的安全要再加强,核心技术绝不能泄露出去。”
李铮点头:“我已经让刘满仓加派了守卫,晚上安排双人巡逻,核心资料也都锁进了地窖的暗格里。另外,我打算调整一下生产流程,把火药装填和弹体组装放在最里面的耳房,无关人员一律不准靠近。”
回到作坊,李铮立刻召集核心成员,把楚明飞来访的情况和张大山的嘱咐传达下去:“以后不管是友军还是老乡,只要涉及核心技术,谁都不能多说一句;生产区的守卫要再严点,陌生人靠近必须先通报;咱们的‘太行雷’虽然威力大,但也树了靶子,以后做事要更谨慎,绝不能出岔子。”
众人齐声应下,王铁锤更是拍着胸脯保证:“谁要是敢来偷技术,俺这把铁锤第一个不答应!”孙小虎也说:“我会把木柄模具藏得更严实,加工时也会让学徒离远点,绝不泄露加工方法。”
夜色渐深,作坊里的灯还亮着,锻打声和刨木声比平时更急促——所有人都知道,楚明飞的来访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往后还会有更多目光盯着这个破庙里的作坊,他们必须加快生产,造出更多的“太行雷”,才能在这乱世中,守住自己的阵地,守住抗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