璃月港----飞云商会
天一来到飞云商会时,日头正好。金色的阳光透过层叠的琉璃瓦,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远地,她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倚在朱红大门旁,一袭青衫,手执书卷,正读得入神。
微风轻拂,掠过庭前的柳树,发出沙沙轻响,几片叶子翩然落下,有一片恰巧停在他手中的书页上,他却浑然不觉。
行秋看得那样专注,连天一的脚步声临近都未曾察觉。
直到天一在他面前站定,含笑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打趣:“二小姐今天没在练字呀?”
行秋被这突然响起的声音惊得手一抖,书卷险些滑落。
他抬起头,见是天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松了口气,无奈地笑道:“是天一啊,你怎么来了?”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沉稳。
“想来向你打听件事。”天一直言来意,随后将远黛的情况娓娓道来。
行秋凝神听着,指尖无意识地轻叩书脊,发出规律的轻响。
他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语气中带着学者般的审慎:“嗯......单从描述来看,可供参考的线索实在有些少,我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说对。”
“没事没事,你但说无妨。”天一连忙道,眼中满是期待。她知道行秋虽年纪尚轻,却博览群书,尤其对璃月各地的民间传说和江湖轶事了如指掌。
“若只论年纪和气质,我倒是想起一位曾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客串出现的「无名女侠」,似乎对得上号。”
行秋眸光微转,似是陷入回忆的长河。他微微侧身,让阳光洒在书页上,那上面密密麻麻的笔记显示主人曾经多么用心地研究过这些故事。
“相传约莫五十年前,璃月曾逢百年不遇的大旱,灾情之严重,堪称百年之最。”行秋的声音渐渐低沉,仿佛将人带回到那个艰难的年代,“持续三年滴雨未降,大地龟裂,禾苗枯焦,连璃月港的水位都下降了许多。那位无名女侠便是在那时现身世间,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师承何派,只知道她武艺超群,心地善良。”
他顿了顿,继续讲述,眼中闪烁着对那个传奇时代的神往:“她独自行走于干裂的大地上,清剿因干旱而狂躁的妖邪,扫平趁乱而起的盗匪团伙。据说她曾在一天之内连续端掉三个匪窝,救出上百名被掳的百姓。又传说她夜行八百里,只为将一个重病的孩童送至不卜庐求医。民众对她交口称赞,却始终无人知晓她的姓名来历。”
行秋的讲述栩栩如生,仿佛亲眼见证过那段历史:“更令人称奇的是,据说她起初独来独往,后来在一次除魔行动中,与一位志同道合的天衡方士相遇。那位方士姓顾,单名一个云字,虽年纪轻轻,却在方术一道上已有大成。二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从此并肩作战,被世人视作神仙眷侣。”
“旱灾结束后,女侠便与顾方士一同归隐江湖,寄情山水,过上了寻常生活。从此,世间只留下关于她的种种传说。”行秋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早年声名赫赫,最后却下落不明——这一点与你所说的远黛女士颇有几分相似,或许可以作为参考。”
天一闻言不禁赞叹:“不愧是二小姐,真是博学多闻。连这么久远的传说都如此了解。”
行秋谦逊地摆摆手,唇角扬起一抹苦笑:“哪里哪里,我不过是闲暇时翻些杂书,凭兴趣稍加考证罢了。家父总说我读这些闲书是不务正业,却不知这些故事中往往藏着真实的历史片段。”
“那......二小姐可知道,那位无名女侠年轻时都去过哪些地方吗?”天一追问道,身体不自觉地前倾,显露出内心的急切。
行秋垂眸思索片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庭前的风忽然大了一些,翻动着他手中的书卷,发出哗哗的声响。
“若以那些小说为据,”他终于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无名女侠的出场总绕不开三个地方:望舒客栈、绝云间北,以及庆云顶。”说到这里,他忽然轻笑一声,“说起来倒是巧,这三个地方都处在璃月地势较高之处,或许与当年旱灾时这些地方尚且保留着一丝生机有关。”
他继续详细解释道:“望舒客栈地势高耸,视野开阔,是当年许多侠士聚集之地。据说无名女侠常在那里歇脚,有时会接一些护送商队的委托。绝云间北一带山势险要,盗匪横行,是她经常活动的地方。而庆云顶......”行秋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神秘的光彩,“那里接近仙境,传说无名女侠在那里有一处隐秘的修炼之所,偶尔会指点一些有缘人武艺。”
“想来当年她应当常在这三处现身,留下了不少逸闻轶事,后人才会屡屡将这些地点写进故事里。”行秋总结道,语气中带着对那位传奇女子的敬意。
“谢谢行秋,真是帮大忙了。”天一连声道谢,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这些信息对她来说无比珍贵,仿佛拼图中最关键的部分终于就位。
行秋轻笑,摆摆手表示不必客气。然而他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其实当初翻阅那些记载时,我也有一些想不明白的地方。若远黛女士真是那位无名女侠本人,或许她能解开我的疑惑。”
他语气稍顿,略带思索:“大多数侠客纵使隐退,也总会有零星传闻流出。或是有人偶然在山野间见到他们练剑的身影,或是他们在某个危急时刻突然现身相助。而无名女侠却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音讯全无。以致当时还有传言说她「身患重病」......”
行秋抬眼看向天一,目光中透着几分探究,那眼神不像一个少年,倒像是个历经沧桑的学者:“我很好奇,一个人为何要隐姓埋名到如此地步?简直像是在躲避什么似的......这背后,或许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她并非自愿隐退,而是被迫消失;也许她守护着什么秘密,不得不远离尘嚣;又或者......”
行秋欲言又止,摇了摇头,“罢了,这些只是我的胡乱猜测罢了。”
“若我知晓了真相,一定也告诉你。”天一承诺道,她被行秋的话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那位远黛女士的形象在她心中越发神秘起来。
“好啊。”行秋笑意更深,眼中闪着期待的光芒,“说不定天一讲述的故事,要比书中所写的更加精彩。要知道,历史往往比小说更加曲折离奇。”
天一听完行秋的讲述,沉思良久,忽然想到什么似的,问道:“说起来,璃月经常发生旱灾吗?”她望向远处干裂的土地,联想到刚才故事中的大旱,不禁有些担忧。
行秋略一思索,答道:“这个嘛......璃月地处大陆东部,气候本应湿润多雨。但早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开始研究防备干旱之法。”他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仿佛在绘制一幅无形的地图。
“比如在轻策庄一带,人们改良土壤,使其保水性更佳;在归离原地区,先祖们开凿了纵横交错的水渠,引山泉水灌溉农田;而在璃月港周边,则建造了庞大的地下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行秋如数家珍般道来,显示出他对璃月地理民情的深入了解。
“因此干旱虽时有发生,但能称之为'灾'的却已不多。近数百年来,方才提到的那场五十年前的大旱已算最为严重的了。”他的语气沉了几分,仿佛亲身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
“据记载,那时景象可谓惨烈。”行秋的声音低沉下来,“作物大片枯萎,连最耐旱的霓裳花都难以存活。溪流干涸,露出龟裂的河床。山野间的魔物也因饥渴而愈发狂躁,不断袭扰过往商队。更可怕的是,无数无家可归之人被迫聚集成盗匪团伙,打家劫舍,天灾酿成人祸,一发不可收拾。”
“听起来确实很严重。”天一面色凝重,想象着那片干裂大地上发生的悲剧。
“是啊。”行秋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抹悲悯,“正因如此,无名女侠的故事才会广为流传。在那样绝望的年代,她就像一盏明灯,给人们带来希望。她定是一位光明磊落的侠客,才会不求回报地付出如许努力。”
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即便是这般严重的旱灾,若与上古时期相比,也已温和了许多。”
行秋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时空,看到了更久远的过去,“据说在魔神战争时期及之后的一段岁月,各种灾害愈发频繁,也愈发凶恶。山崩地裂,洪水滔天,魔物横行......那才真是民不聊生的年代。”
“那时,唯有那些强大的仙人出手,才可能消除灾害带来的影响。”
行秋的语气中带着对仙人的敬仰,“移霄导天真君曾引导洪水改道,理水叠山真君平息过地动,削月筑阳真君甚至能让枯萎的土地重现生机......这些传说在《璃月仙师传》中都有记载。”
天一听得入神,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多谢二小姐指点。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疑问,竟引出这么一段悠久的历史。”她拱手行礼,真诚地道谢:“打扰你这么久,实在不好意思。”
行秋含笑回礼,衣袖随风轻摆,自有一番风流态度:“无事,若是这些陈年旧事能帮上你的忙,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顿了顿,又添上一句:“一路平安。若有什么新的发现,随时欢迎来聊聊。”
天一告辞离去,行秋仍站在原地,目光重新落回书卷上,但思绪似乎已经飘远,或许已经在构思下一个关于无名女侠的故事了。
风依旧轻轻吹着,翻动书页,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些被时光尘封的传奇。